-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4109
- 條形碼:9787515824109 ; 978-7-5158-2410-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本書特色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突圍之戰 本書總結了10大互聯網工具、10 大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時代打造品牌的6大步驟。 當今科技發展迅速,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這個時代充滿著風險和機遇。唯有勇敢投身烈火、堅決轉型的企業,才能把握機遇,重獲新生。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內容簡介
轉型并不是顛覆,而是跨界和融合,更多的是思考互聯網時代產業如何與互聯網結合,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企業兩條腿走路已是必然態勢,線上線下充分融合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未來,存活得好的企業必定是善于利用新技術,能夠跟上趨勢,并充分了解用戶的企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市場是屬于傳統企業中懂互聯網的企業。本書講述傳統企業陷入困局的本源,從現金流、產品到企業掌舵者的維次出發,找到陷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同時,本書深度剖析當今時代傳統企業走出困局所需要的利器以及使用方法,總結10大互聯網工具和互聯網時代打造品牌的6大步驟,分析當今時代的10 大互聯網思維。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目錄
第1章 傳統行業陷入四大困局
1.1 移動互聯網:正在發生的商業和邏輯革命 /3
1.2 思維困局:放不下過去,走不出未來 /6
1.3 戰略失誤:別再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9
1.4 技術困局:謎一樣的未來 /12
1.5 市場困局:你其實離消費者很遠 /14
第2章 重要的不是賬上資金,而是現金流
2.1 決定企業生存的不是賬上資金 /19
2.2 讓企業進入健康的血液循環 /21
2.3 有了正向現金流,才有未來 /25
第3章 產品才是企業的命脈
3.1 產品三力:企業的命脈所在 /33
3.2 力道: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35
3.3 力量:一力破百會 /39
3.4 力質:“量變”源于“質變” /42
第4章 掌舵者的維次,決定企業的未來
4.1 破局先破維次 /49
4.2 擁抱正在發生的未來 /52
4.3 以謙卑的態度不斷前行 /55
4.4 用持續的努力,撬動更大的可能 /58
第5章 互聯網產品思維
5.1 用戶思維:是用戶,而不是客戶 /63
5.2 免費思維:產品可以實現后端盈利 /67
5.3 標準思維:利用標準化,實現快速復制 /71
5.4 簡潔思維:少就是多,簡潔就是美 /73
5.5 **思維:沒有人會記住第二是誰 /76
5.6 “鋼絲”思維:打造比粉絲還要硬的“鋼絲” /79
5.7 流量思維:互聯網的競爭,本質是流量的競爭 /81
5.8 融合思維:搶占時間、資源、資本的壁壘 /84
5.9 迭代思維:不斷迭代,自然顛覆 /86
5.10 利眾思維:一個真正利眾的公司,想不強都難 /89
第6章 品牌是一切戰略的核心
6.1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95
6.2 在用戶心里定格一個關鍵詞 /98
6.3 制造影響,成為用戶心中的“唯一” /101
6.4 讓品牌走向更遠 /104
6.5 用重復的力量,挖盡用戶的終生價值 /108
6.6 成就他人,方能成就輝煌 /111
第7章 互聯網工具是銷售利器
7.1 新電商:互聯網下半場的機遇與挑戰 /117
7.2 微電商:消費即創業,用互聯網思維引領服務趨勢 /120
7.3 新媒體:從傳統到現代,在線時代的媒體革命 /125
7.4 社群:人以群分,將一個興趣圈打造成消費家園 /128
7.5 品牌IP:互聯網時代的爆款打造法則 /131
7.6 直播營銷:互聯網經濟營銷新思路 /134
7.7 信息流:現代化的**生產力 /137
7.8 新零售:吹響第四次零售革命的號角 /142
7.9 人工智能:一場比互聯網影響更為深遠的科技革命 /145
7.10 區塊鏈:建設互聯網的價值高速公路 /148
第8章 高明的棋手,首先要布陣全局
8.1 平臺即連接:改變命運,從找對平臺開始 /155
8.2 打造港灣,就是自建流量池 /159
8.3 布陣,布的就是港灣生態 /162
第9章 企業生命圖:每個企業都要繪制三張圖
9.1 產品七星圖:每個產品都有無盡的可能性 /169
9.2 戰略規劃圖:制定戰略才是老板的頭等大事 /173
9.3 資本路線圖:商業行為的本質是資本游戲 /177
第10章 持續之光: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
10.1 持續付出:千萬別停下前進的腳步 /183
10.2 持續播種: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86
10.3 持續戰斗:想要走得更順利,一定要有自己的節奏 /189
第11章 正在發生的輝映
11.1 承擔: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195
11.2 分享: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 /198
11.3 超越: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202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節選
第1章 先識局,后破局:傳統行業困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很多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與思維邏輯已經無法跟上市場的腳步,轉型已經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但是,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轉型不亞于壯士斷腕,其中隱藏著許多風險。想要破局,必先識局。只有提前看破這潭渾水下的危險,下水時才不會被暗涌所吞噬。 1.1 移動互聯網:正在發生的商業和邏輯革命 移動互聯網席卷全球,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隨之改變,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商業也必然面臨著一次全面的改革。在今天,我們已經發現了有大批的PC端向著移動端轉移的現象。并且,這種趨勢正在逐漸加速,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向我們快步走來。 2018年4月25日,工信部統計稱,截至2018年**季度,我國4G用戶已經達到了10.5億。并且,這一數字已經占據了我國所有使用移動電話用戶的72.2%。可以預見的,在不遠的未來,4G網絡將會覆蓋所有人的生活。 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對整個社會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如今,網絡已經無處不在,人們隨時隨地可以與這個世界交流。而隨之衍生的服務功能更是多種多樣,無論是在工作、社交方面,還是購物、付款方面,都能看到移動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雖然,在大家的習慣認知中,移動互聯網對于商業方面的影響,可能僅僅停留在銷售終端,人們只有在網絡購物或者是在支付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存在。但實際上,移動互聯網已經影響到了娛樂業、服務業、金融業甚至是醫療業等等。對于傳統行業來說,這將會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也是一個改革、提高自身的良好機會。 首先,和現在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相比,傳統企業的管理已經稍顯臃腫,辦事效率也無法匹配如今快速的工作節奏。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與普及,就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更快速、成本更低廉的信息傳遞速度,使得企業內部的溝通與協調工作變得更為輕松、便捷。這無疑直接加快了企業的運行速度,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更多的人工成本。 目前,許多企業已經建立起了企業內部專用的工作交流軟件,類似于局域網,大家可以更快地進行溝通。并且,一些強大的企業已經開始研制并使用專屬于自己的APP和智能分析軟件。這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還節約了人力成本,讓企業變得更加精簡、靈活。 其二,移動互聯網還可以提升企業的行動力和自我矯正能力。從前,企業的各個部門往往是“自私的”,大家各司其職,無法真正地擰成一股繩。在遇到問題時,各部門的協調十分困難,直接導致企業運行速度。而現在就可以依靠移動互聯網強大的分析與計算能力,對數據進行快速分析,幫助各部門更好地解決問題,提升企業的反應能力。 同時,移動互聯網還為傳統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方法與銷售渠道。時下的年輕人,特別是“90后”甚至“00后”們,早已經過了盲目追求大牌的階段。如今,年輕人更加追求自我,希望自己與眾不同,統一的、大批量的產品已經很難得到他們的青睞。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年輕人有了更為細分的標簽:宅男宅女、動漫迷、二次元等等。他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凝聚成一個團體,而在一個團體中,大家選擇的商品也往往是相同的。所以,每個人身邊都有的微商應運而生。這些微商與我們相知相識,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有相似的品味,他們所推薦的商品,我們自然更加愿意選擇。除了微商外,微博、社區、論壇等渠道,也都有著同樣的效用。 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就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來了解、加入這些集體,通過多樣的渠道,進行銷售或推廣。比起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來說,移動互聯網的方式當然低廉、靈活很多。 *后,移動互聯網還能夠幫助企業了解用戶。C2B的模式或者說理念,其實自古以來就存在商界中,只不過,從前的企業沒有這樣的能力而已,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和企業進行交流,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對產品做出相應的調整。如今,越來越多的私人訂制走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刻有名字的鞋子、衣服,造型獨特的手機等。 裝修、家具是非常古老的行業,但是,這個行業長期以來卻沒有太大的改變。人們習慣了統一的裝修風格,習慣了去家具商城挑選那些統一的家具,讓自己的家變得千篇一律。這時,“尚品宅配”出現了。 私人訂制的理念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人們可以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通過設計師的計算變為現實,讓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味道”。2018年初,商品宅配的副總經理曾凱稱,商品宅配已經實現了連續9年業績增長,并且,2017年的業績突破了10億元人民幣。 尚品宅配的成功,不光體現出了移動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更加體現出了人們生活態度的改變。未來,企業如果不能夠抓住用戶的“痛點”,不能和用戶進行順暢、愉快的交流,企業將再無立足之地。 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這樣的大勢中,只有走進用戶、了解用戶,抓住用戶的心,才能不被這股新的浪潮所吞噬。互聯網的革命已經勢不可擋,而新一代的商業模式也必將來臨。 1.2 思維困局:放不下過去,走不出未來 電子商務的浪潮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認清了形勢,開始謀求轉型。但轉型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想要華麗轉身,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就必然要進行斷舍離,每個選擇也都意味著放棄。如今,轉型失敗的企業比比皆是,更讓人惋惜的是,其中還有很多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比如美特斯邦威等等。那么,這些企業為什么會轉型失敗呢? 1.有其形而無其實 其實我認為,互聯網企業*核心的并不是它的模式和運營方法。*重要的核心,應該是變化,應該是創新。目前,很多傳統企業在轉型時,會直接照搬照套那些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的一些組織形式,*后卻有形而無實。這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絕世武功一般,你只學到了招式,卻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內功心法。這樣下去,輕者,學得不倫不類,武功只能練成末流;重者,則會走火入魔,武功盡失。 所以,傳統企業想要轉型成功,不僅在模式上要進行改變,*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也要進行革新。只有擁有一顆互聯網人的心,才能經營好一個互聯網企業。 2.自相矛盾,畫蛇添足 傳統企業普遍都有自己的實體店。那么,既然要轉型,自然就要增加線上銷售這條渠道。這時,由于沒有店面、人工等費用,線上產品的價格自然會低于線下。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企業自相矛盾,實體店形同虛設,不僅浪費了資源,還容易激化企業內部的矛盾。 3.新型人才短缺 由于電子商務時代還相對短暫,有著相應思維和經驗的人才則更為稀少。所以,在傳統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人才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企業中的元老無法順勢而為,適應新的潮流、新的規則,經驗和資歷又遠遠達不到領導企業的程度,導致傳統企業轉型速度緩慢。 蘇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十分信賴的企業。而在商界人的眼中,蘇寧還是一個十分成功的轉型案例。如今,在人們的心中,蘇寧已經不再是過去傳統的實體電器企業,而是變成了“蘇寧易購”這個在互聯網商海中成績頗豐的線上零售企業。 其實,從2015年開始,蘇寧的線下店就開始陸續改名為“蘇寧易購”。這不僅僅是名字上的改變,也代表了蘇寧模式、思維上的變化。但是,蘇寧的轉型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轉型過程中,蘇寧同樣遇到了線上店、線下店沖突的問題,導致企業一度虧損。后來,蘇寧咬緊了牙關,徹底轉型后終于扭虧為盈。資料顯示,蘇寧易購在2017年的凈利已經達到了40億左右,可謂是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表率。 蘇寧的成功轉型,不僅為廣大的用戶們提供了一個購物平臺,同時也為很多正在轉型中苦苦徘徊的傳統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理由”。下面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四個要點。 1.精簡渠道 傳統企業需要擁有實體店,才能完成銷售。所以,傳統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影響力,往往會開越來越多的店面。但這一思路在互聯網中顯然是行不通的。互聯網企業追求的是“小而美”,所以,想要轉型成功,就要精簡自己的渠道。這樣,才能給用戶們留下更深、更直接的印象。 2.精簡產品 近幾年,“匠人精神”成為了流行詞語,也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其實,企業更需要這種精神。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企業往往會追求覆蓋*多的人群,*好能夠做到將所有人都當作受眾。 但是,在如今的時代,無論男女老少,大家都開始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符合大眾的產品必定中庸,而中庸的產品在互聯網這片大海中,根本掀不起一絲浪花,*后必然被淘汰。所以,在這個時代,傳統企業一定要細化自己的目標人群。在確定目標后,就要不斷優化、精簡自己的產品。 3.精簡人員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商場如戰場,軍隊如此,企業同樣如此。在傳統企業中,有很多可有可無的職位,他們的存在不僅占用了企業的資源,更是會影響整體的氛圍。 在這個時代,論資排輩已經不再奏效了。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所擁有的所謂寶貴經驗已經無法作用于互聯網的時代中。所以,對于那些“吃老本”“冥頑不靈”的員工們,只有忍下心來裁撤,企業中才能誕生新血。 4.優化服務 有人說“未來所有的行業,都是服務業”,這句話雖然夸張,但在我看來,也不無道理。在整個世界進入資源過剩、能量過剩之時,其實,商業中也出現了企業過剩、產品過剩的情況。想要在這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僅僅憑借產品是不夠的。因為各家產品各有所長,很多時候是難分伯仲的。所以,這時候真正比拼的就是服務,誰能夠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誰能夠讓用戶感到春天般的溫暖,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總而言之,傳統企業想要轉型,首先就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舍得,舍得,有舍去,才能得到。只有徹底放下那些不合時宜的經驗與成就,用一顆謙卑的心去擁抱嶄新的未來,去接受新的思維、新的思想,才能再創輝煌。 1.3 戰略失誤:別再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人們常說,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家庭,而一個家庭就像是一個人。其實,企業也同樣如此,一個企業的發展就像是一個人的成長,有弱小稚嫩的時候,有年輕沖動的時候,也有沉穩老練的時候,甚至有固執蒼老之時。所以,對于企業而言,不應該有所謂的“一以貫之”的戰略或戰術,懂得在不同的時期使用合適的方針、策略才是王道。 如果將企業比作一個人,那么,這個企業的*高領導人就相當于人的大腦,掌控著整個企業的行為。可以說,一家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人的智慧。如果這個領導人不能靈活變通,快速接受并掌握互聯網時代的節奏,那么,這家企業的轉型就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了。 可能很多老板都會感到很委屈。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非常努力,被工作耗光了時間,掏空了身體。但我想說的是,對于工作而言,做不代表做到,想做好也不代表就一定會做好。如今的老板們,可能每天要輾轉兩三個城市,參加三四個飯局,旁聽五六場會議,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但這時,我們客觀地反思一下,這所有的疲憊都有意義嗎?答案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效果好,我們現在也就無需如此疲憊了。 其實,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需要做的是開拓自己的眼界,我們要當一個幫企業找到一條*正確、*合適道路的引路人,而不是做一頭任勞任怨、含辛茹苦的老黃牛。就人體而言,大腦的任務是記憶、判斷與選擇,提供能源是心臟的使命,提供力量是肌肉的職責。我們不應該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 從前,傳統企業走上正軌后,可能就只需要跟隨著千百人已經踏出的腳印繼續前行就可以了。但是,隨著新時代、新商業模式的到來,企業轉型的前方是未可知的,此時,企業*需要的就是一個高瞻遠矚的領導者、果斷的決策者。商場是戰場,更是賽場。在這場比賽中,決策人能找到正確的路才是*重要的。 馬云如今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除了創業的故事令無數年輕人神往之外,馬云的“大俠”風范與超強的演講能力,同樣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相信很多年輕人都聽過馬云的演講。馬云的演講能力堪稱一絕,幾乎所有聽過馬云演講的人都會被他感染。我記得馬云在演講中曾經說過,有一次他去參加支付寶的會議,兩天內他竟然什么都沒有聽懂,尤其是那些技術層面的事情,他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是,支付寶為阿里巴巴創下了赫赫戰功。你只需要選好路,掌握好方向盤,讓企業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就夠了。作為一個團隊,作為一個企業,剩下的事情,自然會有人來幫助你。 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人,應該做到的三點。 1.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一個合格的老板,一個有前景的企業,這個團隊中的所有人就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一個企業中的人是因為相同的目標而走到了一起。所以,想要讓團隊有凝聚力,就一定要制定出一個目標,然后所有人為之奮斗。要注意的是,這個目標一定是實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大家經過努力就能夠向其靠近的,而不是一個假大空的桃子掛在空中,卻永遠得不到。 另外,不僅僅是對企業成員,這個目標也要針對企業這個整體。這個企業的路線是什么?我們要針對的用戶是哪些人?我們究竟要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產品變得更好?這些都是一個企業必須要解答的問題,目標越具體,方向就越明確,目標越清晰,執行起來才更有效。 2.選擇一條路 企業在轉型的時候,看不清前面的路,這時,領導人就一定要勇于站出來,樹立一座燈塔,照亮前進的路。 3.規劃未來 領導人每天一睜眼,就要為團隊中所有人的未來考慮。所以說,領導人要為企業負責,為員工負責,就要盯緊戰略方面的問題,為企業的未來考慮。我們要依靠什么立足?我們的拳頭產品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建立堅實的壁壘?這些問題才是領導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1.4 技術困局:謎一樣的未來 有人說,恐懼來自于前方的未知。也有人說,前路的不可知,才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總而言之,這兩句話都突出了世界的變化和謎一般的未來。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近十年內*熱門的幾種職業,在十年前根本就不存在。這當然是一個值得人們高興的消息,這說明社會在這十年里飛速的變化與進步。但這也是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消息,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新出現了很多職業,也就代表著淘汰掉了一些行業。這是科技的勝利,同時也是一部分人的悲哀。 以前,我們總喜歡說,科技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但是到了今天,我覺得科技已經到了決定世界發展與面貌的地步了。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眼前的這個世界,全球定位導航、無人駕駛、智能AI……這些曾經只存在于小說、電影里的技術,在今天卻真實地發生在了我們眼前,技術進步的速度不禁讓人咋舌。 人類有如此燦爛的文明,當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驕傲。但是,對于一個企業,對于技術人員來說,這個時代也充滿了不安全感。我們不知道自己所依靠的技術,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就成為無用之術;我們不知道自己所認為堅固無比的行業壁壘,會不會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我們憧憬未來,同時也害怕未來。 70、80和90后的人們,一定都親眼見證過諾基亞的輝煌。當年諾基亞手機的風靡程度,遠超于今天的蘋果,真正做到了一家獨大,俯瞰天下英雄。那時候,還是按鍵手機的時代,雖然也有觸屏手機,但因為觸屏手機功能不完善,它始終沒有被人們所接受。那時,可能除了喬布斯之外,沒有人會相信,手機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可能,在蘋果手機剛剛崛起時,諾基亞并沒有把它放在眼里。但是,讓諾基亞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看起來堅固無比的壁壘,竟然一擊即潰,一夕之間,自己就被拉下了神壇。在沉寂了近10年后,直到2017年1月,諾基亞才宣布回歸,但恐怕它再也難以恢復往日的榮光。 諾基亞的案例值得今天所有的企業警惕。沒有人能夠真正預知未來,所以,今天的企業必須要步步為營,企業的領導人、決策者也要時刻注意未雨綢繆,才能有機會在未來新的浪潮中存活下來。 所以,如今的企業領導者、決策者一定要做到以下三點。 1.了解現在 其實,未來也并沒有大家心目中想的那么可怕。要記住,未來源自于現在,就像明天的生活源自于今天一樣。我們在今天撒下了種子,以后也許會遇到干旱、洪水等等,種子不一定會發芽。但是,如果你沒有撒下種子,它就一定不會發芽。 企業領導想要在商業的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首先就要保證自己已經看清了腳下的路,這樣才能避免摔跤。企業領導一定要掌握當下的市場風向、潮流,以此來判斷未來的趨勢。掌握住今天,才有更大的機會掌握未來。 2.分析過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市場變化有著自己的規律,企業的領導人不僅要對如今的市場有足夠的了解,*好還能夠熟識市場變化的歷史。在一次次的市場大變革中,就隱藏著它變化的規律,特別是精確到企業自身這個行業的變革史時,這種痕跡就會更加明顯。 3.模擬未來 對未來進行模擬,聽起來似乎不可能實現。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未來”,無時無刻不在規劃著未來。我們計劃著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著下一次出游,計劃著下一頓豐盛的晚餐,所以,未來就在我們身邊。 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就更需要擁有對未來的模擬、判斷能力。我們要養成日常對市場未來局勢進行判斷的習慣。當然,這并不是毫無根據地妄下斷言,而是要結合目前的市場情況和以前的市場變化規律,進行歸納和總結。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我們就能迅速進行判斷。這樣,如果未來企業所處的領域出現了新的大變革,我們就可以搶占先機,領先他人一步。 1.5 市場困局:你,其實離消費者很遠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整個商品市場都為之改變。從前,掌握了渠道者,便可縱橫天下,隨后擁有強大產品者,方能笑傲江湖。但是到了現在,只有能夠贏得用戶的心,企業才算真正站穩腳跟。 其實,從人類建立了市場開始,用戶就應該是商家、企業**需要爭取的對象。但是,由于以前商品短缺、渠道閉塞,用戶們沒有足夠的選擇權,市場*終被商家掌控。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場已經從商品短缺變為產量過剩,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選擇權也越來越大。終于,顧客變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曾經引以為傲的渠道與自身體量,再也不能左右用戶的選擇,自身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這也正是傳統企業紛紛尋求轉型的原因。所以,傳統企業想要轉型成功,首先就要與那些曾經的思維模式進行徹底的切割。我們要低下那顆曾經狂妄自大的頭顱,真正地走近用戶,了解用戶,思用戶之所思,想用戶之所想。 很多傳統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已經察覺到了如今的局勢變化,準備擁抱客戶。但是,當他們轉過身來張開雙臂時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離消費者如此之遠。即使自己露出了微笑,消費者也看不到;即使自己放低了姿態,也很難再進入到消費者的眼中。 企業想要徹底轉型成功,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1.積極與用戶交流 以往,銷售人員往往是各個企業中*重要的,只要將產品賣給了消費者,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也就隨之結束了。但是,在新時代中,企業與消費者的交流應該是持續存在的。所以,今日的客服人員、售后服務人員也應該是企業的中流砥柱。在這個時代,只要有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表示不滿,產品的不良信息就會迅速在消費者中傳遍,那時再想扭轉自己的不良形象,就難于登天了。 企業一定要積極回復消費者的留言與反饋,快速幫助消費者解決售后問題,并且要收集消費者的意見與建議,建立自己的數據庫。 2.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 品牌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傳統企業擁有一個大家熟知并信任的品牌形象,就相當于為你的轉型之路買上了一份保險,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何為品牌?三個口為品,也就是說,人們口口相傳的牌子就是品牌。雖然,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大部分年輕人越來越追求與眾不同。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口碑,你就會擁有一批忠實的消費者。當你的品牌擁有了忠實的粉絲后,這些粉絲就會自發地幫你宣傳,維護你品牌的形象。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多一個粉絲,你的企業就相當于多了一家媒體的支持。 3.符合新時代的產品制作流程 以前,企業先制造出產品,然后銷售產品,再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不斷改進產品。而現在,企業需要先收集數據,在互聯網中向不同圈子的用戶征求意見后,再進行產品的設計與生產。 也就是說,現在的產品在還沒有銷售前,企業就應該大致能判斷出產品的銷售量。企業可以通過對目標人群的分析,對市場行情進行預估。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能避免出現存貨堆積的情況。 雖然很多產品現在還無法實現真正的“私人訂制”,但是,找準目標人群,在*大程度上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與痛點,就能夠保證企業順利轉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對于企業來說,得粉絲者得天下。 4.引領消費潮流 如果一款產品能夠掀起一股風潮,那么,即使后面出現再多的模仿者,人們也會記住你的名字。當然,引領潮流并不容易。我們在積極和用戶溝通、收集留言與反饋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判斷。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說過,“有時候,用戶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比如,在汽車沒有出現之前,用戶的意見也不過是讓馬車跑得更快、更遠,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自己有判斷力。人們對馬車的需求,只是為了更快、更舒適地出行。那么,只要我能夠解決用戶這兩點需求,再制造出新型的運輸工具就可以了。 當我們打造出了一款能夠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即使它并不符合人們之前的認知,但只要它能夠達到極致,就同樣可以被人們接受。 其實,以上的4點都是方法,還處于戰術層面。真正戰略層面的建議也十分簡單,就是以人為本,以用戶為核心,讓消費者成為企業*終的決策者。
走出困局:傳統企業轉型必修課 作者簡介
李鑫聲,花名“天行”,時代航母?互聯網機構創始人,互聯網忠實信徒。關注傳統企業轉型十年,曾輔導多個互聯網品牌從零到千萬級銷售額,并幫助數家傳統中小企業成功轉型互聯網+。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