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4086
- 條形碼:9787515824086 ; 978-7-5158-2408-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本書特色
樹勞模新風,做大國工匠。 讓敬業成為員工的信仰,讓專業成為員工的追求。 敬業才能鑄就勞模,專業才能成就工匠。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讓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為勞動者的精神旗幟。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內容簡介
勞模和工匠,代表著工作品質中的兩種很好,一者是將敬業精神做到很好,一者是將專業精神做到很好。同時擁有這兩種精神,我們就能以極其敬業的態度面對工作,能以極其專業的技能去處理工作,并很終成就自己的事業。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目錄
**章 淡泊名利,像勞模一樣不斷奉獻
從今天起,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 /3
超越名利,工作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 /6
立足崗位,默默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10
轉變心態,把工作當成事業去經營 /14
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18
不要抱怨,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 /22
第二章 愛崗敬業,像勞模一樣盡職盡責
職責所在,工作永遠沒有內外之分 /29
知行合一,用行動詮釋愛崗敬業 /33
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37
不要推卸責任,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41
不找借口,做一個敢于擔當的好員工 /45
有責任感的人,不知道被動的滋味 /49
第三章 艱苦奮斗,像勞模一樣努力拼搏
喚醒野心,為實現夢想不斷奮斗 /55
每天都要比別人多做一點 /59
不怕吃苦,埋頭苦干才能成就事業 /62
對待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 /65
迎難而上,敢于拼搏就能收獲成功 /69
第四章 勇于創新,像勞模一樣務實進取
轉換常規思路,打破思維慣性 /75
開動腦筋,蠻干遠遠不如巧干 /79
讓天馬行空的想象成為創新的翅膀 /83
培養細致入微的觀察力,激發你的靈感 /86
另辟蹊徑,工作要敢于冒險和探索 /90
第五章 專心投入,像工匠一樣永葆初心
一流的工匠,人品比技術更重要 /97
喜歡才會投入,熱愛才會癡迷 /102
尋找工作的樂趣,做快樂的匠人 /105
合作共進,好工匠要有團隊精神 /109
永葆初心,忠誠于企業,忠誠于老板 /114
第六章 腳踏實地,像工匠一樣勤奮自律
量力而行,改掉好高騖遠的壞毛病 /121
慢工出細活,急于求成很難成 /125
扔掉“花架子”,工作要抓實際效果 /128
不偷工減料,工作堅決不打折扣 /131
再簡單的事情,你也要用心去做 /134
熟能生巧,勤奮鑄就你的精工巧技 /137
第七章 緊盯目標,像工匠一樣認真專業
集中所有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 /143
緊盯目標,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 /147
排除情緒干擾,工作才能不分心 /151
以結果為導向,堅決完成任務 /156
告別拖延,工作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159
第八章 死磕細節,像工匠一樣專注品質
追求品質零缺陷,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165
不要掉以輕心,安全細節不容忽視 /169
如果不滿意,要有推倒重來的勇氣 /173
以匠人之心將細節做到極致 /177
第九章 追求卓越,像工匠一樣刻苦鉆研
化壓力為動力,打造一個卓越的自己 /183
優秀遠遠不夠,你要力爭無可替代 /187
刻苦鉆研,學習工作中的新知識、新技術 /191
永不設限,不斷超越現在的自己 /195
第十章 永不言棄,像工匠一樣執著堅守
永不言棄,成功的道路*忌半途而廢 /201
對工作多些耐心,堅持不懈才有成果 /205
學會蟄伏,沉住氣才能成大器 /209
不懼挫折,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 /214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節選
**章 淡泊名利,學習勞模在工作上不斷奉獻自己從今天起,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 馬克思曾經說過:“作為一個確定的人,現實中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點,那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真實聯系而產生的。”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生而為人,即有使命在身。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使命,通過從事一份特定的職業,我們得以釋放全部的激情,并從中收獲滿足感。 是的,職業使命感是一個人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一個在工作中充滿職業使命感的人,總是會自動自發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臺灣著名的電視制作人陳光陸剛開始到電視臺工作時,只是擔任節目助理。當時,助理的職務就相當于是小伙計,所有的雜務他必須一手包辦,他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工作,而薪水卻很低。 沒過多久,陳光陸便對這份打雜的工作失去了興趣,他覺得前途暗淡無光,于是開始動起了跳槽的念頭。但他的朋友告訴他,現在不太好找工作,還不如先在這一行干下去,邊干邊等,或許能等到機會。 朋友的一番話引起他的深思,他從中得到啟發,明白了眼下所做的每一件雜活,都是為未來的發展做積累,都是在為將來獲得成功做鋪墊。 于是,陳光陸在節目助理的職位上繼續干下去。慢慢地,他對電視制片工作產生了興趣,盡管他只是一名小助理,但他的心里已經有了以影視為業的使命感。 緊隨制片人苦學兩年后,機會終于讓他等到了:他企劃了鄧麗君的專題節目《君在前哨》,他的處女作一經推出后,就在臺灣獲得了極大的轟動。 毫無疑問,陳光陸的成功跟他把影視工作當成自己的使命密切相關,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確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所以,他才能忍受助理工作的繁瑣、枯燥和低薪,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心理學家埃米·瑞斯尼斯基曾指出,人們對待工作有三種態度:任務、職業或使命感。不難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員工都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任務,他們覺得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根本意識不到工作的意義和自己肩負的使命,如此一來,工作帶給他們的就不是快樂,而是負擔和痛苦。 作家王曉兵說過:“使命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愿景,更是一種鍥而不舍、堅韌不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企業里,對工作有使命感的員工,他們目標遠大,踏實肯干,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骨干與中堅。” 沒錯,把工作當成使命的員工,會在崗位上迸發出強烈的熱情,他們不斷在工作中奉獻自己,爭取做出巨大的貢獻,*后既造福所在的企業,又幫助自己成就一番驕人的事業。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推銷員阿基勃特。每次出差住旅館時,他總會在自己的簽名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標準石油”,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名之后必定寫上那幾個字,因此,同事們都叫他“每桶四美元先生”。 后來,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無意間聽聞了此事,他驚奇地說道:“竟有職員如此用心地對待工作,我要見見他。”于是,洛克菲勒很快就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后來,洛克菲勒有意栽培阿基勃特,又過了五年,洛克菲勒因病卸職,但他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繼任董事長一職,而是將這一職位交給了阿基勃特。 “沒有使命感的員工是雇傭軍,有使命感的員工才是正規軍。”這是任正非說過的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在職場上,老板*看重的永遠是有職業使命感的員工,在老板的眼里,有職業使命感的員工才是企業的正規軍,才能被委以重任。 因此,不管我們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要把職業當成一種信仰,帶著使命去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阿基勃特一樣,憑借自身的行動贏得老板的賞識和青睞,*終迎來事業上的飛速發展。 超越名利,工作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 以前,人們為了學會一門手藝,常常會拜師學藝。在這期間,學徒基本是一分錢的工資都拿不到,但他們卻毫無怨言。而現在,很多人在學本領的同時,還拿著不菲的工資,他們卻不能好好地工作,從中也得不到快樂和滿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原因很簡單,在前者看來,拜師學藝的機會本就難得,如果能學有所成,自己還能以此謀生,自己當然要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了;而后者卻濟濟于名利,只把工作當成是賺錢的工具,所以他們總是敷衍工作,對工作提不起興趣。 一位教授有兩個十分優秀的學生杰瑞和坦森,他們兩個人的興趣愛好很相似,對他們來說,找個有發展潛力的工作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時,這個教授有個朋友創辦了一家小型公司,委托教授為他物色一個適當的人選做助理。教授建議他的兩個學生都去試試看。 **位前去應聘的學生是杰瑞,面談結束幾天后,他打電話向教授說:“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給月薪600美元,我才不去為他工作呢!現在,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800美元。” 坦森也去面試了,盡管對方開出的薪水是600美元,盡管他有更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教授時,教授問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覺得太吃虧了嗎?” 坦森笑著說:“我當然想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對您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只要從他那里多學到一些本領,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在那里工作將會更有前途。” 工作中有兩種人,一種人只關注“錢途”,另一種人更加關注前途。只關注“錢途”的人,*后的結局往往是沒有了前途;而更加關注前途的人,反而到*后有了令人艷羨的“錢途”。 對待薪資的不同態度,造就兩種不同的人生,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只為薪水而工作,那他很有可能一事無成;反之,一個人如果能超越名利,將工作視為學習和成長的途徑,那他就能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我們若想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就應該時刻告誡自己,做一個淡泊名利、不斷奉獻的好員工。畢竟,工作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薪水,而是獲得寶貴的工作經驗,開闊自己的眼界,鍛煉自己的技能,這些東西與薪水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 科學家居里夫婦發現鐳后,很多人來信希望了解提煉鐳的方法。面對數量龐大的信件,夫婦二人頗傷腦筋。 在一個星期日的早晨,居里先生平靜地說:“我們必須在兩種選擇之中選一個,一種是毫無保留地介紹我們的研究結果,包括提煉辦法在內。” 居里夫人做了一個贊成的手勢說:“是,當然如此。” 居里先生繼續說:“第二個選擇是我們以鐳的所有者和發明者自居,但是,我們必須先取得提煉鈾瀝青礦技術的專利,并且確定我們在世界各地造鐳業上應有的權利。”“專利”就是意味著他們能因此得到巨額的金錢,還能夠給子女一大筆遺產。 但是,居里夫人卻堅定地說:“我們不能這么做,這樣做,便是違背了科學精神。” 這就是居里夫人,一個聞名天下卻始終不求名也不求利的人。 有陌生人問她:“你是居里夫人嗎?”她總是平靜地回答:“不是,你認錯了。” 出名以后,居里夫人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簽名的來信。為了擺脫這種干擾,她還專門印了一種寫著概不簽名的卡片,每逢接到來信,她就給對方寄一張卡片。 有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位女性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問:“居里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把獎章給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居里夫人無把名利當作身外之物,她一心一意地在自己熱愛的科研崗位上工作,并*終取得巨大的成就。當然,在職場上,像居里夫人這樣淡泊名利的人并不多見。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都會問“月薪是多少”“工作時間長嗎”“有哪些福利”“一年有多少假期”以及“什么時候可以加薪”,他們把焦點都放在薪資待遇上,卻從來沒有想過工作并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它還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實際上,人的能力需要通過工作才能體現出來,并在工作中得到提高。也就是說,哪怕你滿腹才華,如果沒有工作這個平臺,你的才干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你自身的價值也無法實現。 我們都知道,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是新時代勞模精神的重要內涵。作為一名員工,我們要在工作中樹立這種勞模精神,不要將自己困死在工資單的數字上。不可否認,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金錢,但把工作的目的單純地定位于金錢,我們就永遠不會擁有更好的發展機遇。 立足崗位,默默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缺乏奉獻精神,是現代職場人的通病。很多人只想著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卻從來不想想自己能給公司帶來什么。等到有一天,才驚覺別人都已經有了可觀的收獲,而自己還是一無所有。 是啊,怎么可能有所收獲呢?付出和收獲永遠是成正比的。行走職場,我們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埋頭去工作,將自己的光和熱全部奉獻給企業。 托馬斯是一個普通的郵差,他負責為小區的住戶收送郵件。他得知小區內有一位職業演說家,他的名字叫桑布恩,桑布恩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出差,于是,托馬斯就向桑布恩先生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 桑布恩先生很奇怪,問:“您有什么用?” 托馬斯回答說:“以便您不在家時,我暫時代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來再送過來。” 這讓桑布恩先生很吃驚,因為他從未碰到過這樣的郵差。桑布恩先生回答道:“沒必要這么麻煩,把信放進郵箱就好了,我回來再取也是一樣的。” 托馬斯解釋說:“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現郵箱是滿的,他們就知道主人不在家,那住戶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托馬斯想了想,接著說:“這樣吧,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在里面。塞不進郵箱的郵件,則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如果那里也放滿了,我把其他的信留著,等您回來。” 托馬斯的建議無可挑剔,桑布恩先生欣然同意了。 兩周后,桑先生出差回來,發現門口的擦鞋墊躺在門廊的角落里,下面還遮著個什么東西。 原來,在桑布恩先生出差期間,美國聯合遞送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別人家了。托馬斯看到桑布恩先生的包裹送錯了地方,就把它揀起來,送回桑布恩先生的住處,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并用擦鞋墊把包裹遮住。 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像托馬斯一樣敬業的員工,這種員工對待工作十分用心,在他們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的斤斤計較,只要在崗位上一天,他們就會踏實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竭盡全力地給企業創造效益。 而企業和老板也不會辜負他們,給他們加薪升職絕對是遲早的事兒。在老板看來,這種具備奉獻精神、總是盡力幫助自己的員工都是有價值的員工,只要有機會,老板就會對他們委以重任,給他們一個更大的發展舞臺。 宋強退休后被一家私企聘為臨時的倉庫保管員,他的工作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按時關燈、關好門窗、注意防火防盜等。雖然工作很簡單,但宋強卻做得非常認真。他不僅做好來往工作人員提貨的記錄,將貨物有條不紊地碼放整齊,還將倉庫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年下來,倉庫在他的保管下,居然沒有發生一起失盜案件,工作人員每次都會在*短的時間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貨物。 一天,突然而來的強對流天氣使得狂風驟起,乒乓球大的冰雹從天而降,砸壞了許多窗戶的玻璃,冰雹過后,又下起了傾盆大雨。 這時,在家里休假的廠長感到十分不安,因為倉庫里堆放著剛買來的一些生產原料,如果倉庫的窗玻璃被冰雹打壞,原料就會被雨打濕,這會給公司造成不小的損失。于是,廠長馬上通知安全科長,要他帶幾個人和自己一起趕到廠里搶險。 可當他們趕到倉庫的時候,他們看見倉庫窗戶的玻璃雖然已經被冰雹砸碎,雨水從窗戶飄了進去,可堆在地上的原料已經被帆布蓋好。更讓廠長感到詫異的是,渾身濕透的宋強正迎著雨修理倉庫的窗戶。廠長和安全科長等人一起也投入到了“戰斗”中。 事后,廠長握著宋強的手說著感謝的話,宋強淡淡地說:“這就是我分內的事。” 不久,廠長破例提拔宋強做倉庫主管。這時,好多老職工不理解,他們認為宋強才來廠里一年,對廠里貢獻也不大,憑什么當上領導? 廠長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說道:“作為一名臨時的倉庫保管員,宋強能對自己的崗位忠于職守,默默奉獻。上次,你們誰不知道倉庫的原料有被雨水淋濕的危險,可你們又有誰能來倉庫照看一下呢?你們覺得,那不是你們的責任。而宋強雖然只是一個臨時工,可他卻知道到倉庫來修理窗戶,我覺得他是*稱職的倉庫主管!” 爬過山的人都知道,在往山頂攀登的過程中,人會感覺很疲勞,有時甚至累得連氣都喘不過來,可只要我們耐著性子去爬,*后總能爬到山頂。其實,工作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崗位上默默奉獻自己,付出努力后,我們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奉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行動,也是一種信念,作為員工,我們要在工作中樹立奉獻精神,全身心地去付出,去給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牢牢地在職場站穩腳跟,我們才能成就一番令人艷羨的事業,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轉變心態,把工作當成事業去經營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上班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所以,面對工作,他們很難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有機會,他們就能偷懶就偷懶,能敷衍就敷衍。這種心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輕則干不好本職工作,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和重用,重則被老板炒魷魚,葬送自己的職場前途。 皮特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他的事業前景本來一片光明,但就在那個秋季的一天下午,他犯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擅自離崗半小時。 9月12號那天下午,皮特實在經不住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歐洲杯足球賽的誘惑,還未處理完工作,他就偷偷地離開辦公室,找到一個有電視的房間,盡情地欣賞起自己喜愛的球隊的精彩表演。 半小時后,他帶著愜意,匆匆趕回辦公室,似乎一切正常。驀然,他被桌子上的一張紙條驚呆了,上面寫著:皮特先生,既然你那么喜歡足球,我看你還是回家盡情去欣賞好了。上面是他熟悉的簽名——公司老板威爾·納德。 原來,就在皮特剛剛離開辦公室10分鐘,平時不曾到下面各部門走動的老板走進了皮特的辦公室,并在他的辦公桌前坐了10分鐘,卻一直未見他的影子。于是,老板勃然大怒,辭掉了這位很有潛力的中層管理者。 中年失業的皮特后來又去幾家公司工作,但始終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他的收入每況愈下,生活日漸潦倒。后來,皮特竟長時間失業在家。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把本職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只是把工作當成職業來做,那么,他將一事無成。 皮特的故事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敲響了警鐘,是的,行走職場,我們若想有一番作為,就要轉變心態,把職業當成事業去經營,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時刻都不敷衍了事。誠然,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或許不能立即給我們帶來可觀的好處,但只要我們帶著這個信念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齊瓦勃是伯利恒鋼鐵公司——美國第三大鋼鐵公司的創始人,他在美國的鄉村長大,小時候家境貧寒,身無分文。可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只受過短暫學校教育的小男孩,卻有著異于常人的事業心。 15歲的時候,齊瓦勃來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馬夫在當時是很多窮苦的小孩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的苦差事。然而,齊瓦勃沒有灰心喪氣,也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只要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對待,學好本事,勤勉做事,就不怕沒有出頭之日。 終于,當了三年馬夫之后,齊瓦勃憑借自己的能力,到了一個建筑工地工作。這是齊瓦勃從沒有接觸過的全新的領域,要做好也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但是,在踏入建筑工地的那一瞬間,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優秀的員工的決心。他將這份工作視為畢生的事業,因此,當工地上的同事們紛紛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消極怠工的時候,他卻表現出了積極向上、熱情的工作態度,始終認認真真地工作,同時還自覺地學習建筑知識,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有一天晚上,同事們都圍坐在一塊聊天,齊瓦勃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看書。沒想到,剛好公司經理來工地上檢查工作,他無意中看見了在墻角看書的齊瓦勃,于是,他好奇地走了過去,翻看了一下齊瓦勃手中的書和筆記本,*后一言不發地離開了。 第二天早上,公司經理問齊瓦勃:“你學建筑知識做什么呢?” “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齊瓦勃慢條斯理地回答。 經理笑著頷首,對齊瓦勃的回答表示肯定。不久,齊瓦勃就升職為技師。25歲那年,齊瓦勃成為這家建筑公司的總經理。 其實,在這期間,很多同事曾嘲諷齊瓦勃的不自量力,齊瓦勃卻自信滿滿地說道:“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事業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自己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 把工作當成一份職業,那是在為老板打工;把工作當成一份事業,則是在為自己打工。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應邀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的時候,曾提出如下建議:“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看作自己開的一樣。你每天都必須和好幾百萬人競爭,因此,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沒錯,沒有主人翁意識,只把自己當員工、把工作當職業的人,*后獲得的成就是相當有限的。要想不蹉跎一生,要想有所作為,我們的眼光就得放長遠一點,在實際的工作中,多向勞模看齊,學習他們的淡泊名利,學習他們的默默奉獻,學習他們的認真敬業,踏踏實實地把職業當成事業去做。
像勞模一樣敬業.像工匠一樣專業 作者簡介
李團生,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三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曾在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貝爾、日本NEC等多家單位從事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之中,接觸了許多優秀人才,深感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偉大。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