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20846
- 條形碼:9787565520846 ; 978-7-5655-208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內容簡介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包括理論篇、實踐篇、成果篇和感悟篇等四部分內容,理論篇圍繞著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 新創業能力培養目標,研究分析培養模式和培養模式的特征;實踐篇通過創新教育平臺、創業教育平臺、 基于TBL-CDIO教育方法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師資隊伍優化和多元化雙 創基地進行實踐研究,構建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篇;成果篇分別從創新 教育成果、創業教育成果和科研學術成果進行闡述;感悟篇通過畢業校友之雛鳥心感和在校學生之雛鳥 心感進行闡述。 本著作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成果,通過成果反饋修正理論,闡述了新工科視域下的創新創業能力 培養模式,對我國新工科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在新工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 式改革方面具有一定意義。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目錄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節選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2.1.2 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驅動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因此部分地方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愈發重視,希望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減緩社會就業壓力。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止于大學基礎教程的學習,需要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通過創新科技競賽驅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接著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驅動培養、鍛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管理能力。在項目的驅動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完成“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愛學”的轉換。 1.項目溝通管理 根據項目溝通的目標確定項目溝通的各項任務;根據項目溝通的時間和頻率要求安排項目溝通的任務,進一步確定保障項目溝通的資源需求和預算。項目的溝通需求是項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的總和,通常可以通過綜合所需的信息內容、形式和類型以及信息價值的分析來確定項目交流計劃內容。溝通就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過程。 2.項目風險管理 創新創業項目與其他經濟活動一樣帶有風險。要避免和減少損失,將威脅化為機會,項目主體就必須了解和掌握項目風險的來源、性質和發生規律,進而施行有效的管理。 風險的含義可以從多種角度來考察。**,風險同人們有目的的活動有關,人們從事活動,總是預期一定的結果,如果對于預期的結果沒有十分的把握,人們就會認為這項活動有風險。第二,風險同將來的活動和時間有關。對于將來的活動、時間或項目,總是有多種行動方案可供選擇,但沒有哪一個行動方案可確保達到預期的結果,因此風險同行動方案的選擇有關。第三,如果活動或項目結果不理想,甚至失敗,人們總希望通過改變以往的行為方式或路線,把以后的活動或項目做好;當客觀環境,或者人們的思想、方針或行動路線發生變化時,活動或項目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風險還與這些變化有關。當事件、活動或項目有損失或收益與之相聯系,涉及某種不確定性或某種選擇時,才稱為有風險。 3.培養方案 以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為基礎,項目為主線,完成任務為驅動,指導學生參與到全國各項創新創業設計大賽的具體項目中。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項目表格具體化,將責任分配給個人;為學生提供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學習途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的、實用的專業知識,讓學生將項目與過往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或畢業設計等環節聯會貫通;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任何一個項目的完成,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來學習知識和技能。學生參加各項競賽,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僅有助于對工科類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能夠提高學生文字書寫能力,加強其文字功底,如如何撰寫項目計劃書、如何申請專利、如何申請軟件著作權等。 2.1.3 協同育人項目驅動 創新科技競賽驅動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驅動主要是對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素質的培養,兩者都停留在“軟性條件”范疇。而對于“硬性條件”需求,如優質的教學設施資源,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政府部門的倡導下,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提高高校的辦學質量。高校擁有完善的科研團隊,優質的科研人才;企業掌握著大量資金,先進的科研設備,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企業注重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減輕企業改革創新成本,增加發展資本與潛力。 1.協同育人的四大模式 (1)基于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的協同育人模式。基于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的協同育人模式,高校與企業合作聯合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組,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進行合作,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推進科研成果的孵化。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科學研究的育人功能,提升學校整體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2)基于聯合實驗室建設育人模式。基于聯合實驗室建設的育人模式,高校和企業共同搭建實習實踐基地、實踐教學場所。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由校方和企業共同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互補互助,達到教學資源利用率*大化,提高育人成效。合作的企業多為地域內優質企業,優質企業不僅具備充足的見習實訓類資源,還能提供有豐富項目開發經驗的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項目指導。 (3)基于教學形式的協同育人模式。基于教學模式的協同育人模式,高校和合作單位以培養市場需求量大于實際輸出量的工程技術型人才為目的,就教學內容等環節進行深度合作。教學內容涉及教學內容的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或者畢業設計的選題等。本育人模式旨在協助教學體系的改革,使其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4)基于新工科的協同育人模式。基于新工科的協同育人模式,高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產業人才,尤其是在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和專業建設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學校根據產業發展方向的人才需求,及時更新已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國際工程教育的認證標準為立足點,以高規格、高質量、高標準共同培養新工科視域下的創新型人才。 2.相關成果 關于教育部協同育人方面的項目,通信電子創新基地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績。僅2017年基地共成功申請了10項教育部協同育人產學合作項目:與北京凌陽愛普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大學生電子通信類實習實訓;與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學院粵嵌科技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上海電氣自動化設計研究所有限公司進行智能制造與工業物聯網實踐及應用;與北京新大陸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新工科視域下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的合作等。在協同育人項目的推動與作用下,通信電子創新基地不斷蓬勃發展。 ……
新工科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
黃德昌,實驗師,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創新管理中心副主任、科技園團工委副書記、江西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訪問學者、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導師、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汽車文化委員會委員、江西聯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研究方向:無線傳感器網絡、無線通信技術、NB-IOT和創新創業教育。擁有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0余項,擁有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文章1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5項,參編教材《基于STC單片機應用技術:基于KeilC和Proteus仿真》1部,主編教材《電子工藝實習》1部。 黃德昌、展愛云、趙軍輝和朱路等同志共同創辦了通信電子創新基地近10年,該基地獲批多個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該基地被譽為“中國大學生iCAN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華東交通大學科技園培訓基地”“深圳贛派科技有限公司創客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參加比賽獲得國家獎勵5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00余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