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貝思福考擦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4782
- 條形碼:9787520504782 ; 978-7-5205-047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貝思福考擦記 本書特色
要想通過勢力范圍制度,確立在亞洲的統治權非常困難。自由、公平的交易原則和機會均等原則,簡單直接,深受人們歡迎;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地位。 查爾斯·貝思福著的《貝思福考察記/近代世界對華印象》不是一篇文學作品,僅是簡要陳述一些有用的事實。對一些高深的財政和商業問題做常識性判斷。
貝思福考擦記 內容簡介
《貝思福考察記/近代世界對華印象》是查爾斯·貝思福1898-1899訪華后對中國的描述。作者描寫了到達中國后拜訪北洋大臣、被邀請參觀旅順港、拜訪總理衙門、參觀天津、唐山、煙臺、威海、上海、南京、漢口等地的情況,還描寫了中國的軍隊,俄國對中國的滲透,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等等。
貝思福考擦記 目錄
**章 北京
第二章 天津
第三章 唐山
第四章 牛莊
第五章 煙臺
第六章 威海衛
第七章 膠州
第八章 上海
第九章 南京
第十章 蕪湖
第十一章 九江
第十二章 鎮江
第十三章 江陰
第十四章 漢口
第十五章 福州
第十六章 汕頭
第十七章 廈門
第十八章 康有為
第十九章 廣州
第二十章 梧州
第二十一章 中國的陸軍與海軍
第二十二章 炮臺和兵
第二十三章 鐵路
第二十四章 水運
第二十五章 英國駐華領事
第二十六章 財政和貨幣
第二十七章 貿易、條約和關稅
第二十八章 總結
附錄
貝思福考擦記 節選
《貝思福考察記/近代世界對華印象》: 1898年8月1日,聯合商會主席給我來信,委托我去中國調查。經過徹底調查,我獲得了關于中國貿易的大量信息。我相信,歐洲和美國的商業階層,對這些信息會很感興趣。 這份報告,不是一篇文學作品,僅是簡要陳述一些有用的事實。我的能力有限,對一些高深的財政和商業問題,只能做常識性判斷。我嘗試與在中國的商人深入交流,了解他們關心的問題。他們給我提了一些建議,我試著分析他們為什么會這樣想。 我于1898年9月30日到達香港,開始中國之行;1899年1月9日,從上海離開,結束了中國之行。在考察期間,我參觀了英國人居住的地方。這些地方都設有商會,所到之處,必定會召開會議。從而,我知道了他們的想法,也收到一些紀要(詳見附錄)。我把這些紀要以地方命名,匯集成篇。 除三支不成樣的軍隊外,我參觀了中國的所有軍隊。并且,為了了解軍隊的效率,經過將軍們許可,我還考察了軍隊的訓練情況。 我考察了中國所有的炮臺、兵工廠(有一處未到)、海軍和陸軍學校,也考察了中國的兩支艦隊——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還考察了一個船廠。 上述考察結果,我全寫在了報告中。不過,中國政府以誠相邀,請我考察所有海軍和陸軍,請我指出軍隊在效率方面的缺點,要求我提出建議,以改正這些缺陷。因此,出于對中國政府的尊重,一些效率問題,在報告中沒有完全披露。但是,報告中的大量材料表明:中國目前的情況,不能為英國貿易將來的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在北京,我與總理衙門會晤了兩次;還拜訪了慶親王和李鴻章總督。 八大總督,我拜訪了六位。 英國商人在商貿方面頗具實力,而我又是他們的代表。所以,所到之處,從朝廷大員到各級地方官吏,都對我禮遇有加。 我所見到的中國人,對英國和英國人民,都充滿善意。他們還特別感謝英國聯合商會,能派我到中國來考察。 雖然我的使命是考察商務,但是我發現,不可能無視政治事件。在中國,商業和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努力在報告中闡明:商業在未來的成功和繁榮,完全取決于如何處置當前的政治問題。依我淺見,英國政府現在采用的政治策略,將決定英國貿易未來在中國的命運。在中國的所有英商團體,極力贊成我的看法。 關于將來在中國的貿易發展,日本和美國的利益與英國一致。為了獲取不同商會對這個重要問題的意見,在歸國途中,我繞道這兩個國家。調查結果,我也寫在了報告中。 我通過親自觀察和調查,去發現事情的具體情況,以說明報告中的觀點。 在報告中,我給自己劃了一個范圍,只考察那些能從整體上影響英國貿易的事情。當然,報告中也會涉及一些個別行業,那是因為,它與其他的英國貿易利益連在一起。在報告中,我也列舉了少量貿易統計數據或報告。這些內容,要么來自合格的領事報告,要么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要么來自布萊克本商會那份珍貴的報告(1896—1897年)。 我詢問過許多中國官員,請他們講講英國的商貿問題。這些會談紀要,以地方名稱為標題列在報告中。我利用一切機會,會見對貿易感興趣的各國代表。我會見過來自俄國、法國、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領事、商人和工程師等人員。我按照使命要求,盡力向這些人員傳達我們的友誼,并且向他們表明:英國奉行的門戶開放政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會平等地惠及所有國家的貿易。 ……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