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公共治理與政策分析叢書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84618
- 條形碼:9787030584618 ; 978-7-03-05846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治理與政策分析叢書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治理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必須面對的戰略性問題。教育部軟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管理問題研究中心”密切關注中國社會的發展問題,以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已有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為依托,每年推出一部《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主要包括15篇研究報告,涉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老年人自殺問題、旅游精準扶貧、環衛市場化改革評估、城鎮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學生創新行為調查、中國智能制造管理、內陸型自貿區建設、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西安走向2049年的發展建議、信息安全管理、區塊鏈產業發展現狀、易貨貿易發展、政務網站評價與監測體系等系列主題。每篇報告在撰寫風格上以服務社會和政府為主題展開,突出基于數據、事實分析的特色。
公共治理與政策分析叢書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目錄
公共管理篇
陜西省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的關鍵問題研究 3
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26
旅游精準扶貧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陜西省4市9縣22個旅游扶貧村的調查研究 45
環衛市場化改革評估的依據和現狀建議 61
陜西省城鎮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面臨挑戰及應對措施 70
大學生創新行為調查: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 85
經濟管理篇
產業鏈視角下中國智能制造面臨的管理挑戰與發展策略 103
我國內陸型自貿區建設的規范化發展路徑研究 114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與PPP模式發展 129
“垃圾圍城”困局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挑戰和對策 155
西安走向2049年的發展思路與對策——基于城市發展規律的研究 168
信息管理篇
數字經濟時代我國信息安全現狀與管理策略 179
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現狀、挑戰與政策建議 200
“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易貨貿易發展的現狀及風險防范 219
基于大數據的政務網站評價與監測體系研究 227
公共治理與政策分析叢書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節選
《2018中國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二)具體建議 結合調查發現,基于上述目標原則,本文提出如下具體對策建議。 1.就業保障 (1)增強農業轉移人口的人力資本,多種渠道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首先,努力提高農村地區教育質量,全面普及基礎教育,鼓勵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農民工群體的技能培訓,增強個人在知識方面的人力資本。其次,積極對外招商引資,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建立產業園、稅收優惠等方式,吸納勞動密集型產業人駐當地,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推動和鼓勵有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鄉創業,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產業,政府要從技術、資金、銷售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后,要積極利用當地生態資源的優勢,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美麗鄉村,通過吸引外來游客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 (2)充分正視陜西省內各區域在經濟、資源及人口等方面的差異,根據各區域、城市實際與特點,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充分發揮省內大中城市的極化效應,推進產業結構高度化,提升城市化的質量;在欠發達區域,抓住省內、省外大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產業擠出效應,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現工業化,吸納東部返鄉和就近轉移的農民工,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人口集聚;在不發達區域,立足于本地優勢資源,依據地域的具體條件決定產業布局在不同的地域或同一地域的不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產業規劃路徑,特別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產業和人口在中心城鎮的集聚發展。 (3)堅持把就業擺在優先位置,實施更加積極、公平的就業政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創業機制,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型就業形態的政策支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建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不斷完善勞動就業信息系統和改革城市企業用人制度等措施可以改革現有的就業制度,實現農民工就業的公平競爭。更加重視以農村戶籍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統籌做好農村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農村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以創業促進就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設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創業型城市,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加強就業援助,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做好失業預防和調控。 (4)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鼓勵各地對居住證服務內容擴面提標,縮小與戶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根據各市、縣具體情況,制訂完成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的具體實施方案,逐步剝離戶籍上附著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除部分地區外,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條件,允許農民工在就業地落戶,優先解決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的農民工以及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問題;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中職學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優秀農民工憑相關證件和證明可在就業地辦理落戶。逐步保障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就業、衛生、計劃生育、文化體育、住房、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同時享有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申請授予職業資格以及其他便利。 (5)按照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和經營權流轉的有關要求,落實農村土地的用益物權,賦予農業轉移人口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兩權”抵押貸款工作,激活農業要素活力。加快推進確權登記頒證進度,探索建立流轉土地經營登記備案制度,由縣級政府統一頒發農村流轉土地經營權證;建立完善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業轉移人口住房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制度,探索實行統一登記。加快農村“兩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依托現有的政府公共資源管理平臺,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統一、規范、聯動和功能全面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推進農村產權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全省統一聯網的農村產權管理服務平臺。規范“兩權”價值評估行為,建立“兩權”抵押價值評估制度,完善評估機制,建立由各方參與、公信力強的評估委員會;探索建立“兩權”價值評估的中介服務機構,引入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制, 2.子女教育 (1)完善留守兒童法律法規,明確留守家庭教養責任,轉變父母教育理念,改變父母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首先,完善有關留守兒童監護的法律法規,嚴格法定監護人與代理監護人的責任義務和管理制度,提高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監管效力,以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促進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展。其次,父母要轉變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絕不能以外出務工為由推卸家庭教養責任,也不能以經濟方式來補償親子分離造成的情感缺位和教養失能。*后,父母應提高教育技能,尤其應增進親子之間的良性溝通與互動,改變教育子女方式,更多地采用講道理、安慰等教育方式,盡可能減少吼叫、打罵等教育方式,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對子女的關愛,從而減少子女產生被忽略感、被遺棄感的可能性。 (2)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維系家庭結構完整,提高家庭教育技能,提升子女學習效能。首先,各縣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情,結合勞動力資源稟賦特征,積極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當地社會發展,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從而減少因父母外出務工而導致的親子空間分離和情感關系疏離現象,維系家庭成員結構相對完好,保障家庭教養主體數目相對充足。其次,父母應平衡事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權衡外出務工掙錢和家庭教育支持之間的關系,理清經濟資本積累和人力資本投資之間的關系,調整擇業就業策略,爭取就地就近就業,從而拉近與子女之間的地理距離與心理距離,兼顧自己的事業與家庭,促進子女的成長與發展。*后,父母應增加親子共處互動,千方百計抽出時間來督促和引導子女主動學習,力所能及地輔導子女功課,在老師的幫助下教會子女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學習及生活上遇到的難題,以提高其學習效能。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