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3134
- 條形碼:9787208153134 ; 978-7-208-153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先鋒,不斷與平庸和俗常相搏斗,不斷影響甚至糾正著文學的發展。這份關于中國當代先鋒文學的訪談錄不僅承載著作家們鮮活的性情與趣味,也在述說先鋒文學如何由極盛而流散波轉。今天,我們不妄談先鋒文學的重振或復興,只從寶貴的可能性談起,探尋先鋒何為?文學何為?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內容簡介
《先鋒之刃》是由文學先鋒性這一主題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葉與八十年代以來的重要作家、批評家的對話,夾雜兩篇作者個人的書評。**輯中的對話者是八十年代的先鋒派,如莫言、余華、格非等;第二輯的對話者是批評家、詩人,如吳亮、韓東、程永新;第三輯的對話者是青年作家阿乙、李浩,*后一篇是木葉與十二位青年作家的集體對談,討論新世紀先鋒文學的方向與價值。本書的對話錄包括許多位當代重要作家的文學觀點、創作觀點和文學趣味,口語化的風格淺近易讀,也盡可能保留了作家鮮活的語氣與個性,是研究當代文學的一手資料,也是普通讀者了解當代文學的好窗口。由于木葉的發問多與先鋒文學相關,這些對話錄也較為集中地展現了當代老中青年作家以及作者自己對文學的先鋒性的看法。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目錄
馬原:西西弗斯下山時是怎樣想的
莫言:沿著魯迅的發明再往前走一點
殘雪:零與零度
余華:我又成了文壇新人 93
附錄:誰為死去的見證者作見證——余華《第七天》
蘇童:一個漫長而簡潔的儀式
附錄:被縛的宿命——蘇童《黃雀記》
格非:衰世之書
葉兆言:好小說一定是“有問題的”
輯二
吳亮:先鋒就是歷史上的一座座墓碑
程永新:那些被高估和低估的中國作家
韓東:僅僅先鋒還不夠
輯三
李浩:先鋒的災難性魅力
阿乙:拿命來經歷這個世界
新世紀先鋒何為——十二青年作家問卷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節選
★莫言:沿著魯迅的發明再往前走一點 木葉:還有一句話說: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應該看我的《豐乳肥臀》。 莫言:《十三步》《酒國》,還是虛擬性很大,而且也沒有使用“高密東北鄉”我小說的這個舞臺。《酒國》寫的是一個煤礦附近的一個城市,虛擬的一個城市,酒國市。《十三步》背景更模糊。《豐乳肥臀》就直接回到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我的文學舞臺,或者說我的文學共和國里來。而且這個小說和許多個人的經驗都有非常直接的關聯。也非常明確地表述這是獻給母親的一部小說,盡管我的母親跟小說里的母親相差甚遠,但是我母親童年時期許多悲慘的經歷和小說里的母親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也可以說這部小說集中調動了我整個青少年時期的經驗,充分利用了我真實的高密故鄉的人文歷史資源,比較集中地表現了我對歷史、戰爭和建國幾十年來社會變化的看法。所以它既表現了我的政治觀點,也表現了我的一些哲學觀念,當然也曲折地表現出了我的人生經驗。 木葉:屬于“莫言文學共和國”里地標性的作品。 莫言:篇幅比較長,內容比較龐雜,說豐富有些自我表彰,龐雜比較準確。 木葉:后來,我發現在你在《生死疲勞》摘得“紅樓夢獎”時有一個感言:“截至目前,我已經寫出了十部長篇。假如我能有兩本書得以流傳,《生死疲勞》肯定是其中之一。因為她得了‘紅樓夢獎’,更因為此書調動了我人生經驗中*重要的一部分。”當真這么認為嗎?何以如此?這不禁令我想起馬原的斷言——“一百年后如果只留下三部中國小說,不管另兩部是什么,《廢都》一定是其中之一。” 莫言:一百年后的事,我們都看不到了。 木葉:美國的葛浩文翻譯過你多部作品,我問他對莫言作品的看法,他說《四十一炮》比較差。 莫言:嗯,現在看起來,批評比較多的是這一部。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它的一些獨特性,是兒童視角一次集中的演練,我看看這種人的信口開河、隨口放炮,到底能夠達到一種什么樣的程度。(笑)這個小說有兩部分,一部分虛擬了“大和尚”的歷史,另一部分講了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可能象征的地方過度了,反而難以接受。有點故弄玄虛了,很多真正高級的象征是沒有象征的。就像沒有意識到象征,這才是真正高妙的象征。 木葉:接著說葛浩文,他翻譯了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還有你的《豐乳肥臀》。厄普代克在《紐約客》上有所批評,他說莫言和蘇童的一個共同點:“顯然都能自由地運用‘肉體的細節’描寫關于性愛、生育、疾病、暴斃等”。 莫言:我覺得西方的很多批評家,他們往往帶著一種固定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小說,尤其在我的小說里面,他們特別注意的是暴力和性。我也認為性和暴力是我很多小說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我覺得它并不是*重要的。就拿《豐乳肥臀》來說,我覺得這部小說*重要的還是一個民族的縮影,我寫了高密東北鄉這么一個鄉村,還是野心激蕩地希望表現出近百年來中國鄉村的變化。另外,我自己*滿意的還是塑造了人物,像上官金童這樣具有特殊病態喜好的人物,象征性比較復雜,象征著中國知識分子與傳統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關系呢,還是別的?因為它的含糊和模糊,我覺得比簡單的象征高級一些。 木葉:說到性和暴力,在你的小說中是不吝惜筆墨的。莫言:我想這是中國文學的兩大要素,因為文學從本質上講是來自生活。而我感受到中國社會的現實*重要的兩點,就是暴力和性。他們說我篇幅太多地去描寫它們,我覺得也不是特別多。而且他們認為的很多暴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并沒有感覺到是暴力。我們對“文革”的一些描寫,對土地改革的一些描寫,這就是嚴酷的社會現實,如果你要表現這段歷史的話,這些問題都不可回避。如果要講土地改革的話,你能回避斗地主嗎?能回避槍斃人嗎?如果描寫戰爭的話,戰爭就是暴力行動,怎么避開呢?這是由小說的選材決定的。因為我的小說描寫了大量的歷史生活,所以性和暴力就不可避免進入小說。我覺得這是一個中性的評價,并不是什么尖銳的批評。而且,我看過很多翻譯過來的西方文學,暴力和性實際上一點都不少,福克納的作品里面也充斥著暴力和性。 木葉:我喜歡《檀香刑》和《豐乳肥臀》。你到底怎么看《檀香刑》?對那段歷史的駕馭,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也有人認為非常殘酷。 莫言:《檀香刑》里暴力的東西,可能是被批評*多的。現在我也不后悔,我覺得還是應該這樣來處理,因為題材本身決定了是描寫暴力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劊子手(趙甲),要表現他的內心世界的話,沒有這些正面的描寫是不可能實現的——劊子手在這種千萬人既害怕又歧視鄙視的職業里生存——這種人是真正的社會邊緣人,奇怪的邊緣人,他們怎么活下去?要探討這種人的內心世界,這種暴力的描寫是完全不能回避的。 而且《檀香刑》的寫作是真正受到魯迅小說的啟發。對“看客”的批評,應該是魯迅的一大發明,魯迅發現了中國的這種看客文化和看客心理。這種看客文化和看客心理現在依然存在。在北京街頭,有一年我和同學做過一個實驗,兩個人趴在一個柳樹樁上,裝出全神貫注觀察樹皮的樣子,一會兒我們后邊就圍了幾十個人,看什么呢?看什么呢?實際上什么都沒有。所謂看客文化,我想這也不是僅僅中國有,外國也是如此。 《檀香刑》涉及看客文化,涉及中國古代刑法。實際上就是一種“演戲”,魯迅所解釋的就是受刑者在表演,在舞臺上是這樣,他如果喊出來,他死得很壯烈,死得很男人,那么看客就得到了很大的精神滿足。這個時候這個受刑者的罪惡,是殺人還是越貨已經無關緊要,哪怕他是一個被枉殺的人他表現得很窩囊,觀眾也不憐憫他。哪怕這個人生前罪大惡極,人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但是他臨死表現得很壯烈,大家會把他非罪化,當作一個“英雄”來崇拜了。但是我覺得魯迅這個看客和受刑者的關系是缺一角的,那就是執刑者。殺人者(執刑者)、受刑者、看客,這三者構成了三角結構,我想這才是一臺完整的大戲。劊子手和受刑者實際上都是在表演,他們兩個人是互相配合的關系,就像相聲里的捧哏和逗哏一樣。《檀香刑》之所以選擇一個劊子手作為主角,就是想沿著魯迅所開辟的這個道路再往前走一點。 木葉:我還想談談中短篇,王安憶和張新穎有一個對話,王安憶說你*好的是中篇,中篇是*適合你的寫作體積。相反,長篇有些時候有一些泥、水。 莫言:她有她的看法。我有的長篇里面確實還可以精簡,《豐乳肥臀》實際上可以再刪減一些部分;有的小說沒有很好地展開,可以更長一些。 木葉:是哪些沒有很好地展開? 莫言:《檀香刑》我覺得就沒有,《檀香刑》還是受到某些政治方面的影響,描寫農民對外國勢力強烈的仇恨,這里面還是帶著一點肯定口吻的,包括義和團運動,對鐵路的盲目抵制和破壞。實際上現在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個也未必是很進步的。所以西方有一些讀者在批評,《檀香刑》宣傳了國家主義,國家主義就是排斥一切外國的東西,破除一切外國的勢力,實際上是民族主義,他們叫國家主義。這個我覺得倒也是當時老百姓一種盲目的看法。實際上,我覺得還應該把這個問題好好處理一下。 《檀香刑》還是有遺憾,當然對劊子手執刑場面的描寫是不是可以處理得更加藝術一點,或者說怎么樣? 木葉:你曾高揚長篇的重要性,蘇童很有意思,他說“短篇小說永遠是正確的”。 莫言:短篇小說,確實是一種令人入迷的藝術。我也寫了大量的短篇、中篇。各有特點。魯迅曾經有很精辟的概括。蘇童毫無疑問是當代中國作家里寫短篇的高手,頂級高手,很好,非常好。中篇也寫得非常漂亮。 ……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先鋒之刃 作者簡介
木葉,原名劉江濤。生于北京,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為《上海文化》雜志編輯。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七屆客座研究員。著有隨筆集《一星如月看多時》,文論集《水底的火焰:當代作家的敘事之夜》。2006年獲《中國時報》文學獎之詩歌評審獎。詩歌見于《詩刊》《詩歌月刊》《人民文學》《北京文學》等,部分作品收入《復旦詩選》和《詩歌的紐帶:中俄詩選》等。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