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7560
- 條形碼:9787509657560 ; 978-7-5096-575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內容簡介
我國已經將創新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零售業不僅在促進內需、實現經濟轉型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創新頻繁活躍的領域。20世紀90年代,現代化百貨、超市、郵購、目錄銷售、自動售貨機等業態開始在我國興起,使我國人民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2000年以來,我國零售企業的創新活動更是此起彼伏、形式多樣,也出現了很多矛盾和問題。例如,2005-2008年,家電零售巨頭大規模的全國連鎖擴張引起了零售商與供應商的矛盾,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從2009年起,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網絡零售迅猛發展;2012年至今,零售企業紛紛開始從線下門店轉移到線上渠道,或者從線上到線下進行全渠道整合。在這短短的20多年里,我國零售業態呈現出了創新迭出、不同業態此消彼長、不斷變遷和融合的發展趨勢。 雖然人們一直認為創新對于零售業發展的重要性很大,但總體上,與我國零售業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及其實踐相比,相關的研究還遠遠落后于實踐的發展。因此,《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旨在研究:一是我國零售企業的創新是什么;二是零售企業創新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關注和研究的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零售企業的創新活動和過程.針對以上兩個研究問題,《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提出了四個命題: 對于第1個問題——我國零售企業的創新是什么,《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提出了命題四:不同零售業態的創新類型、創新驅動力和創新模式存在差異。研究發現:不同于服務創新的逆向產品周期理論,我國零售業的創新具有更加豐富的形式,往往是商業模式先行,技術創新引入;同時,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也占有更大的比重。不同零售業態的創新類型、創新驅動力和創新模式之間,并沒有因為業態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反而是各個業態創新的共性大于差異性。我國零售企業的創新往往是在理念、知識和資本驅動下發生的。具體的差異體現為:對于有店鋪的零售業態,如百貨店更多側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創新,超市更多采用各種軟硬件的技術創新,家電專業店則更多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探索。有店鋪零售業態往往是以消費者驅動為先,然后在企業成長期之際,在競爭者的驅動下,引入新的技術體系,在技術創新的輔助下,開展創新活動,創造出新的業務模式和需求,即消費推動一競爭推動一技術推動一消費推動,形成一個循環。綜觀《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圍繞的六家傳統零售企業的創新活動,基本上都遵循這樣一條軌跡。 網絡零售的創新是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創新程度較高。一開始往往是信息通信技術推動下的新商業模式創新,然后不斷針對現實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開始構筑自己的競爭優勢,往往是物流系統或獨特的服務體驗。另外,網絡零售企業往往是在瓶頸期進行營銷創新,而在企業發展迅速期進行需要較大投入的技術創新。風險資本的加入往往加速了這個進程,使得我國網絡零售業實行超速的發展。 總體上,我國零售企業創新經歷了從封閉式創新模式到開放式創新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尋求各種合作,進行資源互補,開拓創新。零售企業創新比制造業創新更容易擴散。所以,這促進了零售商不斷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目錄
1.1 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歷程
1.2 零售業在我國經濟中的貢獻
1.3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的必要性
1.4 研究問題和思路
1.4.1 研究問題和意義
1.4.2 本書結構
1.5 本章總結
第2章 零售企業創新研究綜述
2.1 零售業的定義和分類
2.2 零售企業創新的內涵
2.2.1 創新研究的由來
2.2.2 零售企業創新的定義和分類
2.3 零售企業創新的目的
2.4 零售企業創新的驅動力和模式
2.4.1 創新驅動力和模式
2.4.2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2.4.3 開放式創新模式
2.5 零售企業創新過程
2.6 本章總結
第3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概念界定
3.2 研究的理論框架
3.3 研究方法
3.3.1 多案例研究
3.3.2 歷史研究法
3.3.3 關鍵事件法
3.4 數據收集和分析
3.5 本章總結
第4章 當代商城的案例研究
4.1 引言
4.2 當代商城的發展歷程
4.3 當代商城的創新
4.3.1 服務創新
4.3.2 品牌評價體系
4.3.3 國際代購業務
4.4 創新理念和保障
4.5 本章總結
第5章 銀泰百貨的案例研究
5.1 引言
5.2 銀泰商業集團的發展歷程
5.3 銀泰商業集團的創新
5.3.1 業態創新
5.3.2 020平臺創新
5.4 創新理念和保障
5.5 本章總結
第6章 物美的案例研究
6.1 引言
6.2 物美的發展歷程
6.3 物美的創新
6.3.1 物美Winbox項目
6.3.2 物美“農超對接”項目
6.4 創新理念和保障
……
第7章 永輝超市的案例研究
第8章 蘇寧的案例研究
第9章 國美的案例研究
第10章 有店鋪零售業態的創新
第11章 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
第12章 京東的案例研究
第13章 當當的案例研究
第14章 紅孩子的案例研究
第15章 凡客的案例研究
第16章 聚美優品的案例研究
第17章 網絡零售業態的創新
第18章 研究結論和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節選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4.3.1 服務創新 **,首創北京百貨商場“一站式退換貨中心”。為了保證顧客能夠在當代商城購買到放心可靠的商品,當代商城商品管理部的物價質監中心形成了嚴格的商品質量檢驗管理體系,即便如此,當代商城的很多顧客投訴都是基于顧客退貨時的煩惱和不愉快。因此,如何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就成為當代商城必須解決的問題。2005年,當代商城首次推行了“先行退貨原則”,即當兩個顧客同時出現時,導購先退貨,再對購物顧客進行服務。當代商城按照目標顧客的需求和期望,通過不斷考慮、論證,提出了“一站式退換貨中心”。在試運行過程中,當代商城對所有退換貨的顧客進行回訪,比例達到70%,針對顧客的意見對退貨的流程和方法進行了16次的修改,逐步建立起了當代商城獨有的“一站式退換貨中心”。中心成立后,給當代商城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公司高層領導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當代商城每年拿出200萬元作為退換貨的基金,使這個中心能夠堅持下去。雖然當代商城在資金上確實有很大的損失,但卻提高了顧客忠誠度,特別是維護了高端顧客的忠誠度。 商場管理部部長說:“當代商城一直貫穿著一種思想,叫‘退的是貨,留的是客’,還有一句話,‘當責任分不清的時候,以我為主’,責任分得清的,也以我為主。這幾年下來,我們在資金上確實有很大的損失,但從另一個角度也維護了一大批顧客,特別是維護了很多金卡、銀卡的顧客。在當代商城非常具有消費能力的、年消費幾十萬元的客人,當他買商品的時候,他很放心,沒有后顧之憂,在退貨的時候,又沒有其他遭遇,在當代商城買東西就很放心,可能,當他有消費高價值的東西的需求時,他都會來當代商城購買。這是‘一站式退換貨中心’的職責,應該說也是當代商城的創新點吧。”“一站式退換貨中心”是當代商城的一項典型的服務創新。這項創新參考了國際零售企業的做法。中心負責人曾說過:“我還在參考沃爾瑪的退換貨制度,有些東西我們是要經常更新的,有用的我們會拿來,用到現實當中去,不斷地改進。” 第二,推出北京商業首個“試衣間標準”和“商業環境規范”。2005年,當代商城開始對商城內外進行大規模的裝修改造,總面積達29000平方米。根據目標顧客群的特點,當代商城從所處的區位及經營定位出發,按照國際化、高起點、新模式的框架,強調超前的設計標準和生態環境,力求形成一個體現品位、尊貴、享受的消費場所,給顧客創造一個較為舒適的購物環境。并且,當代商城率先制定了北京商業的**個“試衣間標準”和“商業環境規范”,在業界引起高度關注,并被作為制定行業標準的參考。在之前,我國百貨業在“商業環境”方面是沒有標準的。當代商城制定標準之后,北京市便推出了百貨商店“試衣間標準”,這是借鑒當代商城的經驗,但是比當代商城的標準要低得多。這是因為當代商城是以高檔百貨店進行標準制定的,這些措施得到了當代商城消費者的高度認可。除了硬件環境的改善,當代商城還重視軟件方面服務環境的改善。2008年,當代商城評出了12個品牌顧問,向消費者提供導購服務。目前,配合著這種服務模式的推出,當代商城正在醞釀推出品類顧問。品牌顧問是針對一個品牌進行介紹,品類顧問則是推介一類商品,如女裝、香水和化妝品等。 第三,針對高端定位,建立VIP俱樂部。2005年,當代商城高層管理者意識到社會集團購買是當代商城的一個弱項,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機構的購買。因此,2005年,社團部門成立后,當代商城專門進行了市場調研。通過后來不斷的開發、維護和提升,2005~2008年,當代商城的社團銷售額提高了3倍。2006年,當代商VIP俱樂部成立,其主要是面向高端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客戶需要什么品牌,客戶代表就取來讓其挑選,同時也能辦理消費結賬系統,實現“一站式”購物。VIP俱樂部依托信息部的CRM系統對高端客戶進行維護,通過顧客的消費方式、消費結構、品牌喜好、價值取向、忠誠度、生命周期等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客戶開展一些促銷活動。信息部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顧客購物的時間點,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商品運營部,對這些品牌提前推出新品,同時經過顧客允許,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多種方式對其提供商品信息。這種無縫連接的溝通使客戶增加了購買次數,提高了對當代商城的認同,延長了顧客的生命周期價值,也增加了高質量的顧客。 在當代商城管理者看來,以上創新活動屬于服務模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活動都有很多學習和知識密集型活動發生。在“一站式退換貨中心”建立的過程中,當代商城高層領導到北京、青島等其他商場進行了考察。2007年,當代商城高層經理在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進行了在職培訓、學習和拓展;在中國零售研究中心的組織下,當代商城高層經理還去美國參觀了第五大道、梅西百貨等企業,并請教了世界頂級零售專家,這為當代商城后來的創新活動打下了基礎。VIP俱樂部的建立,就是當代商城中高層經理在清華學習時開始醞釀,從美國考察回來后正式推出的,既吸收了美國的經驗,也有這些經理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而且,當代商城還聘請了三位零售專家做顧問,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很多創新的嘗試。 ……
中國零售企業創新理念.知識和資本的整合 作者簡介
曹鴻星,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零售創新管理。教授課程:市場營銷原理、中國營銷管理、商業策劃與項目管理等。曾在英國斯泰福廈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作為訪問學者從事研究工作;曾經應俄羅斯莫斯科商業學院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分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Foster商學院教授的邀請,做“中國營銷管理發展趨勢”的講座和交流。在《北京大學學報》《管理世界》《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論文《零售業創新的驅動力和模式研究》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貿易經濟》全文轉載;參與研究并發表的《中國百貨商店如何進行服務創新——基于北京當代商城的案例研究》榮獲多項獎勵;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和校級科研項目和教學項目;入選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