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感悟、分享與對話——十年地理教育博文選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630811
- 條形碼:9787565630811 ; 978-7-5656-30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感悟、分享與對話——十年地理教育博文選編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2005-2014年間發表的部分博客文章, 內容涉及中學地理教育、教育、地理或社會現象。文章的主題大部分來自作者的學生、中學地理教師和其他人員的工作交流。
感悟、分享與對話——十年地理教育博文選編 目錄
2005年
1.“學生活動后得到了什么?”
2.再談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3.她提的問題為什么更有意思?
4.西北之行感受
5.我看老師的小困惑
6.什么是真正關注學生?
7.我們的教材怎樣減負?
8.一個帖子引出的話題
9.矯枉過正
10.該感謝誰?
11.是“說課”本身的問題嗎?
12.教案撰寫與了解學生
13.對漁夫和富人海灘曬太陽故事的另類解讀
2006年
14.遲發的調查結果
15.沒有*好的學生
16.學生對老師的模仿
17.主動與被動
18.換一種思路講區域地理
19.談“較勁”——讀太行日志有感
20.北京人工增雪的聯想
21.和晴天聊一聊(1)
22.和晴天聊一聊(2)
23.和晴天聊一聊(3)
24.從要不要自己制作課件談起
25.英國地理教師如何使用計算機上課
26.開學小事
27.潘石屹和阿寶
28.幾個年輕教師的探索
29.由把“死”歷史教活想到
30.學生差異與因材施教
31.當我們想去課堂聽課時
32.讀錦江漁夫的日志有感
33.學生怎樣看教師的公開課?
34.如何設計教學目標?
35.課堂上,我們為什么提問?
36.評課隨感
37.教師的“減負”
38.對博客對話的理解
39.悅讀
40.“什么課是一堂好課”帶來的問題
41.指導畢業論文散記
42.高中學生是否愛學人文地理知識?
43.野外教學活動聯想
44.兩則教學故事
45.澳大利亞的甘蔗種植業
46.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之行
47.看到了澳大利亞的考拉、袋鼠和鴨嘴獸
48.高中新課程的“選修”和“模塊”
49.澳大利亞之行人物小記
50.臥看牽牛織女星
51.聽“百家講堂”紀老師講課有感
52.方法?品質?
53.講堂節目與談話節目
54.關于“過程與方法
55.讓自己成為專家
56.聽孩子講“選課
57.重點班與非重點班
58.學習“地球運動”時遇到的問題
59.再談關注學生
60.瑜伽的告誡
61.日本教育責任的分層負擔
62.日本的中小學校和教師情況點滴
63.日本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點滴動向
64.日本中小學生的學習
65.不是您的錯
66.首都大學東京的老師和中國留學生
67.關于朱老師的問題
68.歷史課的作業
69.避免小組討論中的“低水平循環”
70.如何設計運用資料題(一)
71.如何設計運用資料題(二)
72.運用資料題命題容易出現的另一個誤區
73.香港開會小記
74.國際會議與國內會議
75.聽陳國川教授介紹臺灣的地理課程改革
76.**次參加高一家長會
77.事情原本可能更糟
78.聽北京市教學設計評比一等獎展示會的收獲
79.“唉,可惜不是主科”
80.難一些還是容易一些?
2007年
81.多樣化的好處
82.與學生談工作經驗問題
83.回答“憑海臨風”的問題
84.不必為PPT做的不漂亮道歉
85.一種“非典型性”探究教學
86.另類“作課”
87.學習目標與學習信心
88.80年了,我們依舊面對同樣的問題——地理課的地位和基礎
89.80年了,我們依舊面對同樣的問題——鄉土地理的教學
90.80年了,我們依舊面對同樣的問題——共性教學與
特性教學的關系
91.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課程設計中幾個重要的點
92.政治類的選修課
93.英語課作業
94.看馬老師的課有感
95.“角色扮演”與“表演”
96.各司其職
97.補充點看法
98.關于中美學校的聊天
99.誰有權規定教師必須用什么方法上課?
100.江蘇之行隨筆
101.關鍵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做
102.談“點評”
103.目標在先——與作者商榷
104.區別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
105.與學員的交流——作業與對話
106.與學員的交流——如何看視頻錄像課中的案例?
107.與學員的交流——回答兩個問題
108.與學員的交流——帖子中的問題
109.與學員的交流——關于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難度
110.與學員的交流——我國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發展過程
111.與學員的交流——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不同層面
112.與學員的交流——關于評價
113.與學員的交流——集中是為了不集中
114.就《等高線地形圖判讀》一課進行的討論
115.與范老師的對話
116.怎樣寫論文比較好?
117.第三次家長會
118.學習的壓力與動力
119.浦東教育發展的幾點印象
2008年
120.商家不能提供免費購物塑料袋的問題
121.創意的活動和“小步子”教學的影響
122.地理照片:組織教學活動的另一個平臺
123.地理照片與學習方式多樣化
124.今年高考是否會出現與汶川地震有關的考題
125.兩個不引人注目的看法
126.再談課程標準的作用
127.高中教學是不是都成了案例教學?
128.簡議“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
129.研修作業中的亮點
130.再到臺灣
131.雨中游陽明山
132.臺中之行
133.臺灣地理教師的教研組織
134.大學擴招:Yes or No
2009年
135.教育實習筆記:旅游地理選修課的困惑
136.教育實習筆記:如何換個講法講“北京
137.教育實習筆記:實習生的“非常規”教學嘗試
138.關于“課堂前置”的討論
139.我對“教學該不該有模式”的看法
140.“自主”的理念:從高中到大學學習理念的轉變
141.學位論文中如何引用別人的資料
142.誤用的“對立面
2010年
143.我的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和問題——亮點
144.我的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和問題——問題
145.有關景觀圖的一道高考題
146.從生存教育看自然災害防治選修課的價值
147.地理教師教學的自主權
148.回答繼教網教師的問題:地理名稱如何教學?
149.回答繼教網教師的問題:地理課本中的強大數據如何處理好?
150.回答繼教網教師的問題:地理分布如何講解(教學)?
151.回答繼教網教師的問題:地理概念如何講?(1)
152.回答繼教網教師的問題:地理概念如何講?(2)
2011年
153.初中地理教學課時教案設計細節的討論
154.慎用的“夸獎”
155.如果把這些說法放在一起
156.培訓理念框架
157.看學生論文的季節
158.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遠”
159.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難”
160.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秀”
161.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變”
162.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專”
163.2011魯瓊高中地理研修隨筆:“憶”
164.解釋性學習和批判性學習
2012年
165.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166.“解讀
167.研修答疑:如何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168.研修答疑:什么是地理視角?
169.初中研修論壇答疑
170.如何提問
171.“高考”改個名吧——有感于基礎教育與“高考”相互“綁架”
2013年
172.讀報有感:高考加分
173.有感于“橘生于南則為橘,橘生于北則為枳
174.警惕“專業殺手
175.拆掉的與留下的——游南鑼鼓巷有感
176.地理教育碩士論文選題和寫作意義
177.技術的聯想
2014年
178.霧霾天讀報有感
179.概念界定
180.咬文嚼字——教與學分離的兩種說法
展開全部
感悟、分享與對話——十年地理教育博文選編 作者簡介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教授,博、碩士生導師,承擔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地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等課程授課和相關課題研究任務。主要研究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等。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