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60464
- 條形碼:9787300260464 ; 978-7-300-2604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本書特色
只要教師被點燃,就沒有辦不好的學校!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內容簡介
十一學校一分校,脫胎于兩所基礎薄弱校,經過三年的教育綜合改革,一躍成為海淀區首批新優質學校。兩校合并,三校融合!這方地,這群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消除情感隔閡,建立起強烈的組織身份認同?是如何一點一點更新教育觀念,構建起九年一貫的滋養生命的鮮活課程?在這樣一場波及每一個教師利益再分配的學校轉型中,從哪里開始,要走向何方,怎么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回答。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目錄
前言
**輯先見人,方可更好地做事
每位老師都渴望被點燃
先人后事
從今后,取消每周全校大會
服務“三級跳”
從管理事到服務人
道歉日,讓這個春天充滿愛與寬容
決定學校命運的教代會
在抱怨中尋求改變
“評職稱,怎么也該輪到我了吧?”
推倒的是墻,凝聚的是人心
遲遲沒有換下的校牌
流程改變,結果就會改變
校長的三重角色
要重視一個一個的短期勝利
建立安全的工作糾錯機制
用語言管理意義
第二輯師德不是刻意要求出來的
“逼”出來的教師發展課程
幫迷失的教師找到“我”
做老師要厚道
外歸功,讓老師看到自我價值
教師的*大成就來自學生成長
不要傷害他人的自我意識
師德不是刻意要求出來的
內分享,結伴而行可以走得更遠
為教師成長做好連接
考評機制惹的禍
第三輯課程改變,學校就可以改變
走出靜悄悄的校園
廁所門與衛生紙帶來的課程啟蒙
推下河的同時,拋下救生圈
**期教育沙龍的摩擦
讓課程資源實現*佳配置
不需要宣布“開始”的六一兒童節
煞費苦心的開學典禮
因為這個更民主
希望每個學生都不愿放假
課程變革不必齊步走
挖地三尺找資源
不可綁架學生道德成長
一次數學考試命題引發的課程創新
教育是將“天賦”和“偉大”引導出來
一次運動會可以發生什么
為何不能取消小學段
九年一貫,“貫”的到底是什么
第四輯贏得學生,而不是贏了學生
作文為何再抄一遍
一場被取消的拔河比賽
從10分鐘到50秒
贏得學生,而不是贏了學生
“對不起,校長,我得問問孩子的想法”
不允許挑選班主任
海棠節,以“愛”的名義命名
懲戒,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
同伴關系教育需要正向引導
鋼琴,僅僅是換個地方而已
蓄水池里的大頭釘
不靠人緣的評優機制
管理好校長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我要自己去春游”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節選
1.從今以后,取消每周全校大會 2014年3月28日 上午,兩邊的干部都找我。 “校長,是不是開個全校大會講講話呀,老師們連您長什么樣都還沒看清呢。” “我想先看看,還是緩一緩吧。”這個時候開全校大會確實不明智,什么情況都沒摸清楚,哪能嗚里哇啦亂講一通?剛走了一個,又來了一個。 “您還是和老師們見個面吧,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特別不踏實。” 想想也是,大家現在需要個主心骨。“好吧,但不要開全校大會,我兩邊分別見見面吧。” 十一學校一分校合并的*初三個月里,一直被那堵墻分成兩半,中學是中學,小學是小學,我兩面跑。四月初在墻上開了一個小門,一是方便來回走動,二是一點點破除阻礙,為徹底消滅大墻“合同為一家”做鋪墊。 當天下午,我分別在大墻兩邊不同的會議室里,和老師們見了面,簡短地做了自我介紹,描述了一下學校的未來,更主要的是安撫老師們。大多數老師是在宣布兩校合并的前一天才知道的,可以想象大家內心的彷徨無措。沒有什么大口號,也沒有什么承諾,就是笑著告訴大家,我需要大家的幫助,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學校辦好。 第二周,兩邊負責全校大會的干部又分別來找我。 “校長,小學這邊是每周二下午開全校大會,您看要講點啥,我們好做準備。” “校長,中學這邊是每周四下午開全校大會,您看咋安排?” 十一學校早在七八年前就取消了每周全校大會,因為統一的大會是沒有辦法解決一線教育、教學的個性化問題的。全校大會只是解決某類問題的一種手段而已,一旦學校把每周大會變成必須執行的工作任務,為了開而開,就會忘記開大會的真正目的。沒有意義的事情做多了,老師自然而然就會反感甚至消極對待。于是,臺上領導口若懸河,嘮叨著為了開會而拼湊的內容,臺下卻坐著一群“非暴力不合作”的群眾,或者低頭刷圈,或者閉眼昏睡,或者兩眼無神地遐思邇想,也有勤奮一點兒的,干脆把工作帶進會場,比如判卷子。 “從這周開始,取消全校大會吧!” “啊?” “啊?” 兩邊的干部都發出這樣的驚詫,估計心里在想:“這家伙會當校長嗎?”取消全校大會,無疑是放棄校長的話語權,丟掉統一思想、發號施令的有力武器。其實,當校長把話筒交到老師們手里時,這個武器才能真的發揮出巨大威力。 后來干部們又來問我:學科組、備課組每周還開不開會?如果開,每周開幾次合適?如果不開,那通過什么來抓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質量?我讓大家討論這個問題。討論的結果是,學科組、備課組每周的教研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對我們極為薄弱的師資隊伍來說,尤其突顯出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唯有抱團取暖、結伴前行,我們才可能變得強大。我們必須聚焦每一位學生、每一門課程、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單元、每一堂課,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讓十一學校的育人理念,通過我們一點一滴的實踐,在一分校落地生根。每周需要教研多少次,因需而定。不搞形式主義,不做浪費時間的事。每一次教研都是為了研究“我們要干什么”“我們要怎么干”“我們干得怎么樣”,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行動”。于是,我們的教研慢慢成為老師們的一種常態校園生活,兩個人、三五個人,抑或更多,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教研——教室里、走廊中、操場上、餐廳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家不知不覺建立起共同的話語體系,三句話不到就會談到學生、課程與教學。后來,我們干脆將學校餐廳改造成了咖啡廳,飯畢,學術教研就地發生。 事實證明,統一思想,靠的是干事,而不是開會。當我們將心中信奉的教育價值觀通過一件一件具體的實踐,在師生眼睛里變成現實時,大家就都信了。比如,與其在大會上一遍一遍強調“學生**”,不如竭盡全力為孩子建一個衛生、美味的食堂;與其要求老師每個學期末都上交總結、反思或者論文,不如幫助每位老師發現長處,搭建他不斷超越自己的成長平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點燃教師照亮教育-學校生日志 作者簡介
劉艷萍,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兩所學校的書記和校長。出版有《我的人生供求你參考——名家大師對話青少年》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