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編年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52389
- 條形碼:9787030552389 ; 978-7-03-05523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編年史 本書特色
《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編年史》是“中國科學院農業史編纂與研究”項目的系列叢書之一,是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史的資料長編!吨袊茖W院農業工作編年史》以大量檔案史料和歷史文獻為基礎,以時間為主軸(1949~2014年),呈現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大事,記述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國科學院涉農工作的情況,概括介紹中國科學院涉農領域獲獎成果,以編年史體例展示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的歷程。
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編年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農業史編纂與研究”項目的系列叢書之一,是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史的資料長編。全書以大量檔案史料和歷史文獻為基礎,以時間為主軸(1949~2014年),呈現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大事,記述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國科學院涉農工作的情況,概括介紹中國科學院涉農領域獲獎成果,以編年史體例展示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的歷程。
中國科學院農業工作編年史 目錄
目錄
叢書序 i
前言 v
一、協同產業部門組織指導并服務國家農業發展(1949~1954) 1
1949年 1
為農業建設服務被列為中國科學院基本任務之一 1
建院初期首批涉農科研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2
1950年 4
座談研究機構改組問題 4
發布農業蟲害蟲情預報 5
提出促進東北農業生產發展的建議 7
**次擴大院務會議深化了辦院方針 7
1951年 10
涉農研究工作受到重視 10
組織西藏地區首次多學科聯合考察 12
第二次擴大院務會議強調科學要為國家建設服務 13
1952年 16
成立華北昆蟲工作委員會 16
約請農業部會商華北地下水狀況和利用問題 17
吳征鎰等參加中央農業技術考察團工作 18
與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訂立推廣大豆根瘤菌合作協議 19
1953年 19
聯合農業部召開全國植物病理會議 19
建立中國**個魚病工作站 20
參加西北地區早期考察 21
召開氣象學座談會 23
召開土壤學座談會 23
召開植物學座談會 25
確定東北土壤工作方針和任務 26
建議籌設農業科學院 27
開展農業氣象學與氣候區劃研究 28
1954年 30
涉農科研工作被列入重點任務 30
召開糧食儲藏問題座談會 34
土壤肥料技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34
召開華南熱帶林座談會 35
提出根治蝗害建議方案 36
紫菜生活史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 38
開展湖北省湖泊調查 39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初期的農業科研工作做出貢獻 40
棉蟲發生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 43
二、聯合多方力量落實遠景規劃與國家需求相適應(1955~1959) 45
1955年 45
中、蘇科學家開展紫膠蟲調查合作研究 45
組織大規模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 46
基礎學科為農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48
提出與農業合作化有關的科學研究項目建議 50
成立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 52
全面開展中國自然區劃研究工作 54
1956年 55
為全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提供基本框架 55
中、蘇科學院共同組織黑龍江綜合考察 57
啟動新疆綜合考察工作 59
遺傳學座談會有益于農學基礎理論學科發展 60
組建中國科學院土壤隊 63
1957年 64
蓖麻蠶試驗研究獲得國家獎 64
聯合農墾部召開華南熱帶資源開發科學討論會 66
竺可楨報告綜合考察工作 67
海帶增養殖技術與海帶南移取得成功 69
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會議在莫斯科召開 71
提出修改農業發展綱要的具體建議(麻雀的“解脫”) 72
完成華北平原土壤調查和圖件編制 73
1958年 74
研究解決國家工農業和文化發展提出的科學問題 74
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協調支援農業科研合作問題 76
成立青海、甘肅地區綜合考察隊 78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催產家魚取得成功 79
參加小麥高產競賽 80
研究糧食綜合利用問題 81
在全國土壤普查中發揮技術依托作用 82
運用生態學理論防治森林鼠害 84
提出農作物產量上限的光合作用理論依據 85
1959年 87
召開海洋工作會議 87
地學研究為農業服務 88
成立中國科學院治沙隊 90
紅壤改良定位試驗與綜合開發治理 92
三、動員全院力量聯合農業科研機構合力支援農業發展(1960~1965) 96
1960年 96
總結農業豐產經驗 96
推廣應用運籌學 97
召開支援農業會議 98
向中央提出推廣糧食代用品建議 99
成立支援農業辦公室 100
1961年 101
開發高山冰雪水源 101
出版《中國淡水魚類養殖學》 103
1962年 104
向中央報送《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支援農業的報告》 104
在五年設想中安排農業重大項目 106
完成三葉橡膠宜林地綜合考察研究 107
1963年 109
落實支農部署,編匯科研成果 109
竺可楨論我國氣候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 112
1964年 113
完成內蒙古、寧夏綜合考察 113
為發展我國高粱雜種優勢利用做貢獻 113
1965年 114
啟動大規模黃淮海平原地區綜合治理工作 114
進一步加強支援農業的研究工作 117
四、在“動亂”歲月中艱難開展分散性的農業科技工作(1966~1976) 120
1968年 120
“科系號大豆種質創新及其應用研究”獲國家獎 120
1969年 121
援助古巴并為其建立土壤研究所 121
1970年 122
葛洲壩水利樞紐不設魚道的建議被采納 122
1972年 123
垂體促性腺激素應用于家畜繁殖和生產 123
召開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 124
1973年 125
開展黑龍江荒地資源考察 125
1974年 126
率先開展花藥培養育種實踐 126
土面增溫劑的生產與應用 127
建立棉屬種間雜交育種新體系 128
昆蟲性誘劑用于防治農業害蟲 129
1975年 130
利用定向爆破技術為農田基本建設服務 130
魚類第三代催產劑試驗獲得成功 131
五、在恢復發展中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道路(1977~1986) 133
1977年 133
向中央匯報支援農業科研工作部署 133
向國務院呈送“關于推廣碳酸氫銨造粒深施的建議” 136
召開馬鈴薯無病毒原種生產科研工作會議 137
1978年 139
響應號召,為解決農業問題做貢獻 139
啟動建立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 139
恢復設立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 143
恢復涉農科研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 145
1979年 145
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建設取得初步進展 145
確定近期農業科學技術關鍵課題 146
1980年 146
成功研制昆蟲性信息素 146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被列入重要工作內容 147
《中國綜合農業區劃》完成 152
中國科學院農業現代化研究委員會成立 155
進一步拓展涉農科研領域國際學術交流 156
《中國農業地理總論》正式出版 156
《中國太湖地區水稻土》正式出版 158
1981年 159
總結交流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建設經驗 159
侯學煜提出“大農業”“大糧食”觀點 160
支持農業發展被放在重要位置 161
1982年 162
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開發工作形成新布局 162
1983年 163
回應中央領導對“水體農業”研究的重要批示 163
1984年 165
首次在縣域農業規劃中運用系統工程綜合研究方法 165
1985年 169
“六五”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169
調整充實中國科學院農業研究委員會 170
1986年 171
“六五”農業科技攻關項目獲得表彰和獎勵 171
六、充分發揮綜合優勢為區域農業發展再做突出貢獻(1987~1992) 172
1987年 172
科技扶貧走開發治本之路 172
向中共中央呈送發展生態農業建議報告 176
農業研究學術評議咨詢機構調整掛靠部門 177
《黃河流域農業資源開發配置》獲國際運籌學會大會獎 177
向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報送《全國產糧萬億斤的潛力簡析》報告 180
1988年 182
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綜合治理與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182
聯合地方政府向國務院呈送請戰報告 184
向中央政府請示和匯報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185
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示范與推廣 186
建立統籌協調農業工作的領導小組和管理機構 187
《從禹城經驗看黃淮海平原開發的路子》為宏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187
全面部署農業科技開發工作 188
國家及地方表彰獎勵參加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科技人員 194
廣泛宣傳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奉獻精神 196
1989年 197
向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呈報華北缺水問題戰略研究報告 197
首次明確提出“資源節約型高產農業研究”命題 200
及時總結經驗,明確研究方向,調整充實隊伍 2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地圖集》正式出版 201
1990年 202
中國科學院“科技興農”工作的特點、格局、優勢和基本思路 202
科技興農與科技扶貧工作持續發展 207
1991年 208
明確“八五”農業科技規劃編制指導思想并組織落實 208
首次表彰科技扶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09
首部反映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治理的電視系列片攝制完成 210
《九十年代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及對我院農業科研工作的幾點建議》 211
農業項目管理辦公室等獲得表彰獎勵 215
1992年 216
《科技農業園》專著正式出版 216
著力推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 217
七、在整合區域布局中力促資源節約型農業可持續發展(1993~1997) 219
1993年 219
整合農業工作的區域布局 219
《關于我國區域農業持續發展研究的幾點建議》 221
1994年 224
明確“九五”農業科技工作重點 224
中國科學院系統首獲“TWNSO 農業獎” 225
1995年 226
為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 萬億斤做出貢獻 226
繼續組織科技力量投入農業綜合開發主戰場 226
農業工作組織和管理機構調整 229
延津沙漠試驗站榮獲“求是”獎 230
1996年 232
部署農業科技與科技扶貧的新任務 232
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攻關與院地合作工作的有機結合 233
農業專家組為農業科技工作建言獻策 234
“全國糧食產量預測”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237
表彰科技扶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40
首次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圖 240
1997年 241
加速農業科技工作的結構調整,強化區域農業基地建設 241
生物學部呈送化肥問題咨詢報告 242
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46
八、組織動員科技力量為我國農業跨世紀發展服務(1998~2014) 247
1998年 247
在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中部署農業科技創新重點 247
長江三角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若干問題咨詢報告 248
“新疆棉花可持續優質高產綜合技術集成示范工程”啟動 248
新型廣譜氮肥長效增效劑——“肥隆”研制成功 248
智能化專家系統走進農戶和田間 249
再獲“TWNSO 農業獎” 249
1999年 250
農業科技工作在開拓創新中邁向新世紀 250
《中國科學院農業科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250
積極發揮學部在高層戰略咨詢中的作用 251
2000年 256
建成國內**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長效尿素生產線 256
輻射誘變育成棉花高衣分品系 257
200
叢書序 i
前言 v
一、協同產業部門組織指導并服務國家農業發展(1949~1954) 1
1949年 1
為農業建設服務被列為中國科學院基本任務之一 1
建院初期首批涉農科研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2
1950年 4
座談研究機構改組問題 4
發布農業蟲害蟲情預報 5
提出促進東北農業生產發展的建議 7
**次擴大院務會議深化了辦院方針 7
1951年 10
涉農研究工作受到重視 10
組織西藏地區首次多學科聯合考察 12
第二次擴大院務會議強調科學要為國家建設服務 13
1952年 16
成立華北昆蟲工作委員會 16
約請農業部會商華北地下水狀況和利用問題 17
吳征鎰等參加中央農業技術考察團工作 18
與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訂立推廣大豆根瘤菌合作協議 19
1953年 19
聯合農業部召開全國植物病理會議 19
建立中國**個魚病工作站 20
參加西北地區早期考察 21
召開氣象學座談會 23
召開土壤學座談會 23
召開植物學座談會 25
確定東北土壤工作方針和任務 26
建議籌設農業科學院 27
開展農業氣象學與氣候區劃研究 28
1954年 30
涉農科研工作被列入重點任務 30
召開糧食儲藏問題座談會 34
土壤肥料技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34
召開華南熱帶林座談會 35
提出根治蝗害建議方案 36
紫菜生活史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 38
開展湖北省湖泊調查 39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初期的農業科研工作做出貢獻 40
棉蟲發生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 43
二、聯合多方力量落實遠景規劃與國家需求相適應(1955~1959) 45
1955年 45
中、蘇科學家開展紫膠蟲調查合作研究 45
組織大規模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 46
基礎學科為農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48
提出與農業合作化有關的科學研究項目建議 50
成立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 52
全面開展中國自然區劃研究工作 54
1956年 55
為全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提供基本框架 55
中、蘇科學院共同組織黑龍江綜合考察 57
啟動新疆綜合考察工作 59
遺傳學座談會有益于農學基礎理論學科發展 60
組建中國科學院土壤隊 63
1957年 64
蓖麻蠶試驗研究獲得國家獎 64
聯合農墾部召開華南熱帶資源開發科學討論會 66
竺可楨報告綜合考察工作 67
海帶增養殖技術與海帶南移取得成功 69
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會議在莫斯科召開 71
提出修改農業發展綱要的具體建議(麻雀的“解脫”) 72
完成華北平原土壤調查和圖件編制 73
1958年 74
研究解決國家工農業和文化發展提出的科學問題 74
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協調支援農業科研合作問題 76
成立青海、甘肅地區綜合考察隊 78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催產家魚取得成功 79
參加小麥高產競賽 80
研究糧食綜合利用問題 81
在全國土壤普查中發揮技術依托作用 82
運用生態學理論防治森林鼠害 84
提出農作物產量上限的光合作用理論依據 85
1959年 87
召開海洋工作會議 87
地學研究為農業服務 88
成立中國科學院治沙隊 90
紅壤改良定位試驗與綜合開發治理 92
三、動員全院力量聯合農業科研機構合力支援農業發展(1960~1965) 96
1960年 96
總結農業豐產經驗 96
推廣應用運籌學 97
召開支援農業會議 98
向中央提出推廣糧食代用品建議 99
成立支援農業辦公室 100
1961年 101
開發高山冰雪水源 101
出版《中國淡水魚類養殖學》 103
1962年 104
向中央報送《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支援農業的報告》 104
在五年設想中安排農業重大項目 106
完成三葉橡膠宜林地綜合考察研究 107
1963年 109
落實支農部署,編匯科研成果 109
竺可楨論我國氣候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 112
1964年 113
完成內蒙古、寧夏綜合考察 113
為發展我國高粱雜種優勢利用做貢獻 113
1965年 114
啟動大規模黃淮海平原地區綜合治理工作 114
進一步加強支援農業的研究工作 117
四、在“動亂”歲月中艱難開展分散性的農業科技工作(1966~1976) 120
1968年 120
“科系號大豆種質創新及其應用研究”獲國家獎 120
1969年 121
援助古巴并為其建立土壤研究所 121
1970年 122
葛洲壩水利樞紐不設魚道的建議被采納 122
1972年 123
垂體促性腺激素應用于家畜繁殖和生產 123
召開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 124
1973年 125
開展黑龍江荒地資源考察 125
1974年 126
率先開展花藥培養育種實踐 126
土面增溫劑的生產與應用 127
建立棉屬種間雜交育種新體系 128
昆蟲性誘劑用于防治農業害蟲 129
1975年 130
利用定向爆破技術為農田基本建設服務 130
魚類第三代催產劑試驗獲得成功 131
五、在恢復發展中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道路(1977~1986) 133
1977年 133
向中央匯報支援農業科研工作部署 133
向國務院呈送“關于推廣碳酸氫銨造粒深施的建議” 136
召開馬鈴薯無病毒原種生產科研工作會議 137
1978年 139
響應號召,為解決農業問題做貢獻 139
啟動建立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 139
恢復設立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 143
恢復涉農科研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 145
1979年 145
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建設取得初步進展 145
確定近期農業科學技術關鍵課題 146
1980年 146
成功研制昆蟲性信息素 146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被列入重要工作內容 147
《中國綜合農業區劃》完成 152
中國科學院農業現代化研究委員會成立 155
進一步拓展涉農科研領域國際學術交流 156
《中國農業地理總論》正式出版 156
《中國太湖地區水稻土》正式出版 158
1981年 159
總結交流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建設經驗 159
侯學煜提出“大農業”“大糧食”觀點 160
支持農業發展被放在重要位置 161
1982年 162
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開發工作形成新布局 162
1983年 163
回應中央領導對“水體農業”研究的重要批示 163
1984年 165
首次在縣域農業規劃中運用系統工程綜合研究方法 165
1985年 169
“六五”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169
調整充實中國科學院農業研究委員會 170
1986年 171
“六五”農業科技攻關項目獲得表彰和獎勵 171
六、充分發揮綜合優勢為區域農業發展再做突出貢獻(1987~1992) 172
1987年 172
科技扶貧走開發治本之路 172
向中共中央呈送發展生態農業建議報告 176
農業研究學術評議咨詢機構調整掛靠部門 177
《黃河流域農業資源開發配置》獲國際運籌學會大會獎 177
向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報送《全國產糧萬億斤的潛力簡析》報告 180
1988年 182
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綜合治理與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182
聯合地方政府向國務院呈送請戰報告 184
向中央政府請示和匯報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185
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示范與推廣 186
建立統籌協調農業工作的領導小組和管理機構 187
《從禹城經驗看黃淮海平原開發的路子》為宏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187
全面部署農業科技開發工作 188
國家及地方表彰獎勵參加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科技人員 194
廣泛宣傳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奉獻精神 196
1989年 197
向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呈報華北缺水問題戰略研究報告 197
首次明確提出“資源節約型高產農業研究”命題 200
及時總結經驗,明確研究方向,調整充實隊伍 2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地圖集》正式出版 201
1990年 202
中國科學院“科技興農”工作的特點、格局、優勢和基本思路 202
科技興農與科技扶貧工作持續發展 207
1991年 208
明確“八五”農業科技規劃編制指導思想并組織落實 208
首次表彰科技扶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09
首部反映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治理的電視系列片攝制完成 210
《九十年代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及對我院農業科研工作的幾點建議》 211
農業項目管理辦公室等獲得表彰獎勵 215
1992年 216
《科技農業園》專著正式出版 216
著力推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 217
七、在整合區域布局中力促資源節約型農業可持續發展(1993~1997) 219
1993年 219
整合農業工作的區域布局 219
《關于我國區域農業持續發展研究的幾點建議》 221
1994年 224
明確“九五”農業科技工作重點 224
中國科學院系統首獲“TWNSO 農業獎” 225
1995年 226
為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 萬億斤做出貢獻 226
繼續組織科技力量投入農業綜合開發主戰場 226
農業工作組織和管理機構調整 229
延津沙漠試驗站榮獲“求是”獎 230
1996年 232
部署農業科技與科技扶貧的新任務 232
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攻關與院地合作工作的有機結合 233
農業專家組為農業科技工作建言獻策 234
“全國糧食產量預測”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237
表彰科技扶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40
首次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圖 240
1997年 241
加速農業科技工作的結構調整,強化區域農業基地建設 241
生物學部呈送化肥問題咨詢報告 242
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46
八、組織動員科技力量為我國農業跨世紀發展服務(1998~2014) 247
1998年 247
在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中部署農業科技創新重點 247
長江三角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若干問題咨詢報告 248
“新疆棉花可持續優質高產綜合技術集成示范工程”啟動 248
新型廣譜氮肥長效增效劑——“肥隆”研制成功 248
智能化專家系統走進農戶和田間 249
再獲“TWNSO 農業獎” 249
1999年 250
農業科技工作在開拓創新中邁向新世紀 250
《中國科學院農業科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250
積極發揮學部在高層戰略咨詢中的作用 251
2000年 256
建成國內**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長效尿素生產線 256
輻射誘變育成棉花高衣分品系 257
20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