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民族很好傳統文化教育叢書;青少年德育教育課外系列讀本忠的系列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53582
- 條形碼:9787561453582 ; 978-7-5614-535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很好傳統文化教育叢書;青少年德育教育課外系列讀本忠的系列故事 內容簡介
“忠”,作為儒家乃至中華民族文化中倫理道德的首要內容,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其地位歷久彌堅!爸摇弊鳛槿说牡赖聵藴,它帶有普遍性,適應于一切人。在儒學中,“忠”引起歷代儒家學者的重視。
孔子把“忠”作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德,并以“忠信”教育弟子,提出“主忠信”的思想!拔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孟子認為,君臣之間,臣對君的忠實程度,是以君對臣的信任和知遇如何為轉移的。當別人無禮地對待自己時,自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忠于人的行為。荀子往往將“忠信”并提,而講信處要遠多于忠。荀子從他的主張出發,將“忠信”作為稱霸天下的前提條件和統治者鞏固統治的手段。董仲舒繼承儒家的傳統思想,認為“忠”是不貪功,不惜命,不顯諫。魏征承襲了儒家五常思想,突出強調了君禮臣忠的主張!叭粍t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笨鬃尤眨骸熬钩家远Y,臣事君以忠!薄熬鼙M札,臣得竭忠,必在于內外無私,上下相信!
歷代圣賢大儒對“忠”之論述車載斗量,在此不一一羅列。總之,儒學學派思想中“忠”的主張,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積極的角度講,為人謀事要忠于人,忠于朋友,“君信臣忠”等主張,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人格的主要內容;不僅在過去的歷史中起著進步作用,在今天仍然是我們民族發揚光大的傳統美德。
四川巨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中華民族很好傳統文化教育》連環畫叢書——《忠的系列故事》,個個獨立成篇,圖文并茂,簡明扼要,緊緊圍繞“忠”這一道德范疇,自成一家,其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感人。諸如“精忠報國的岳飛”,岳飛出生在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年輕時拜有名武林高手周侗為師,學習射箭,又喜讀兵書,成為智勇雙全的將才。從1122年投軍,就與大舉南侵的金兵作戰,屢建奇功。由于岳飛戰場上的勝利和力主收復中原,威脅到宰相秦檜與金的議和計劃,宋將張俊等嫉妒岳飛每戰必勝,諫議大夫萬俟島為報私仇,誣告岳飛謀反。在1142年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但人民永遠懷念這位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激勵著無數愛國志士前仆后繼,抵御外侮!瓣惢裳緟卿痢,陳化成是福建同安縣人,出身行伍世家,曹任金門總督、福建水師提督。鴉片戰爭爆發,他被調任江南提督,負責江浙防務,當時陳化成已年過六十。1846年,在定海的保衛戰中,六十六歲的老將陳化成壯烈犧牲,為捍衛祖國的領土和民族的尊嚴,流盡了很后一滴血。陳化成忠于祖國,為民族大義而死,可謂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英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