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創造力密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1894
- 條形碼:9787515821894 ; 978-7-5158-218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造力密碼 本書特色
創造潛能就像埋藏在后花園的寶石,需要你擁有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和一種正確有效的方法去挖掘它。 《創造力密碼》在綜合創造力領域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試圖解開創造力的神奇密碼。全書分“你有創造力嗎”、“什么阻礙了你的創造性思維”、“再造你的大腦和思維”、“重要的創造技能”、“提高創造力的好方法”、“有想法才能有創造”、“你的想法付諸行動了嗎”等7個部分,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探討了創造力的內涵和現實意義,闡釋了創造力的復雜機制,分析了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并且提供了發掘、提升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幫助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們突破思維定式,開闊思路,激發潛能,塑造創新意識,培養良好的創新習慣和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拓展事業和生活空間,收獲成功的碩果。同時也為企業和組織革新現狀,突破困境,應對危機和挑戰,在激烈的競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提供了積極有效的參考和指導。
創造力密碼 內容簡介
創造力是制約個人、企業、社會生存和發展諸多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個人能否在職場競爭中出類拔萃,企業能否在市場洪流中脫穎而出,社會能否在歷史浪潮中闊步前進,從根本上來講取決于有沒有創造力及創造力的高低。 《創造力密碼》在綜合創造力領域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探討了創造力的內涵和現實意義,分析了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并且提供了發掘、提升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幫助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們突破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激發潛能、塑造創新意識,培養良好的創新習慣和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同時也為企業和組織革新現狀,突破困境,應對危機和挑戰,在激烈的競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提供了積極有效的參考和指導。
創造力密碼 目錄
1.什么是創造力
2.創造力的六大特征
3.創造的過程是正反兩面的動態搖擺過程
4.人人都具有創造力
5.創造性思考決定生存
6.創造性思考充滿樂趣
第二章 什么阻礙了你的創造性思維?
1.你的答案是什么?
2.邏輯思維,創造的鴻溝
3.扼殺創造力的思想陷阱:專業限制
4.沒有創造性的習慣:墨守成規
5.隨眾附和,還不如不做
6.創造的*大障礙:恐懼
7.慣性思維與思維定式
8.糟糕的判斷力
9.過分自信會把真實掩蓋
10.離問題太近
11.不平凡的想法總是受抵制
第三章 再造你的大腦和思維
1.發揮大腦的潛能
2.發散思維:突破已知,探索未知
3.逆向思維:從對立的角度去思考
4.聯想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
5.轉換思維:化難為易,觸類旁通
6.迂回思維:另辟蹊徑
7.縱向思維:一眼看穿本質
8.系統思維:1+1可以大于2
9.辯證思維:沒有絕對的不可能
10.模仿思維:站在巨人肩上
11.靈感思維:長期醞釀的爆發
12.機遇思維:意料之外的新想法
13.平行思維:通過假想設計未來
第四章 *重要的創造技能
1.掌握并精通基本創造技能
2.善于獨立思考
3.*重要的創造技能:提問
4.直覺能提高人的創造潛力
5.一種開闊思路的手段:事物類比
6.將大腦里的形象變成現實
7.意想不到的頓悟:啊哈!
8.從夢中獲得更多
9.從游戲中獲得想法
第五章 提高創造力的*好方法
1.設置并打開創造力開關
2.讓思想永遠處于不安分狀態
3.提高創造能力的*好方法是改變環境
4.隨時記錄你的想法
5.對現有事物進行修改和改造
6.擇定解決方法:強制聯系
7.為創造做準備
8.挖掘,以發現新東西
9.為“幸運”做好計劃和準備
10.尋找并確定一個出發點
11.獎勵錯誤與失敗
12.設身處地地看問題
13.讓思路從細微處解脫出來
14.了解問題的根本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第六章 有想法才能有創造
1.每個人的夢想:用設想賺錢
2.產生設想的簡單方法
3.好設想的來源
4.尋找創造性設想
5.需要是發明之母
6.如何讓設想獲得成功
7.讓自己處在收費的位置上
第七章 你的想法付諸行動了嗎?
1.創造過程不是以想法結束
2.要讓你的想法有價值
3.創造不僅需要沉思,更需要努力
4.有利于別人,也有利于自己
5.一個切合實際的設計首先應該是有用的
6.你有多大的恒心
7.堅定信念
8.獲得周圍的期待和支持
9.保持創造的巔峰狀態
創造力密碼 節選
《創造力密碼》: 1什么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特質和能力。它包括具有創造性的人們具有的各種各樣的品質,一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顯示出來。 ——林傳斯 很多人時常會感到苦惱,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創造力很匱乏。 這就引出了我們進行創造力提高訓練的**個問題,也是*基礎的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是創造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其實首先應當先想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使我們感到苦惱?真的是如有些人想的那樣,“我不是這塊料”嗎?還是由于別的什么原因?比如我們的思維方式束縛了我們的創造力。 你是不是一只搬倉鼠? 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思維:渴望被教育。 一個人從小到大所接受的知識中,一部分都將被束之高閣,這些知識會在你的大腦細胞問和你玩著捉迷藏,你或許一輩子再也找不到它們。 知識的確是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所必須具有的東西。我們這里所指的是那些永遠會被束之高閣的知識,當然,它們也并非一無是處,至少它們滿足了我們渴望被教育的心理,使我們覺得自己的大腦充實了。盡管永遠用不上,但是我們就是感到頭腦充實,所以很愉悅。 這種慰藉作用似乎在生物界很普遍,并不僅僅限于我們人類。田間地頭經常會有一種搬倉鼠,它對食物充滿了激情,總是不遺余力地把搜集到的谷物搬進它偌大的窩里,但是它一輩子也吃不完哪怕一小半自己搬回來的食物,而是眼睜睜地看著大部分食物腐爛。這些辛勤的勞動者就這樣一代代地保留著這種自我慰藉的本能。這和我們的一些做法很像,不是嗎? 我們中的很多人就是這樣,總是在忙忙碌碌,總是在為所謂的充實而奔忙。他們如果搜集到足夠多的知識,就會很欣慰,搜集不到就會很苦惱。他們所在乎的,似乎僅僅是一個學習與搜集的過程,而根本與創造不沾邊。 在回答什么是創造力之前,請你先回答下面的問題:你想成為一只搬倉鼠嗎?你想成為一只忙忙碌碌、簡單而“幸福”的搬倉鼠嗎? 初識創造力 人們對于創造力的關注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但*早把創造教育視為現代教育的思想和哲學的人,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美國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在進入20世紀40年代以后,人們逐漸密切關注創造力,并且開始了系統的研究。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A.F.奧斯本和J.P.吉爾福特開始提倡進行創造力的開發和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自此以后,創造力的研究自美國向其他國家蔓延,并不斷地取得進展。 創造力是一種能力嗎?的確是,但它又是與過程分不開的。沒有一個完滿的過程作為平臺,創造力就無從談起。但創造力又并不完全是一個技術型的展示過程,它包含的元素如此眾多:與眾不同、靈感、突發性,甚至包括幽默感。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