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jīng)典:水滸傳(上下冊)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2919
- 條形碼:9787547312919 ; 978-7-5473-1291-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長期在中學地理教學和教育管理一線實踐探索與研究的*成果。在高考改革、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作者從“以學生為本”出發(fā),在地理教材建設、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課外實踐、創(chuàng)新課題指導、教師的自我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考,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學地理教師有很好的參考借鑒價值。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名特級教師楊士軍關于中學地理教育的一部論著,作者圍繞地理教學的規(guī)律展開深入的討論,并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意見和成功經(jīng)驗,對于廣大地理教師具有參考作用。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目錄
青春相伴樂作為
輯一 身邊的榜樣
不忘初心系教育
學無止境——讀三位地理特級教師的新作有感
身邊的榜樣——影響我的三位語文特級教師
創(chuàng)新教育路上的同行人
輯二 個人的成長
理解教育,做積極的實踐者
道路越走越寬廣
——在2011年第27個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上的發(fā)言
環(huán)境教育促我發(fā)展——兼談學校環(huán)保系列教材的編寫思想
輯三 積極的實踐
“基于課標、吃透教材”是根本
激活地理課堂——我的“幽默教學觀”
程序性地理知識的教學策略
陳述性地理知識的教學策略
高中地理活動自主設計的實踐認識
地理教學中案例的選取與應用初探
——以“中圖版”《高二地理·實驗本》為例
由地形剖面圖的繪制看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例談地理學科內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地圖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三點認識
地理教材中地理與生物學科交叉性內容評析
——以我國臺灣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生物篇”為例
拓展教育空間提升德育素養(yǎng)
——地理學科立德樹人途徑的探索
咬文嚼字說環(huán)境變化
避免“美麗”的錯——地理教學中兩個容易出錯的“常識”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理原來很有趣
輯四 特長與愛好
我們所有的善,都會回到我們身上
——《環(huán)保——生存之道》2015版說明
學校環(huán)境教育要走向成熟
我們站在了新的人口——《環(huán)境與發(fā)展》(再版)編寫說明
在項目研究中與學生一起發(fā)展
輯五 讀與行走
閱讀提升質效
地理課堂教學的范本
——讀《轉型的地理課堂——基于資源的學與教》有感
集門票學地理
有效落實社會實踐活動,“行走”系列促進學生成長
——復旦二附中學生“研學行走”實踐
“五個多”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輯六 示范與輻射
愛是教師永遠的魅力
聽課去
做教師,專業(yè)基礎厚實全面更重要
中學通識教育教師可以作為
少灌輸,多爭鳴——課堂應為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培育主陣地
預設越科學生成越自由
心近自然月近人
培訓、教研與科研——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路徑
與學生一起成長——淺談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附錄 創(chuàng)新類指導
不同植物滯塵能力的初步研究(羅峙渟、李科煌)
三聚氰胺的生物急性毒性探究及其恢復性實驗(謝聿斐、方寅)
利用抗生素藥渣制取生物油的探究
——探索工業(yè)制取抗生素藥渣的資源化處理途徑(楊盛)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節(jié)選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復旦附中的確是個師生共同成長的好平臺。天時地利人和,若加上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有利條件交集便會助你不斷走向成功!本人的成長也不例外,雖為地理教師,但身邊三位語文特級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激勵著我不斷探索前行。一、張大文:100斤退稿與6926級臺階前不久,斗膽呈拙作《旅途印跡》請教大文老師,不料張老師競在短短一周內,認真閱讀并作細致點評,還指出了書中20多個錯別字,其嚴謹學問的勁頭,實令我感佩,不禁想到要寫寫他。
今年78歲高齡的張大文老師已是鶴發(fā)蒼蒼,但他神采奕奕,聲若洪鐘,不時會聽到他在各地偌大的教室里講課,數(shù)百位學員聚精會神地聆聽,鴉雀無聲。而在課堂上,張老師總是情緒激昂、面紅耳赤地說、教、爭……還真有點“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之味,但我深知這是他*幸福的時刻。
張老師留給我的**印象是他那仄仄的、耿耿的頭頸,不多但切中要害的言語,他那閃爍著堅毅和睿智的目光,他專注于語文教學,心無旁騖!
曾聽說,他“文革”初即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不懂事的紅衛(wèi)兵批斗他,甚至施以拳腳,令其下跪,戴高帽,高喊“打倒張大文”,他誓死不跪,誓死不喊,吃足了苦頭……而第二天,趁著課間操時,他竟然一躍跳上領操臺,激昂地演說:今天,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播節(jié)目里聽到了人民日報社論《要文斗,不要武斗》,武斗只能觸及皮肉,不能觸及靈魂……他的神情、言辭一如當年聞一多的*后一次講演!從此,再也無人敢惹他!張老師是在20世紀90年代評上特級教師的,曾任全國中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華東師大、華中師大兼職教授。21世紀初,他退而不休,還在復旦附中上課。他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鉆研和探索,尋找語文教學的科學規(guī)律,并以文字歸納、總結、提升。那100斤退稿正是他的嘗試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中學語文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語感教學新論》、《文體溝通》等六七百萬見諸報章雜志的作品則是他的豐碩成果,他的語文教學理論是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他提出,語文教學就應研究:這樣的語言文字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何要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即“語言——思想——語言”。這在國內是率先總結提出的語文教學理念,在東南亞還被譽為“張氏教學律”。在此語文教學規(guī)律指導下,*有成效的是語感訓練,使學生獲得快速有效的語言感悟。“張氏教學律”來之不易,正如他攀登泰山一般。張老師登泰山,與其說是去游覽,不如說是考察,“一跨一級,逢十扳一指,逢百畫一筆”,一絲不茍得出結論:登泰山至岱宗坊,連同去經(jīng)石峪的石級,一共6926級。從而對姚鼐在《登泰山記》里的說泰山石級“七千有余”的含糊結論,作出了明確說明。這是學者的較真,專家的堅韌!
張老師從教50多年,學習50多年,為搜集《魯迅全集》,他利用寒暑假,淘舊書攤;他甚至冒著炎熱,穿著“防蚊靴”,埋頭抄寫《魯迅全集》中尚未收集到的作品;他為自己立下規(guī)矩:一個月讀好一《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并且寫好筆記。50多年書教下來,對教材該是爛熟于心、得心應手了吧!但他卻并不以為然,只要上課,就認認真真寫新教案,他說,人一天天老去,教案卻始終是一個個新生嬰兒。正是在這不停頓的“否定之否定”中,他的教學水平在不間斷地螺旋式地上升。
……
走在地理教育探索的路上 作者簡介
楊士軍,理學博士,上海市特級教師。現(xiàn)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上海市中學地理學科德育實訓基地主持人。已發(fā)表包括SCI在內的學術論文逾百篇,在《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發(fā)表散文、隨筆、評論百篇。編著出版《慢?話教育》《心,近自然》《環(huán)保——生存之道》《高中生科學研究入門》等書籍50多本。領銜的教育改革項目獲2017年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經(jīng)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jīng)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