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現象與闡釋:言語沖突下的課堂場域透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80514
- 條形碼:9787562280514 ; 978-7-5622-805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象與闡釋:言語沖突下的課堂場域透視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對沖突理論、言語理論、交往理論等理論的梳理,考察了近年來我國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課堂這一場域的現狀,研究了我國新時期課堂場域中的各類沖突現象,從而創造性地提出了將課堂整體、課堂沖突納入言語場域中再認識的觀點。作者通過言語這一微觀視角,關注課堂中各類沖突的產生、發展及其課堂表現,剖析并反思這些現象背后蘊藏著的深刻的社會學因素,也期望透過該研究發現在具體的課堂場域沖突現象中“我”的參與意義,從而拓寬目前課堂場域研究、課堂沖突研究的新視野,也為更深入地開展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提供新的視角,促進整體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向中觀和微觀方向發展。
現象與闡釋:言語沖突下的課堂場域透視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沖突理論、言語理論、交往理論等理論的梳理, 考察了近年來我國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課堂這一場域的現狀, 研究了我國新時期課堂場域中的各類沖突現象, 從而創造性地提出了將課堂整體、課堂沖突納入言語場域中再認識的觀點。
現象與闡釋:言語沖突下的課堂場域透視 目錄
導論
**節教育與言語關系的認知與觀察
一、對教育與言語關系的認識
二、對新時期課堂沖突現象的觀察
三、課堂研究中言語視角的缺失
第二節課堂沖突研究的價值導向
一、教育研究中“我”的存在
二、言語分析視角的教育轉向
三、課堂沖突的詮釋與新詮釋
四、細致觀察、剖析微觀教學現象
第三節概念:課堂沖突與言語場域
一、言語
二、課堂沖突
第四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的視角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五節本書框架
**章言語沖突的理論研究
**節沖突理論的譜系考察
第二節言語理論的流派梳理
一、言語與行為——哈貝馬斯的言語行為理論
二、言語與權力——福柯、布迪厄的觀點
三、語言與編碼——伯恩斯坦的教育知識編碼理論
第三節交往理論的觀點認知
一、交往與生活世界說
二、交往教學理論
第四節過程哲學的思維價值
第五節課堂沖突的視角分析
一、關于課堂分析視角的研究
二、關于課堂言語的相關研究
三、關于課堂沖突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課堂:沖突的言語場域
**節課堂:言語的場域
一、言語場域
二、言語視角下的課堂——要素分析
三、言語視角下的課堂——特點分析
第二節課堂:沖突的言語場域
一、言語場域中沖突的產生
二、言語場域中沖突的類型
三、言語場域中沖突的特點
第三節課堂沖突:言語視角下的價值再認
第三章主體沖突——言語的權力分配
**節交往——主體關系的言語取向
一、主體關系的歷史取向
二、主體關系的言語取向
第二節沖突——主體關系的言語表現
一、主體沖突的言語分類
二、課堂主體沖突的言語表現
第三節權力分配——主體沖突的言語實質
一、言語的文化分配
二、言語的類型分配
三、言語的地位分配
四、言語的個性分配
第四章過程沖突——言語的控制與反抗
**節過程與言語
一、教學過程的歷史認識
二、教學過程的言語分析
第二節課堂過程沖突的言語表現
一、過程沖突的言語產生
二、預設與生成——過程沖突的言語表現
第三節預設與生成——過程的言語控制與反抗
一、預設:言語控制的途徑
二、生成:言語反抗的表白
三、預設與生成的言語對話
第五章內容沖突——言語的選擇與理解
**節內容與言語
一、幾種不同的課程認識
二、課程言語的已有研究
三、課程沖突的言語分類
第二節靜態言語——課程文本的內容沖突
一、性別言語失衡
二、城鄉言語失衡
三、強弱勢群體言語失衡
第三節動態解讀——課程文本的理解沖突
一、多元解讀的可能性
二、文本詮釋的有限性
三、多元解讀與過度詮釋
第四節內容沖突的言語理解
一、言語內容的選擇與控制
二、言語內容的授受與沖突
第六章沖突消解——言語的訴求
**節課堂言語沖突的社會學反思
一、言語的關系主客體化
二、言語思維方式簡單化
三、言語追求價值功利化
第二節言語沖突消解的教學途徑
一、消解中心,回歸師生言語對話
二、多元思維,促進教學言語生成
三、追求平等,保證課程言語多元
四、回歸生活,追求課堂言語交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教育案例一覽表
現象與闡釋:言語沖突下的課堂場域透視 作者簡介
陳秀玲,女, 1980年生,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課程教材中心中小學教材審查專家,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2009年獲教育學原理教育社會學方向博士學位;2013年、2015年分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大學教育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教育學院訪學。
主要研究領域為語文教育研究、課程與教學論原理等,重點關注中小學語文教材、教學以及相關閱讀測評研究。近年來在《教育科學》《當代教育科學》《黑龍江高教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先后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主持相關教育教學研究項目9項,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華中師范大學教學創新獎二等獎1項,出版以及合作出版學術著作和高校教材3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