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27705
- 條形碼:9787201127705 ; 978-7-201-12770-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書特色
在本書中,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結合自己多年來為兒童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歷,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深入地剖析了問題兒童產生的根源,涉及自卑情結、社會興趣、環境的變化、在家庭中的位置、對性別角色的認識等方面。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批判了遺傳決定論的觀點,認為沒有問題兒童,只有缺少正確引導的“生活失敗者”!阿德勒在本書中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有助于父母和教師理解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兒童教育心理學 內容簡介
《兒童教育心理學》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為兒童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歷, 通過大量親自診療的案例, 全面且細致地剖析了每一種問題兒童產生的根源, 如追求卓越、自卑感、社會興趣、對性別角色的認識、獨生子女等, 針對這些根源, 阿德勒為教師和家長提出了中肯的教育建議。
兒童教育心理學 目錄
第二章 人格的一致性……………………………………………………13
第三章 優勢追求及其教育意義…………………………………………21
第四章 引導優勢追求……………………………………………………36
第五章 自卑情結…………………………………………………………46
第六章 兒童的成長:預防自卑情結……………………………………57
第七章 社會情感及阻礙社會感發展的因素……………………………70
第八章 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心理狀態及糾正辦法…………………83
第九章 新處境:對心理準備的考驗……………………………………90
第十章 上學后的兒童…………………………………………………100
第十一章 外部影響……………………………………………………115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127
第十三章 教育誤區……………………………………………………139
第十四章 教育家長……………………………………………………146
附錄一 個體心理學調查問卷…………………………………………153
附錄二 五個孩子的案例及評注………………………………………160
兒童教育心理學 節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對于成年人而言,教育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即自我認知與理性的自我引導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面對兒童教育的問題。不過,二者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由于兒童并未發育成熟,因此,引導這個問題極為重要(當然,成年人也絕非不再需要引導)。假如我們放心任由兒童自行成長,如果每個人生存的時間足夠長,例如有兩千年左右的時間,在一種有利的環境之下成長,那么孩子們*終就會達到成年人的那種文明標準。這種情況當然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成年人必須關注和引導孩子的成長才行。
在這個方面,*大的問題就是無知。對于成年人來說,認識自我、了解自身的情緒和產生愛憎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本來就是夠困難的了。因此,理解兒童,并且以正確的知識為基礎去引導兒童,必然會加倍困難。
個體心理學尤其關注兒童的心理,這既是出于這門科學自身的原因,也在于它清晰地闡明了成年人的性格特質與成年人的行為產生的根源。與其他心理學方法不同,個體心理學當中并不允許理論與實踐脫節。它緊緊抓住人格的一致性,研究人格成長與表達過程中那種動態的努力。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個體心理學理論是一種實踐理論,因為這種理論源于其對錯誤和謬論的認知。所以,無論是誰掌握了這種知識(不管是心理學家、父母、朋友或者個人本身),他都會馬上看出,這種知識可以實際應用到引導人格成長的過程中去。
由于個體心理學所用的處理方法獨具一格,因此它的諸多原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個體心理學認為,個人的行為受到了人格一致性的激發與引導,所以個體心理學在人類行為方面的任何理論都會反映出這些行為間的相互關聯性,而這些行為也同樣折射出個體的心理變化。因此,在開篇的這一章里,我們先從整體上對個體心理學的觀點進行介紹,在后續各章中再來更加詳細地對這里提出的各種相關問題進行闡述。
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精神具有動態且有目的的追求。一個兒童,從嬰兒早期開始,就在不停地努力成長,這種成長,又與一種無意識地形成的、卻永遠都存在的目標,即對于偉大、完美與優越的展望保持著一致。這種努力和形成目標的活動,自然反映出了人類進行思維與想象的這種獨特本領,并且主宰著我們一生當中所有的具體行為。這種活動甚至還主宰著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并不是客觀地進行思考,而是基于我們的目標與生活方式去思考的。
整體人格依據每個個體的存在而存在。每一個人,既代表了一種人格的一致性,也代表了對這種一致性的一種個人化塑造。因此,個人既是畫作,又是畫家。他是自身人格的畫家,但作為一名畫家,他既不是一個永不犯錯的人,也不是一個徹底理解心靈與肉體的人。更準確地說,他是一個相當脆弱、極其容易犯錯,并且并不完美的人。
......
兒童教育心理學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大師,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代表作有《生命的意義》(又名《自卑與chao越》)《洞察人性》《渴望chao越》《兒童教育心理學》《自卑感》等。
- 主題:
介紹講得是從人格統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會情感、學校教育、家庭氛圍等幾個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出發,揭開兒童口吃、說謊、打架、孤僻、懶惰、尿床、暴躁等問題行為的根源。 但是不知道語言的原因還是什么,總感覺很枯燥,而且確實可操作性的東西比較少。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