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馬卡龍艷遇/玩美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61599
- 條形碼:9787555261599 ; 978-7-5552-6159-9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卡龍艷遇/玩美書系 本書特色
那天,大麥在電話里告訴我,她的書《馬卡龍艷遇》要出版了,真是為她高興。我與大麥相識于很多年前,那時我去青島拍攝一個美食視頻,在拍攝現場,她把自己與烘焙、與馬卡龍的故事向我娓娓道來。 不同于大家的想象,烘焙是一個嚴謹而枯燥的行業,這個溫暖而聰慧的女子,從一個烘焙愛好者變為職業的烘焙達人,這其中要經歷多少困難與歷練,可想而知。 從業幾十年來,我接觸過很多烘焙愛好者,能堅持下來一直保持探索和創新熱情的卻寥寥無幾。大麥不畏艱難,還專挑馬卡龍這個“硬骨頭”來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我曾留學意大利,對馬卡龍比較熟悉,這個風靡歐美的小甜點,制作起來十分講究,能將它做好,實屬不易。而大麥研究馬卡龍的時候,它在國內還屬“冷門”,就連業內了解、懂行的人都不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麥憑著一股熱忱與闖勁,硬著頭皮攻克了難關,還在此基礎上創新了很多頗具東方口味的馬卡龍。大麥的馬卡龍,從原料到制作工藝再到口感與口味,就算從專業的角度來品評,也是上乘之作。正是由于她在每個環節的扎實努力,才保證了馬卡龍出品的品質。 烘焙,會給人帶來幸福,但也要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在這條路上,大麥從不曾言苦,堅持走到現在。大麥曾說,她希望她親手制作的美味能傳遞愛與溫暖。希望大家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能感受到她的這份誠意,也希望她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更美好的作品。 曹繼桐烘焙藝術館 曹繼桐 曹繼桐,世界烘焙大師,國際評委,國家高級考評員,世界面包大使團中國區主席,中國首席糖藝大師,“曹繼桐烘焙藝術館”創建人。撰寫了《西式面點工藝》《糖藝》《翻糖》等書,是糖藝理論奠基人,被媒體稱為“中國糖藝達人”“中國首席糖藝大師”,主持并拍攝了《烘焙來了》《怪老頭與曹小仙》等多部美食節目。
馬卡龍艷遇/玩美書系 內容簡介
馬卡龍烘焙寶典,包括馬卡龍殼、餡料的制作,多種馬卡龍造型和口味的組合,以及作者如何從烘焙小白逆襲成紅遍烘焙圈的馬卡龍大師的奮斗史。
馬卡龍艷遇/玩美書系 目錄
馬卡龍艷遇/玩美書系 節選
[馬卡龍的前世今生] “你是做什么的?”“我是做馬卡龍的?”“啥?就是那個全是色素吃起來齁甜的小圓餅?”往往對話進行到這里,我的內心就是一片“#¥%&*@……”“好看不好吃”這個黑鍋,不光馬卡龍不能背,我們做馬卡龍的也絕對不能背! 平時和大家交流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說出這樣的大實話——“馬卡龍在中國真是被神話了。”作為一個馬卡龍的“死忠粉”,看到它受寵我當然樂不可支,但是我必須得說,大多數的馬卡龍,跟風賣萌的多,遵照傳統、保持正宗本色的卻屈指可數。原料變了、配方變了、制作方法變了,味道能不打折扣嗎? 血統純正的馬卡龍到底是怎么樣的?作家謝忠道在其介紹馬卡龍的文章《性感的小圓餅》中說,法國人將這種圓形的點心比作“少女的酥胸”,這個比喻真是香艷,不過事實上,馬卡龍剛誕生的時候,可真不是現在這樣子。而它的“祖籍”也并非浪漫的法國,而是要把坐標南移,回到熱情奔放的意大利。 意大利,文藝復興,很浪漫有沒有?*重要的是,當時的地理大發現,讓意大利人從敘利亞發現了杏仁粉,并把它帶回國。在廚房里,杏仁粉與面粉、芝士等一起被制作成了“杏仁面粉團”,這就是馬卡龍的雛形。那是在500 多年前的公元1500 年左右,而法語的馬卡龍“Macaron”一詞,正是來自于意大利語“Macaroni”或“Maccherone”,意為“混合了芝士的面粉團”。*初的杏仁面粉團既不怎么好看又不怎么好吃,它是單片的,也沒有夾餡,就是非常普通的杏仁小餅。至于馬卡龍如何從意大利來到法國,流行的說法是: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時,由于水土不服,患上了思鄉病,于是糕點師傅特意做出讓她朝思暮想的馬卡龍來博取她的歡心。這款小甜點在法國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迅速走紅。公元1550 年前后,馬卡龍已經成為法國甜點界的“網紅”。我們真得好好感謝這個小個子的意大利女人,她不僅給法蘭西帶來了高跟鞋,還帶來了馬卡龍。 總之,馬卡龍在法國徹底走上了奢華路線,從路易十五住進凡爾賽宮開始,馬卡龍便成為一種宮廷貢品,被定期呈獻給國王與皇后。而馬卡龍*著名的 “粉絲”當屬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對,她就是電影《絕代艷后》的主人公。瑪麗自幼便對這個小點心如癡如醉,在她5 歲的時候,甚至將自己的帽子命名為“馬卡龍”。電影里的凡爾賽宮,連色調都是馬卡龍色的。有美味有顏值,上能俘獲皇后貴族的芳心,下能讓平民百姓為之傾倒,仔細一想,馬卡龍不紅天理不容。所以,那些一直說馬卡龍不好吃的人,我*想跟你們說的是,你們一定是沒吃到真正好吃的馬卡龍! 馬卡龍在法國其實不單單只有夾餡這一種,有些地區會制作那種單片而且表面會開裂的“南茜馬卡龍”,他們把它裝在亮晶晶的玻璃密封罐里儲存售賣,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尋常人家餐桌上常有的大片曲奇。而到了盛產葡萄酒的波爾多地區,人們制作馬卡龍時還會加入葡萄酒,這樣的馬卡龍還有個十分唯美的名字——“圣美愛濃馬卡龍”。而現在咱們常見的那種夾心式馬卡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巴黎馬卡龍”。 20 世紀初,巴黎烘焙師拉杜黑(Ladure) 發明了這種類似三明治組合式的馬卡龍,這使馬卡龍不僅變得更美味,而且看上去也更加時尚。拉杜黑利用三明治夾心法將甜美的稠膏狀餡料夾于傳統的兩塊杏仁餅之間,創作出了全新的馬卡龍小圓餅。拉杜黑還改良了香料和色素的使用,又恰到好處地控制了濕度,使馬卡龍來了個“時尚大變身”。相較于更早之前馬卡龍甜、干、易碎的特性,新款的馬卡龍外殼酥脆,內部卻濕潤、柔軟而略帶黏性,中間還搭配了餡料,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改良后的馬卡龍外貌也更加出眾,從原來略帶鄉土氣的薄脆圓餅變身為令全世界為之著迷的“時尚小妖精”。她的外表更加光滑細膩,色彩也更加豐富,顏值與美味都令人驚嘆,從此成為甜點界的“寵兒”。 愛吃下午茶的法國人,這么多年來都把馬卡龍當做搭配下午茶的*佳選擇。一顆完美的馬卡龍,一定要有濃郁的杏仁香氣,輕咬一下,外殼酥脆,內里松軟,猶如美女柔軟甜膩的蜜唇。泛著淡淡光澤的成品完美無瑕,由外到內,呈現出由脆酥到黏稠的層次感,**口咬下去幸福滿溢,第二口咀嚼時,味蕾會不由自主地生津,美味在唇齒間迅速升華,好吃得讓人瞬間瞇起了眼睛,笑靨如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