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125225
- 條形碼:9787565125225 ; 978-7-5651-252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本書特色
★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他獨立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 ——胡適 ★我父創辦地方事業,耗用勞力的決心和意量,尤比耗用金錢的犧牲還來得偉大,實在可以起人的欽敬和追念。因為決心要辦好地方,要利益人群,等到沒有錢,就賣起他的勞力去換錢,這是何等悲壯和積極呀! ——張孝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謇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甚望有志于研究張謇者,能夠仿效張謇那樣勤學好問,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特別是自己的認識水平,這才是繁榮張謇研究的根本之根本。 ——章開沅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內容簡介
全書編選張謇教育文論并輔以注釋和導讀,主體內容分為“選錄注解”“存目導讀”兩大部分。“選錄注解”(145篇)采用“文題+關鍵詞+導讀+原文+出處+注解”的體例,方便讀者較為深入地閱讀與研究。“存目導讀”(100篇)只保留“文題+關鍵詞+導讀+出處”,為閱讀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線索。具有學術性、資料性和工具性。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目錄
編注說明
張騫生平紀略
堅苦自立 忠實不欺——張賽教育人格論綱
選錄注解
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節選)(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擬興五山樹藝擴充書院經費議(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通海勸防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金陵文正書院西學堂章程(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變法平議(節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
通海請立師范學校公呈(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通州師范學校開辦章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通州師范學校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致王晉蕃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致趙鳳昌函(節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師范學校開校演說(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通師開學致教習監理辭(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致王靜安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東游日記(節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師范學校年假演說(清光緒二十九年,1904)
師范學校開學演說(清光緒三十年,1904)
扶海咤家塾章程(清光緒三十年,1904)
通州師范學校校訓跋(清光緒三十年,1904)
致端方函(節選)(清光緒三十年,1904)
師范學校**屆簡易科卒業演說(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師范學校暑假散學演說(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致周馥函(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江蘇省學額學費學務議略(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師范章程改訂例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請設工科大學公呈(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唐閘實業公立藝徒豫教學校創辦緣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請撥給捐款補助通州中學公呈(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江蘇學會致學部函(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特別改良五千字文圖說序(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江蘇教育總會擬請將南菁高等學堂改為文科高等學校
上督撫帥及提學使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正告通五屬辦學諸君文(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復端方函(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代內子作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募捐啟(節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
師范學校開學演說(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致朱家寶函(節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致瑞瀲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致端方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辭江蘇教育總會會長意見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通州師范學校始建記(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通州中學附國文專修科述義并簡章(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論國文示師范諸生(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致師范黃廣介顧公毅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上學部條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初等教育必須改良之緣起(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請建圖書館呈(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通州博物館敬征通屬先輩詩文集書畫及所藏金石古器啟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代蘇撫條陳規復海軍疏(節選)(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學制宜仿成周教法師孔子說(清宣統元年,1909)
致端方函(清宣統元年,1909)
呈學部文(清宣統元年,1909)
……
存目導讀
關鍵詞索引
人名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節選
張謇出身于兼事農商、尚學修仁的家庭,幼時受教于私塾,稍長又求學于書院,很早就熟讀儒學經典,飽受修身濟世的傳統文化的浸染,對學習、教育有著深刻的理性認知與真切的情緒體驗。他曾一心想應試登仕,求取功名利祿,然而多年的科舉應試,一方面使他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也使他認識到科舉制度對于多數學子士人的戕害,以及它在西學東漸、社會轉型形勢下的不適應。從客幕孫、吳,參與政務軍事,到官授翰林,踏入朝廷高層,直至投身立憲,興辦實業與教育,經營地方自治的人生經歷中,張謇目睹民生艱難、災患兇險,尤其是痛感于戰敗之辱、國勢之蹙,辦學興教的抱負逐漸形成并日益堅定,他投入于教育的情感也越發充沛。“父教育而母實業”是他救亡圖強、復興中國的一句名言,將教育比喻為孕育強盛國家的父體,這既是對教育重大意義的生動表述,也不難于此看出他對教育的一種特殊情意。 張謇從教之始是主持書.院工作。光緒十三年(1887)十二月,張謇接到贛榆知縣聘請他主持選青書院的邀約,次日便欣然復函應邀。對赴任、課期、閱卷等,他在日記、自訂年譜以及致友人的信函中皆有所記述。其后關于受邀主持太倉婁江書院、崇明瀛洲書院之事也都記載于日記、自訂年譜之中,可見青年時代的張謇就十分看重自己從事教育的經歷。光緒二十一年(1895)張謇已身為恩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之職,但應張之洞之邀接掌江寧金陵文正書院后,他更是傾注心力,勤勉為之。雖然那時他先是因父親亡故守制在籍,后又規避戊戌政治風險告假返鄉,操勞于經營地方經濟活動和社會事務,但在長達六年的任職時間里,仍不辭勞頓時常奔波于寧通之間,授課、閱卷等極為負責。光緒二十三年(1899)七月十七日日記中有“校課閱一百五十本,生平校閱之苦無過于此”之語,其工作之認真可見一斑。在此期間,他擬定《金陵文正書院西學堂章程》,編輯文正書院丙庚課藝錄并作序文,對書院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革新。 設立通州師范學校是開中國近代教育風氣之先的創舉。張謇先是竭力申請官立,怎奈遭到守舊官員阻撓譏諷,說什么“中國其他事不如人,何至于連讀書也要向人家討求方法?”這使劉坤一心生猶豫,舉棋不定。張謇認準辦師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決計再苦再難也要及早辦起來,于是毅然自立創辦,以自己開辦大生紗廠數年未支的酬金以及地方熱心教育的有識人士集募的有限資金,親自選址、規劃、督造而成,并且親自擔任總理(校長),親自制定章程,親自延聘教習,親自安排招生。 ……
張謇研究中心·張謇著作選注系列張謇教育文論選注 作者簡介
沈行恬,男,1952年11月生,原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副教授,現已退休。曾當過中學語文教師、機關公務員。1980年畢業于揚州師范學院南通市師資班,2000年結業于南京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班。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