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報告.201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53854
- 條形碼:9787504753854 ; 978-7-5047-538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報告.2016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湖南省“十二五”期間數據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對湖南省2015年的物流情況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報告.2016 目錄
目錄
全省物流總體發展篇
**章2015年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3
一、2015年全國物流發展狀況、趨勢及挑戰3
二、2015年湖南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分析9
三、2015年湖南現代物流業供給能力分析24
四、主要瓶頸43
五、發展建議與保障措施44
第二章湖南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競爭力評估研究報告(2016)49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49
二、區域物流及其相關理論研究50
三、區域物流及其競爭力研究綜述53
四、湖南省區域物流競爭力評價的目標與原則57
五、湖南省區域物流競爭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59
六、區域物流競爭力測算方法、模型及指標數據的標準化60
七、湖南省14個市州區域物流競爭力2015年度排名及分析62
八、總結評述65
第三章2015年物流產業對湖南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67
一、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67
二、物流產業對湖南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72
三、對策建議77
區域物流發展篇
第四章湖南省物流業“十二五”發展的調研情況報告83
一、“十二五”時期湖南省物流產業發展回顧與評估83
二、“十三五”湖南物流產業發展環境分析89
三、發展思路97
四、布局規劃100
五、重點工程與行動計劃101
六、發展對策建議109
第五章湖南省“十三五”快遞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報告113
一、快遞業概述113
二、2015年我國快遞業發展競爭格局變化122
三、湖南省快遞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28
四、加快快遞業發展的建議136
附件一湖南省快遞企業名錄141
附件二快遞服務價格156
第六章構建互聯網+農產品流通新模式165
一、長沙市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項目綜述165
二、長沙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169
三、“長沙模式”的基本含義及模式創新177
四、發展啟示與建議195
第七章湘西州現代物流發展研究205
一、湘西州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條件分析205
二、湘西州物流需求分析211
三、湘西州發展現代物流的主要做法215
四、湘西州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219
五、湘西州物流業發展思路220
六、湘西州物流業發展措施221
物流熱點篇
第八章國家現代物流發展政策文件匯編225
第九章湖南省現代物流發展政策文件匯編270
參考文獻308
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報告.2016 節選
**章2015年湖南現代物流 發展現狀與對策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克服多重困難和挑戰,大力推進“四化兩型”,著力促進“三量齊升”,努力建設“四個湖南”,總體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2015年全國物流發展狀況、趨勢及挑戰 (一)2015年全國物流業發展整體概況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處在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受新舊動力轉換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5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舉措,實現了經濟總體平穩發展。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達到全年目標線水平。中物聯發布的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連續5個月處在榮枯線上方;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3.9,基本反彈至3個月前水平。當前,我國經濟正著眼于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目標”,著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這為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加快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戰略方向。 2015年,全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回落,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穩步下降。 1.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回落 2015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19.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增速回落2.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49.4萬億元,增長5.6%,回落3.0個百分點;上半年104.7萬億元,增長5.7%,回落3.0個百分點;前三季度162.8萬億元,增長5.8%,回落2.6個百分點;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呈穩中趨緩的發展態勢。 從構成看,工業品物流總額204.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0.4萬億元,增長0.2%,回落1.9個百分點;農產品物流總額3.5萬億元,增長3.9%,回落0.2個百分點;再生資源物流總額8616億元,增長19.0%,增速提高4.9個百分點;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5078億元,增長35.5%,提高2.6個百分點。 2.社會物流總費用增速回落 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增速比上年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運輸費用5.8萬億元,增長3.1%,回落3.5個百分點;保管費用3.7萬億元,增長1.6%,回落5.4個百分點;管理費用1.4萬億元,增長5.0%,回落2.9個百分點。 從構成看,運輸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3.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保管費用占34.1%,下降0.8個百分點;管理費用占12.6%,提高0.4個百分點。 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6.0%,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3.物流業總收入平穩增長 2015年物流業總收入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 (二)“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望過去的五年,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在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物流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預計可達220萬億元,“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8.7%;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5%,比2010年的17.8%有較大幅度下降。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其中有公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GDP數據調整的因素,也有產業結構調整、物流服務價格下降的因素,同時也顯示出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較好地發揮了支撐和保障作用。 1.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十二五”時期,我國已成為全球*具成長性的物流市場。2015年,物流業總收入約為7.5萬億元,全國貨運量預計將達457億噸。其中公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多年來都居世界**位。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500億元,各類細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需求結構加快調整 五年來,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年均增速接近30%,并呈持續加快態勢。快遞快運、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生活消費性物流保持快速增長,成為市場投資熱點。工業物流需求總體下降,特別是鋼鐵、煤炭、建材等大宗生產資料(俗稱“黑貨”)物流需求下滑嚴重,導致鐵路貨運量持續下降。鐵路貨運改革深入推進,實施“穩黑增白”戰略,在批量零散貨物、鐵路快運和集裝箱運輸等方面大幅增長。 3.市場主體加速分化 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戰略調整、聯盟合作等多種方式,市場集中度顯著提高。2015年,四大航運央企啟動重組,市場向強勢企業進一步集中。中物聯發布的“中國物流企業50強”,主營業務收入近8000億元,第50名入選企業門檻為18.8億元,比2010年提高3.5億元。在一些細分領域出現了一批實力雄厚、模式先進、前景看好的大型物流企業。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A級物流企業總數已達3500多家。其中,5A級企業214家,具有標桿作用的領先物流企業群體成長壯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新型物流企業快速涌現。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物流互聯網平臺超過200家。與此同時,一批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的企業被陸續淘汰。 4.創新驅動模式變革 “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整合優化物流資源,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菜鳥網絡、卡行天下等一批企業打造平臺模式,整合物流資源。安能物流、圓通速遞等企業優化加盟模式,強化干線管控。順豐速運、德邦物流等企業啟動多元化發展模式,發揮自身優勢條件。怡亞通、招商物流、海爾日日順等企業深耕供應鏈模式,提供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長久物流、安吉物流等汽車物流企業拓展全產業鏈模式,提供物流、貿易、金融、汽車后市場等全方位服務。林安物流、傳化公路港、中儲股份、深國際等一批企業復制基地模式,搭建全國節點網絡。隨著互聯網進入物流行業,易流科技、維天運通、正廣通、安聯程通等一批企業嘗試物流O2O(線上線下電子商務)模式。這些新理念新模式倒逼傳統企業轉變觀念,加速變革。 5.國際物流雙向開放 作為WTO以來開放*早的服務行業,我國物流業已經實現了全面開放。開放的市場環境吸引了大批跨國企業全面進入國內市場。隨著“走出去”戰略實施,中外運、中遠物流等國內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阿里巴巴等電商和快遞企業,紛紛參股國際快遞企業、投資海外倉儲設施、打造物流通關渠道,支持跨境電商發展。2014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物流設施建設和網絡布局加快落地。招商物流、遠成物流等一批企業積極布局沿線國家。2011年,渝新歐班列首次全程運行。截至2015年10月底,中歐班列開行已超過1000列。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陸續獲批,對外開放新格局為物流業開辟了新的空間。 6.基礎設施擴容提檔 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里程分別突破12萬千米和1.9萬千米,比2010年分別增長62%和127%,雙雙居世界**。全國高速公路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實現聯網,統一收費成為可能。水路、航空等運輸服務能力穩步增長,高效便捷的綜合運輸體系初步成型。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全國物流園區(基地)第四次調查》,截至2015年7月,全國共有符合調查要求的物流園區1210家,投入運營的比例大幅上升,以物流園區為支撐的產業生態圈正在逐步形成。多式聯運受到重視,2015年國家正式啟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動運輸資源的高效整合和運輸組織的無縫銜接。 7.信息技術普及應用 “十二五”時期,正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時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物流行業得到推廣應用。嵌入物聯網技術的物流設施設備快速發展,車聯網技術從傳統的車輛定位向車隊管理、車輛維修、智能調度、金融服務延伸。云計算服務為廣大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福音。大數據分析幫助快遞企業預測運力需求,緩解了“雙11”等高峰時期的“爆倉”問題。2015年,由菜鳥網絡牽頭,國內主流快遞企業全部普及使用電子面單,快遞基礎業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8.綠色物流已見行動 “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領域落實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提出到2015年化學需氧量(COD)、總懸浮顆粒物(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比2010年下降20%。2015年起,“國四”排放標準正式實施,黃標車淘汰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車在貨運行業得到推廣應用,一些城市新能源快遞配送車輛獲得通行準入。LNG(液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太陽能發電屋頂在倉儲行業開始使用。 9.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十二五”時期,物流標準、統計、人才教育等基礎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印發執行,一批新的物流國家標準開始實施。2015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國家試點單位啟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物流統計調查制度不斷完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提供決策參考,物流業景氣指數、公路物流運價指數、中國倉儲指數等陸續發布,物流指數體系不斷擴充完善。物流教育培訓工作迅猛發展,目前,全國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職高專院校、900多所中職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物流管理與工程”正式進入教育部全國學科目錄一級學科。物流基礎理論研究和產學研結合取得新成果。 10.政策環境持續向好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重視物流業發展。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把物流業定位于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有關部門出臺了《促進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各部門從自身職能定位出發,密集出臺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2015年開始,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形成新的運行機制,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輪流主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物流業發展,亟待跨部門協調解決的重點問題。支持物流業發展的部門間合力逐步加強,行業政策環境持續改善。 我國物流業在“十二五”時期成績與問題并存,挑戰與機遇同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能力不夠矛盾交織;社會物流成本居高難下和企業盈利能力每況愈下問題突出;物流基礎設施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市場環境和誠信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制約物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有些遲遲不能出臺,已經出臺的政策難以真正落地。 雖然存在以上問題,但我國物流業依托經濟發展大勢,釋放改革紅利,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正視困難
湖南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報告.2016 作者簡介
黃福華,教授,博士研究生。1963年7月出生,湖南華容人。1984年畢業于北京商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企業管理專業,一直從事企業管理和物流管理教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零售管理。現任湖南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主要學術兼職有: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湖南省市場學會副會長。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