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1679
- 條形碼:9787520321679 ; 978-7-5203-216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本書特色
李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為研究主題,通過轉型的視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實踐,同時又改變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研究思路,將理論視線從專注于研究“什么轉型”,轉向“為何轉型”以及“怎樣轉型”等本源性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內容簡介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定階段,而現代化實踐的發展又需要現代化理論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研究,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具體體現。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進程緊密相連,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時代問題和現實境遇為切入點,從思想政治教育轉型的視角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實踐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目錄
**節 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框架
第四節 理論創新與研究限度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概念考察
**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概念辨析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關系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概念的方法論思考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分析
**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研究視域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結構轉型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實踐動力
**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動力之一:革命黨到執政黨轉型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動力之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動力之三:現代社會人的需要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動力變遷:單一動力到復合動力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路徑
**節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意識,推進意識形態的現代化
第二節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視野,推進思維方式的現代化
第三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效用,推進實踐功能的現代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節選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 一 基本假設 基于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的研究假設: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實踐命題。現代性在當代中國社會的生存結構和歷史處境,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現實。而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現代化轉型,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提供有益的方法論啟示。將轉型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研究,目的在于論證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實質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其次,目前中國社會深刻的轉型,無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外在動力和歷史契機。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發生了總體性的變化,這意味著人的主體性的增強、一些傳統觀念受到質疑,如此等等,但它卻并不必然會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實際上也是一個自主建構、自我提升的實踐過程。*后,社會現代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并不是單向的因果邏輯關系,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卻在客觀上有助于疏導、化解社會轉型期人們思想認識的困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研究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以“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為研究主題,然而我們不是從一般意義上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而主要是探討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生成邏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立論的根基,也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本質的關鍵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通過轉型的視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實踐,同時又改變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研究思路,將理論視線從專注于研究“什么轉型”,轉向“為何轉型”以及“怎樣轉型”等本源性問題。首先,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相關概念、范疇進行學理性的分析,進一步厘清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概念的誤用和混淆。其次,重點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建構和實踐動力。在規定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歷史背景和理論視域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生成動力,是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路徑的前提。*后,在立足中國社會轉型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現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三研究方法 自20世紀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建設以來,在科學化目標的推動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研究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日益增強,其中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而言,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宏觀哲學層面的方法論、中觀理論層面的研究范式以及具體操作層面的技術手段。無疑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的理論研究具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與此同時,研究范式的選擇和具體技術手段的應用,也直接關系到理論研究的科學性。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天津大學社會科學文庫》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指導下,運用過程分析研究范式,具體采用文獻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 ……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其構建 作者簡介
李偉,男,1983年出生于山西朔州。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2004-2014年十年間相繼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取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主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青年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6項。近年來在《中國青年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理論學刊》《理論探索》《理論與改革》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教育科學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導刊》等轉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