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13061
- 條形碼:9787569013061 ; 978-7-5690-130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內容簡介
本書分辯證法的研究與應用、實踐標準與思想解放、人權問題的哲學思考、文化與文化素質教育4篇, 內容包括: 辯證法的規定 ; 聯系在辯證法中的地位 ; 辯證法基本特征的反思 ; 辯證法基本原則的反思等。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目錄
**章 辯證法的規定
一、辯證法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
二、辯證法是*全面、*富有內容、*深刻的發展學說
三、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二章 聯系在辯證法中的地位
一、對“聯系”概念的理解
二、聯系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
三、聯系的多樣性
四、聯系和條件
五、系統聯系
六、事物的普遍聯系是事物本身的辯證法
第三章 辯證法基本特征的反思
一、研究辯證法特征的方法論問題
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科學性與革命性
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還在于它的方法論性質
第四章 辯證法基本原則的反思
一、客觀辯證法決定主觀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本體論原則
二、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一致——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原則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唯物辯證法的應用論原則
第五章 辯證發展觀的形態發展
一、對立統一形態的矛盾發展觀
二、系統形態的系統發展觀
三、協調形態的可持續發展觀
第六章 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理論問題的思考(上)
一、關于矛盾同一性的相對性和斗爭性的絕對性的幾種講法
二、應當怎樣理解列寧關于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論斷
三、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內容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互相依存、相互結合的關系
五、實踐證明,不能正確處理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就會犯“左”或右的錯誤
第七章 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理論問題的思考(下)
一、矛盾斗爭形式的理論
二、矛盾運動的平衡與不平衡
三、對立統一規律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四、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問題
第八章 量變質變規律的新發展
一、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規律的提出
二、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有“邊”的
三、把握事物的*佳量
第九章 照辯證法辦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照辯證法辦事的光輝篇章——學習《鄧小平文選》的體會
二、樹立辯證的整體經濟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三、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四、先立后破實現新舊體制的轉換
第十章 對立統一規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應用
一、充分運用矛盾同一性化解矛盾
二、把握矛盾特殊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運用共性個性關系原理正確處理建設發展中國家、地方和部門的關系
四、把握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主體性
五、堅持兩點論、兩手抓,保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序性
第十一章 辯證方法論
一、從世界觀到方法論的中間環節
二、科學方法論系統
三、方法論的基本原則
四、領導科學應著重研究*佳工作方法
五、靈活運用領導方法、掌握領導藝術
第十二章 思想方法論散論
一、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思想方法漫談
二、裂一焉能得半——談談顧全大局
三、齊王賽馬的哲理——方法論漫談
四、談談“多”與“少”的辯證法
五、從英雄安泰和他的母親說起
第二篇 實踐標準與思想解放
第十三章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推動思想解放(上)
一、理論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三、堅持實踐標準確保思想解放的科學性
第十四章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推動思想解放(下)
一、怎樣理解實踐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檢驗
二、解放思想,提出社會主義不能只有一種模式
三、堅持實踐觀點深化自由與必然的認識
第十五章 解放思想,發揮主體奮斗精神大膽實踐
一、主體奮斗精神是主體能動性的特殊表現
二、主體奮斗精神在主體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三、主體奮斗精神的形成與培養
四、充分發揮主體奮斗精神,大膽實踐,推進改革開放
五、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實踐合理性的根本要求——讀《真善美的現代反思》代序
第三篇 人權問題的哲學思考
第十六章 人權本質上是哲學問題
一、人權是權利的一般形式
二、人權應引入哲學教材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
三、加強人權的哲學研究,進一步促進不同文化交流
四、加強人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人權意識,推進人權事業的發展
第十七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人權觀
一、人權是人民群眾自己爭得的——毛澤東的人權觀
二、發展權利是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重要的人權——鄧小平人權思想
三、共同富裕是實現人權的根本保證
四、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共同富裕
第四篇 文化與文化素質教育
第十八章 文化的本質是人化與化人
一、文化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
二、文化的力量
三、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讀《現代設計概論》代序
第十九章 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中學西漸與自由、平等、博愛觀念的形成
一、歐洲18世紀“中國熱”的必然性
二、中國文化的理性精神促成了啟蒙思想家理性批判的旗幟
三、中國古代的政治民主性為啟蒙思想家的民主、自由、平等觀念的形成提供理論借鑒
四、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思想促進了啟蒙思想家博愛觀念的形成
第二十章 文化的自覺與自信——中國文化何以自信
一、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自信的科學指導
三、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第二十一章 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潮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一、先進文化是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文化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指導文化發展前進的方向
三、批判、繼承、學習、借鑒,按照文化發展規律建設中國新文化
四、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深化改革,不斷創造和發展新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宗教與文化
一、宗教對文化的影響
二、正確發揮宗教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發展與穩定
三、宗教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二重性影響
第二十三章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
一、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開展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的培養教育
二、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三、文化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評價的思考
第二十四章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下)
一、綜合大學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經驗
二、大學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
三、人文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思考
四、永恒的啟迪——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必須學習文化經典
五、閱讀與人的社會化
第二十五章 實踐鍛煉是大學生領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哲學專業學生代職實習的探索——全國文科改革座談會上的發言
二、文科學生代職實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方式
三、實踐鍛煉——大學生思想建設的重要環節
四、高職教育應弘揚和培育經世致用的文化精神
附錄:作者主要著述目錄
后記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節選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一、矛盾斗爭形式的理論 矛盾斗爭形式問題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歷來重視這一問題,并在他們的著作中作了許多論述。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集中地論述了社會矛盾斗爭的對抗形式,指出對抗是敵對階級之間的矛盾斗爭形式,這種矛盾斗爭形式表現為戰爭和革命。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間的對抗仍然是階級反對階級的斗爭,這個斗爭一旦達到*緊張的地步,就成為全面的革命。可見,建立在對立上面的社會,*后將成為*大的矛盾,將導致人們的肉搏。”“不是戰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戰,就是毀滅。問題的提法必然如此。”①這種斗爭形式對于解決階級對抗的社會矛盾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至目前為止,生產力就是由于這種階級對抗的規律而發展起來的”②。由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要揭示階級社會階級斗爭的規律,指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所以,他們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社會的矛盾的階級對抗這種形式上。 列寧繼承、實踐和發揮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對抗這種矛盾斗爭形式的理論,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俄國人民用暴力推翻沙皇統治,打垮了資產階級,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列寧根據馬克思的“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后一個對抗形式”③的思想,提出“對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④。這里,列寧提出了對抗只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即矛盾斗爭還有其他形式的問題,但還沒有來得及從理論上對矛盾斗爭的形式問題作出全面的論述。 馬列主義總是在同實際相結合中不斷發展的。繼列寧以后,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解決中國革命的復雜矛盾中,在研究中國共產黨內兩條路線斗爭的歷史經驗中,在處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種矛盾中,寫出了《矛盾論》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在這些著作中,特別是在《矛盾論》中,毛澤東研究了矛盾斗爭形式問題,專門寫了“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一節,對矛盾斗爭形式作了全面的理論論述,*突出的有下列幾方面: **,明確提出了矛盾斗爭有兩種基本的形式。毛澤東說:“在矛盾的斗爭性的問題中,包含著對抗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①對抗是矛盾雙方采取外部沖突解決矛盾的斗爭形式。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在“自然界中一切到了*后要采取外部沖突形式去解決舊矛盾產生新事物的現象”②,都是對抗的形式。毛澤東認為,對于階級社會,研究對抗形式,“認識這種情形,極為重要。它使我們懂得,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革命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會發展的飛躍,不能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而使人民獲得政權”③。“但是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情況,不應當將上面所說的公式不適當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因為“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它們是“非對抗性的”④。非對抗是不通過外部沖突的形式來解決矛盾的斗爭形式。后來,毛澤東結合社會領域中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對于矛盾斗爭的對抗和非對抗兩種形式又作了具體的闡述,指出對抗是解決敵我矛盾的斗爭形式,具體來說,就是對敵人“用專政的方法在必要的時期內,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強迫他們服從人民政府的法律,強迫他們從事勞動”⑤,“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如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⑥。非對抗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即民主的方法,具體說來,就是“團結一批評一團結”,“這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正確的方法”⑦,在科學藝術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來解決的方法等等。毛澤東關于矛盾斗爭的對抗和非對抗形式的劃分,從理論上概括了矛盾斗爭形式問題,為人們解決矛盾指出了方向。 ……
枝葉情——哲學·文化·教育論 作者簡介
冉昌光,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1938年出生于重慶酉陽。1964年畢業于四川大學哲學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哲學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四川大學教務處處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和研究。文化和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工作。曾出版專著、教材、合著和參編著作10余部。發表過哲學和文化方面的學術論文及文章130余篇。1991年被評為全國教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為發展高等教育、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證書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高校教學成果國家一等獎。并獲天津市教材一等獎。科學研究論文、論著多次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和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三等獎。1998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0年到2009年任成都藝術職業學院執行院長,從事10年民辦教育。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