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701532
- 條形碼:9787568701532 ; 978-7-5687-015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內容簡介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不重視教學設計工作,將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教學活動將難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學設計將極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促進人才心理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它較少采用靜態知識傳授的方式,而更多是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教學,這也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同于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只有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才能使課程的教學設計切實有效。 本課程組成員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與教學實際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需求較為了解,深深意識到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與開發研究將極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基于以往的研究和實踐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本質和特性進行深入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與開發進行研究和實踐,教材編寫主要遵循如下理念: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立足點,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為目標,課程的組織以活動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側重活動形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避免以往教材理論比重偏高、受學科課程取向影響較大的弊端。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適用對象主要是:(1)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學生;(2)-線中小學心理教師;(3)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與設計的教育科研人員。 基于上述理念和訴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內容體系分為如下三大部分:**部分:**章、第二章是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問題概述;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和課程的實施與管理;第三部分: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例與評析。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目錄
**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概念界定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類型
一、心理健康教育學科課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隱蔽課程
四、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課程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結構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
第四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緣起、現狀與趨勢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緣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趨勢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基礎
**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程論基礎
一、現代課程理論的主要流派
二、現代課程理論的主要特點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一、心理學理論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二、發展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三、團體動力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四、群體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社會學基礎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社會學理論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社會學屬性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依據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原則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步驟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設計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構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設計要求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計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結構要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
第四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設計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設計概述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形式設計
……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第六章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案例
第七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案例
第八章 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案例
主要參考文獻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節選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1.課程設計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其中首要的原則是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理論依據。同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必須以嚴謹的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以促進成長為目標。心理學理論應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各個環節。主題的確定、團體組成的技術、單元的設計、實施的程序、活動形式的選擇、互動分享的策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并由特定的理論指導的。那些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產生影響的心理學理論來源甚廣:在班級輔導中,為促進心靈互動、誘發成長,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基本理論,如人本主義的心理咨詢技術、心理動力學的觀點及TA溝通分析等都可以是支撐課程的基礎;在主題選擇及單元設計上,則要依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及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來確定;針對特定的輔導領域,則要以特定的輔導理論為基礎。例如在對中學生進行職業輔導時,在設計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可以依據Holland職業興趣理論、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Gottfredson職業抱負發展理論以及認知信息加工理論(CIP)的重要觀點和技術,而在以促進學習動機為主題的輔導課程中,成就動機、成敗歸因等相關理論可以發揮作用。2.主題的適宜性。主題適宜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成功至關重要。主題不能脫離實際,高高在上,不能太抽象化,一定要貼近學生,與學生息息相關。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他們在每一階段都有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小學階段是人格塑造、學習習慣的養成、勤奮感的獲得以及基本人際關系的培養的關鍵階段。而到了中學,學生開始出現人際交往困惑、青春期困惑、情感困惑、家庭沖突、職業抱負等問題。因此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在選材時必須考慮到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的人格發展狀況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塑造健全人格。另外,在選取主題時還要結合本學校和本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充實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目的是要切實處理學生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困惑和沖突,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 3.主題的連續性。針對某一個特定領域的輔導,均由一個綜合性的主題和一系列的單元主題構成,系列主題之間銜接性強,相互促進,都是大主題的特定構成方面。每一個小的單元主題需要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完成。單元主題與綜合性主題可以是總分的關系,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單元主題要更加明確具體。例如,對于考試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其系列單元主題可以依次設計如下:(1)戰勝復習逃避;(2)做一個勤快的復習者;(3)大目標與小目標;(4)你所害怕的事情正是你的潛能所在;(5)考前看不進去書怎么辦;(6)擁抱緊張情緒;(7)學會放松——系統脫敏訓練;(8)考試遇到難題如何應對;(9)如何防止考場上的粗心大意;(10)如何排除考場上的干擾;(11)如何克服考前失眠。 4.內容的科學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形式和內容上比較自由,這與傳統課程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但必須遵循科學原則,要“言之有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流程包括創設情境、心靈外化、情感體驗、交流分享、重新調整、行為實踐、泛化延伸。而在交流分享和重新調整的環節往往格外需要把握內容的科學性。學生的交流分享得出的很多觀點、思路和建議并非完全正確,對于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心理教師更應該及時介入,加以糾正。所謂的“價值中立”傾向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另一方面,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甚大,而且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差異也很大,這就可能導致一些看似正確的法則對于某些人或者某個年齡層次的群體不一定適用。再者,心理教師在獲取信息時,一定要仔細考證,同時也要通過合理的渠道獲取資料,以保證內容觀點的準確性,對于一些模棱兩可的知識點,盡量不要引入課程教學中,或者至少是批判地接受。 5.內容的精煉性和理解性。作為一門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一般只有短暫的45分鐘時間,而需要完成一個單元主題的輔導,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主題的核心要素,切忌重復噦唆,灌輸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點在于體驗,所以評價此課程的重要標準不是“知多少”,而是“懂多少”。例如,在“心理銀行”的課程中,增加“心理銀行”的儲蓄方法極多,而在一次課中,教師只需提取幾種重要的方法加以演練。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理解性是要保證知識的淺人深出,符合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尤其是不能過多地引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應該采用較為通俗的形象化的語言來描述。當然,也并非完全排斥專業術語,有時,好的專業術語的使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前提是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同樣以“心理銀行”為例,為了促進學生對人際關系中的互惠互利的理解,課程的題目就是“我的心理銀行”,“心理銀行”的存款即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價值地位,可以通過利他行為而增值,通過損人自私行為而消費,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心理銀行”,并學會增加“儲蓄”。 6.互動活動與主題的切合性。互動活動雖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舉足輕重,但其本質上是要通過互動使心靈外化,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分享,獲取體驗,并得到升華。有些教師為了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趣味性,為活躍氣氛而用很多活動及游戲,但這些活動或游戲針對性并不強,甚至活動與所教主題毫無關聯。結果是為了活動而活動,不能烘托主題,娛樂性超越了價值性,學生收獲少。所以,如何選擇與主題很好吻合的互動活動、如何開展互動、互動的時間如何控制都是值得思考的。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