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精神生命 超越當下-老年生死教育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34278
- 條形碼:9787309134278 ; 978-7-309-1342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神生命 超越當下-老年生死教育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汪堂家教授思考死亡問題的哲學隨筆! ”緯⒉皇菍λ劳鲇^念的歷史闡述,也不是對死亡學的一般勾勒,而是近似于死亡學的引論。作者期望通過死亡之思來思出一個被凈化、被開化的人心。心光似電,方懂生死之奇;思緒如水,才知江河之深。在今天這個大談生而回避死的世界上,讓我們響應思的召喚,從死中去領悟人生的秘義,去領略大地的壯美。
精神生命 超越當下-老年生死教育讀本 目錄
**章 死亡的自然性與文化性
一、死亡的自然規定
二、死亡的文化規定
三、喪禮:以生飾死
第二章 死亡現象與瀕死體驗
一、隧道體驗與全景回憶
二、臨終奇遇
第三章 死亡恐懼與死亡壓抑
一、死亡恐懼
二、死亡壓抑
第四章 死的哲理、詩意及宗教情感
一、哲學是死去活來的思
二、死與家園之感
三、在死亡中發現詩意的世界
四、從詩意的生到詩意的死
五、從不朽的渴念到不朽的途徑
精神生命 超越當下-老年生死教育讀本 節選
《精神生命 超越當下:老年生死教育讀本/老年生命教育系列》: 鑒于以上情況,人們開始廣泛探尋新的死亡標準。1959年,莫拉爾(Mollaret)和古龍(Goullon)建議把腦死亡作為人的死亡標準。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把這個標準具體化:對環境失去一切反應、反射與肌肉張力完全喪失、自主呼吸停止、動脈壓陡降、腦電圖平直。同年,哈佛醫學院也把腦死或不可逆的昏迷作為人的死亡標準,其中包含四個規定:(1)對外部刺激和內部需要失去感受能力和反應能力;(2)呼吸不可逆地停止;(3)腦于以及腦干支配的一切反射消失;(4)腦電圖平直,除體溫低于32.2℃和服過抑制類藥物的病例外,如果經過24小時的反復觀察,符合上述四條標準者均可判定為死亡! ‰m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只有10多個國家在法律上和醫學上接受了上述死亡標準,但它帶來了死亡觀的巨大變革,因為腦死亡概念的產生不僅意味著人們已經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終肯定了生命中樞是大腦而不是心臟,而且意味著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已經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腦既是生命的主宰又是思維的器官,而思維正是人的社會性的根本體現,是人類與獸類的本質區別之所在。人一朝無思,就一朝無“我”,無社會,無世界,所以,腦功能的全面喪失,特別是思維的喪失,實際上已經表明人已從人類的世界上完全消失。人的四肢和五臟六腑可以置換,但這種置換只會引起外形的改變而不會影響人的社會特征和人格同一性。今天,人可以移植猴腦,甚至可以用微電子原件代替腦中的某一種神經部位,然而,移植的人腦已非原來的人腦,再造的人腦也必須經歷重新學習的過程。這就使得人格的同一性被徹底打破了,被置換頭腦的那個人實際上已經離開了人世,因為盡管人的身體還活著,但它完全是受另一個頭腦的支配,以這個頭腦為物質基礎的氣質、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其他顯示人的一切社會特征的東西都與以前大相徑庭。既然正是人腦決定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本質區別,那么,移植和再造人腦本身就意味著人的死亡。所不同的是,這種死亡并非肉體的完全毀滅,因而亦非生命過程的絕對終止! ≡诂F代醫學中,死亡被分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學死亡期。在臨床死亡期,腦功能會不可逆地喪失,在生物學死亡期,人體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體細胞完全死亡。因此,嚴格說來,只有等到生物學死亡結束,人的生命才算完全毀滅。如果有朝一日人腦能夠置換或再造,談論生物學死亡期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但我以為,腦死亡標準仍能適用,因為衡量一個人死亡與否*關鍵的是要看表現其社會特性的意識功能是否消失。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