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35853
- 條形碼:9787121335853 ; 978-7-121-3358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供應鏈管理的邏輯架構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從基礎的單證、合同等要素開始,詳細分析區塊鏈技術對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的重構過程和創新效應,包括“區塊鏈 單證”“區塊鏈 交易”“區塊鏈 應收賬款質押”“區塊鏈 存貨質押”“區塊鏈 標準倉單”“區塊鏈 大宗商品交易”“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ABS”等模式,*后結合筆者的實踐,講解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的完整案例。本書使用了近百幅圖來詳細解讀所講理論的邏輯內容與模式,為配合理論分析還提供了一些行業典型案例。
本書適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從業人員閱讀。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內容簡介
區塊鏈技術在脆弱的虛擬世界中產生難以篡改的客觀真實,賦能數字經濟有效對接和延續真實世界的交易秩序。
金融科技以顛覆性創新帶領新經濟發展,計算信用大幅降低現有高企的信用成本,區塊鏈技術將在這一進程中起到支柱性作用。
本書從思考區塊鏈與虛擬世界的關系開始,工程化闡述供應鏈結構與區塊鏈架構下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邏輯與系統構建。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目錄
第1章 虛擬經濟與區塊鏈應用的興起 1
1.1 交易便利化、信用與交易秩序 1
1.2 計算信用時代的到來 2
1.3 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影響 3
1.4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意義 5
1.5 區塊鏈應用發展綜述 6
1.6 幾個常見觀點的辨析 9
1.7 本書主要內容 13
第2章 區塊鏈與虛擬世界 15
2.1 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 15
2.2 虛擬世界的重要意義:數字化生存 17
2.3 現實與虛擬的深度交互與信息的真實性問題 18
2.3.1 現實與虛擬的共生模式 18
2.3.2 網絡信息的真實性 20
2.4 區塊鏈架構下的信用機制 21
2.4.1 信息與風險的關系 21
2.4.2 信息的真實與不可被篡改 22
2.4.3 信用構建機制 24
第3章 供應鏈結構、信用與融資 26
3.1 供應鏈的系統邊界與結構 26
3.1.1 供應鏈系統邊界 26
3.1.2 核心企業競爭優勢——供應鏈信用之源 31
3.1.3 核心企業與供應鏈金融的關系 33
3.1.4 供應鏈金融的分類:基于信用機制 35
3.1.5 交易銀行 40
3.1.6 【案例分析3-1】深圳的供應鏈服務外包產業 42
3.2 供應鏈信用 46
3.2.1 信用的內涵 46
3.2.2 核心企業信用 47
3.2.3 節點信用 48
3.2.4 系統性風險 49
3.3 供應鏈信用結構 51
3.3.1 供應鏈信用及特點 51
3.3.2 交易 53
3.3.3 債項 55
3.3.4 【案例分析3-2】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不能保證債項的真實性 58
3.3.5 票據 58
3.3.6 【案例分析3-3】某企業理財業務遭遇“蘿卜章”騙局 60
3.4 信用鏈機制 61
3.4.1 信用鏈結構 61
3.4.2 信用傳遞 63
3.4.3 乘數效應 65
3.4.4 鏈式交易的信用自證 67
3.4.5 風險(違約)傳染 70
3.4.6 供應鏈普惠金融 71
3.5 供應鏈金融的經營決策 72
3.5.1 成功要素 72
3.5.2 經營邏輯 72
3.5.3 客戶拓展策略 74
3.5.4 授信策略 75
3.5.5 項目可行性決策 77
3.5.6 壟斷定價 78
3.5.7 【案例分析3-4】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屬于 “趁火打劫”嗎 79
3.5.8 競爭戰略選擇 80
3.5.9 動態競爭策略與戰略轉換 83
3.5.10 【案例分析3-5】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經營分析 85
第4章 區塊鏈架構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 95
4.1 區塊鏈技術基礎 95
4.1.1 區塊鏈簡介 95
4.1.2 區塊鏈信用機制 98
4.1.3 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101
4.1.4 【案例分析4-1】出生證明的區塊鏈存證 104
4.1.5 “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的價值體現 104
4.2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匹配性 105
4.2.1 “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的應用演化路徑 107
4.2.2 應用架構 110
4.3 “區塊鏈 單證” 112
4.3.1 業務痛點 113
4.3.2 區塊鏈存證 114
4.3.3 嵌入式存證 115
4.3.4 系統實現 118
4.4 “區塊鏈 交易” 119
4.4.1 交易真實性是融資契約的基礎 119
4.4.2 基本假設 120
4.4.3 系統確權與系統取證 121
4.4.4 【案例分析4-2】Everledger利用區塊鏈技術管理鉆石銷售的溯源 122
4.4.5 交易真實性證明的應用原理 122
4.4.6 交易信用評級代替債項信用評級 125
4.5 基本業務單元:應收賬款質押的區塊鏈應用 126
4.5.1 應收賬款質押的場景要素 126
4.5.2 應收賬款質押的業務痛點 128
4.5.3 “區塊鏈 應收賬款質押”應用架構 131
4.5.4 “區塊鏈 應收賬款質押”系統功能設計 133
4.5.5 【案例分析4-3】錢香金融攜手布比打造首個“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項目 136
第5章 區塊鏈架構下的物流金融創新 141
5.1 物流金融概述 141
5.1.1 物權的對世性與公示 141
5.1.2 物流金融概念 142
5.1.3 存貨質押權生效的關鍵:特定化 144
5.1.4 【案例分析5-1】上海鋼貿案典型終審判決案例 145
5.1.5 動產質押的經營邏輯 147
5.2 存貨質押監管的系統化 149
5.2.1 風險控制要點 149
5.2.2 風險管理體系 150
5.2.3 業務監管體系 152
5.3 “區塊鏈 ”存貨質押質融資 156
5.3.1 業務痛點 156
5.3.2 區塊鏈應用 157
5.3.3 “區塊鏈 物聯網”的動產質押 159
5.3.4 【案例分析5-2】感知科技的動產質押監管 159
5.4 標準倉單的應用創新 166
5.4.1 倉單的價值與屬性 166
5.4.2 倉單與倉單質押融資發展概況 168
5.4.3 現貨倉單交易與現貨實物交易 170
5.4.4 【案例分析5-3】農民“豐產而不增收”問題與標準倉單 173
5.4.5 中倉單的高信用國標倉單服務體系 175
5.5 “區塊鏈 標準倉單”應用構架 182
5.6 “區塊鏈 大宗商品交易”解決方案 185
5.6.1 大宗商品概念 185
5.6.2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發展概況 186
5.6.3 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痛點 188
5.6.4 解決方案 190
第6章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 192
6.1 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概況 192
6.2 資產證券化基礎 194
6.2.1 資產證券化概念 194
6.2.2 三類資產證券化 195
6.2.3 基礎資產的選擇 196
6.2.4 關鍵步驟 197
6.2.5 流程 200
6.3 供應鏈金融ABS 202
6.3.1 三種融資方式的比較 202
6.3.2 供應鏈金融ABS的意義 203
6.3.3 供應鏈結構對證券化的影響 206
6.3.4 組織與流程設計 207
6.3.5 證券化過程 209
6.3.6 金融效應分析 210
6.4 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ABS 211
6.4.1 資產證券化的業務痛點 211
6.4.2 京東金融ABS的區塊鏈方案 212
6.5 小結 215
第7章 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 216
7.1 風險控制概述 216
7.2 區塊鏈架構下的風控特點 218
7.2.1 從虛擬到平行、交互 219
7.2.2 政府節點的重要性 219
7.3 真實性證明 220
7.4 計算信用 221
7.4.1 計算信用簡介 221
7.4.2 【案例分析7-1】易流科技支持物流企業融資的計算信用 222
7.5 閉環負反饋控制 225
7.6 雙工系統控制 227
7.7 【案例分析7-2】歐浦智網的智慧物流與物流金融服務 229
第8章 從理論到實踐:循環產業供應鏈生態圈構造 237
8.1 產業級供應鏈生態圈設計思路 237
8.1.1 產業級供應鏈生態圈的構成要素 237
8.1.2 產業級供應鏈生態圈的構建邏輯 238
8.1.3 “找鉛網”簡介 239
8.2 循環產業診斷 240
8.2.1 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240
8.2.2 我國鉛循環經濟發展概況 242
8.2.3 發達國家鉛回收管理經驗 243
8.3 鉛循環產業供應鏈生態圈設計 244
8.3.1 生態圈核心價值 244
8.3.2 鉛循環供應鏈結構 246
8.3.3 生態圈客戶價值設計 248
8.3.4 供應鏈運營問題分析 249
8.3.5 生態圈規劃的關鍵因素 250
8.3.6 生態圈建設策略 252
8.3.7 生態圈戰略定位 253
8.3.8 發展規劃 255
8.3.9 生態圈發展對策分析 257
8.4 “互聯網 回收”的產業電商模式 258
8.4.1 回收端概況 258
8.4.2 “互聯網 回收”模式 260
8.4.3 “互聯網 回收”產業發展展望 261
8.5 供應鏈管理設計 262
8.5.1 供應鏈外包服務、供應鏈管理與平臺的關系 262
8.5.2 供應鏈外包服務內容 263
8.5.3 供應鏈外包服務發展策略 269
8.6 找鉛網核心功能與系統結構 270
8.6.1 核心功能之一:運營標準 270
8.6.2 核心功能之二:數據管理 273
8.6.3 找鉛網系統架構 276
8.7 找鉛網金融服務創新 279
8.7.1 金融服務的內容 279
8.7.2 支付、結算 281
8.7.3 信用計算:信用貸 281
8.7.4 大數據授信:預付款授信 282
8.7.5 資金端創新、資產增信服務、交易創新 284
8.7.6 循環動產質押融資 285
8.7.7 期貨倉單融資 286
8.8 “區塊鏈 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創新 286
8.8.1 解決方案 287
8.8.2 “區塊鏈 電子倉單”交易平臺 288
8.8.3 倉單質押融資 289
8.9 小結 290
第9章 總結 292
9.1 主要創新點 292
9.2 下一代供應鏈金融模式 293
9.3 研究展望 296
展開全部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作者簡介
段偉常,籍貫湖南省常寧市,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系統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具有計算機、物流、金融、系統科學等專業背景,研究方向包括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等,發表論文近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