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53457
- 條形碼:9787513053457 ; 978-7-5130-53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17 本書特色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本書針對刻板印象內容模型的“熱情”和“能力”雙維結構不穩定等問題,提出從道德內容入手修訂該模型的思路。本書首先以農民工及其子女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熱情、社交性與道德作為群體刻板印象的評價內容,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隨后,重新選取描述群體刻板印象的詞匯,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證實道德、社交性和能力組成的三因子結構優于固有的二因子模型,體現道德對于中國社會群體的刻板印象內容的必要性;*后,分別在客觀表述的靜態測量和信息刺激的動態情境視角下,發現農民工和大學生群體對各自的刻板印象內容評價存在維度補償、共識補償、時間補償等變化,揭示群體具有調整認知平衡的補償策略。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17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刻板印象內容模型的“熱情”和“能力”雙維結構不穩定等問題,提出從道德內容入手修訂該模型的思路。本書首先以農民工及其子女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熱情、社交性與道德作為群體刻板印象的評價內容,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隨后,重新選取描述群體刻板印象的詞匯,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證實道德、社交性和能力組成的三因子結構優于固有的二因子模型,體現道德對于中國社會群體的刻板印象內容的必要性;*后,分別在客觀表述的靜態測量和信息刺激的動態情境視角下,發現農民工和大學生群體對各自的刻板印象內容評價存在維度補償、共識補償、時間補償等變化,揭示群體具有調整認知平衡的補償策略。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17 目錄
道德之重:社會群體刻板印象內容的維度變化-17 作者簡介
作者:
程婕婷,河北承德人,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博士,社會心理學研究方向,具體關注社會表征、社會認同、群際心理與群際過程等研究內容。在《心理科學進展》《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等期刊發表文章若干,多次參與國*級、省部級課題項目的研究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