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發展論叢-2017年第3卷 總第15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0029
- 條形碼:9787520120029 ; 978-7-5201-200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發展論叢-2017年第3卷 總第15期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對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訪談文章,探討了在文化史研究中彰顯思想文化的地域特征的重要性;聚焦荊楚文化的特質與發展,探討了巫文化視域下的先秦楚繪畫審美特征、鄂南民間殉情詩的歷史語境與生成邏輯等;探討了“香草美人”典故的各種變體,以及《屈原三論》中*有價值的文化基因;剖析了湖北大鼓等地域文化藝術在當下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視野投向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如文化形態學視域中的戲曲興衰、詩歌與城市等。
文化發展論叢-2017年第3卷 總第15期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對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訪談文章,探討了在文化史研究中彰顯思想文化的地域特征的重要性;聚焦荊楚文化的特質與發展,探討了巫文化視域下的先秦楚繪畫審美特征、鄂南民間殉情詩的歷史語境與生成邏輯等;探討了“香草美人”典故的各種變體,以及《屈原三論》中*有價值的文化基因;剖析了湖北大鼓等地域文化藝術在當下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視野投向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如文化形態學視域中的戲曲興衰、詩歌與城市等。
文化發展論叢-2017年第3卷 總第15期 目錄
彰顯地域特征 發掘區域個性——馮天瑜先生訪談錄【馮天瑜 聶運偉】/3
人文思潮/19
荊楚文化的求解與構建——孟修祥先生訪談錄【孟修祥 盧 川】/21
基于地域文化視角的地方美術館定位問題
——以武漢美術館為例【劉春陽 江艾婧】/36
巫文化視域下的先秦楚繪畫審美探析【余靜貴】/49
鄂南民間殉情詩的歷史語境與生成邏輯【郭 彧 單 怡】/65
經典闡釋/81
《離騷》“香草”典故的流變【任繼昉】/83
屈原三論【江 柳】/94
癥候分析/121
文化空間的類型及其活態保護——以武陵山鄂西南片區為例【柳倩月】/123
交互媒體下的湖北大鼓發展【莊桂成 張 貝】/134
論鄂東蘄春竹編工藝審美特征【張 昕 王瀟曼】/147
漢劇表演藝術家賈振南訪談錄【賈振南 黃 斌 柯 琦】/159
先天不足 后天失調——“非遺”工程亂象“亂說”【鄢維新】/185
熱點聚焦/199
文化形態學視域中的戲曲興衰【戴義德】/201
詩歌與城市漫談【魏天無 魏天真】/227
機遇與挑戰——基于比較視閾中的湖北出版產業的發展戰略研究【張 琦】/237
七縱八橫/253
漢口碼頭與碼頭漢口——漢口老碼頭回眸【彭建新】/255
笑灑江城——《都市茶座》18年漫談【葉大春】/273
用鏡頭為武漢立傳【李炳欽】/290
沙湖古今/299
追溯武昌沙湖園林建設的文化淵源
——從任桐對武昌沙湖的歷史貢獻談起【任漢中】/301
沙湖古今談【彭忠德】/313
文化發展論叢-2017年第3卷 總第15期 作者簡介
江暢 男,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國際價值哲學學會(ISVI)前會長、中國倫理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倫理學學會名譽會長,湖北省傳統教育研究會會長,《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道德 價值 文化叢書》主編。 文化建設藍皮書主編、文化發展論叢主編,有專著《幸福與和諧》等。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