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1931-1949-東北大學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60164
- 條形碼:9787510860164 ; 978-7-5108-6016-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31-1949-東北大學往事 本書特色
正如陳平原先生所言,“抗日戰爭中,于顛簸流離中弦歌不輟的,不僅是西南聯大,還有很多同樣可歌可泣的‘大學故事’”,比如東北大學。 1931年“九一八”的炮聲,讓東北大學成為近代中國*所流亡大學。從此,東大師生背井離鄉,流離燕市,轉徙長安,借住開封,南渡潼川,抗戰勝利之后方復員沈陽,至遼沈會戰打響之際再遷北平,*后伴隨著全國解放而解體。 十八年的流亡路,讓東北大學成為近代中國流亡時間*長的大學。
1931-1949-東北大學往事 內容簡介
東北大學的命運,始終與“不抵抗將軍”張學良聯系在一起。東北大學因張學良而發展、壯大,也因張學良而流徙、衰敗。 東北大學的命運,也始終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從東北淪陷、華北危局、西安事變,直到迎接北平解放,都有東大的身影。
1931-1949-東北大學往事 目錄
**章 流離燕市(1931.9—1937.2)
一、炮彈從校園上空飛過
二、國難當頭,士報國恩
三、短暫的輝煌
四、離家,流亡到北平
五、北平東北大學
六、留學生束裝歸國
七、學生軍事訓練
八、奧運場上的**個中國人
九、張學良旅歐前后
十、寧恩承去職,王卓然主校
十一、站在“一二· 九”運動的*前列
十二、“一二· 一六”大游行
十三、反西遷運動
十四、大逮捕始末
十五、辦抗日的大學
十六、“一二· 一二”大示威
十七、同學會與學生會的沖突事件
十八、反“接收”運動
第二章 轉徙長安(1936.2—1938.3)
一、西安分校
二、艷晚事件
三、抗日救亡運動
四、西安事變
五、接收與改組
第三章 南渡潼川(1938.4—1946.9)
一、蔣鼎文密勸南遷
二、蜀道難
三、杜甫寄寓處
四、辦學經費與衣食住行
五、組織變化與人事更迭
六、名師匯聚,盛極一時
七、“精明人物”臧啟芳
八、國史研究部與文科研究所
九、從草堂書院到草堂國專
十、學術刊物與學術團體
十一、疾病與校醫
十二、日禍與防空
十三、閑情與雅興
十四、雨后春筍般的壁報
十五、東北問題研究社
十六、十萬青年十萬軍
十七、學潮催生學生自治會
十八、抗敵國劇社與實驗劇團
十九、文協川北分會
二十、學習社與祖國社
二十一、抗戰勝利了
第四章 復員沈陽(1946.5—1948.6)
一、三千公里回鄉路
二、方永蒸籌辦先修班
三、回到母親的懷抱
四、包圍朱家驊
五、從冬令營到集中營
第五章 再遷北平(1948.6—1949.2)
一、鐵獅子胡同和光明殿
二、“七五”慘案
三、“七九”大游行
四、時局變化
尾章:1949 年前后
后記
附錄:弦歌不輟的流徙史詩 丁乙
主要參考文獻
1931-1949-東北大學往事 作者簡介
張在軍,生于1972年9月,湖北人,獨立學人,自由作者。已出版文史作品《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西遷與東還: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編年史稿》《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才情與風范: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續編》《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臺版)《當樂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遷往事》《發現樂山:被遺忘的抗戰文化中心》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