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互動共贏--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21791
- 條形碼:9787568021791 ; 978-7-5680-217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動共贏--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 本書特色
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雙贏,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本書是在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背景下,針對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等問題,嘗試以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式社會發展智慧為切入口,梳理傳統文化與城市發展脈絡,厘清城市與文化、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有利于促進二者良性互動、和諧共贏的發展路徑,以期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雙贏,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城市是文明的載體,城市的建設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我國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還積極倡導在智慧城市建設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016年5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智慧城市和數字社會技術,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中,如何處理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如何實現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間的良性互動、和諧共贏,如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建設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從而構建“中國智慧”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中國模式”等,已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 本書針對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文化缺失較為突出的現象,以傳統文化中關于社會發展的智慧為切入點,旨在厘清智慧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二者之間如何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和諧共贏,探索中國特色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模式。在理論方面,該研究有助更新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的互動理論,豐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繼續發揚我國在治國理政方面的優勢,探索中國特色智慧城市的發展道路;在實踐方面,該研究有利于促進我國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的良性互動、和諧共贏,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動中國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設,研究成果可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為智慧城市建設實踐提供對策和建議。
互動共贏--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全書共由六章組成:**章為國內外研究綜述,主要涉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智慧城市、城市與文化之間關系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第二章為智慧城市概述,涉及智慧城市相關理論、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案例以及智慧城市的未來趨勢;第三章為傳統文化與城市的發展,主要闡述了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功能及傳統文化對城市發展的作用;第四章為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的互動共贏關系,探討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論述互動共贏的必然性與可行性;第五章為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互動共贏的路徑,旨在探究實現兩者互動共贏的路徑;第六章為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互動共贏的保障體系,探討建立全面的保障體系,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的互動共贏。
互動共贏--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 目錄
互動共贏--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李林 女,云南普洱人。歷史學博士。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專任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副秘書長。長期從事文化及文化產業相關研究。獨立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研究項目7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文化部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等多項研究工作。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智庫重要成員,先后完成多篇重要咨詢報告;參與湖北省文化產業“十三五”規劃及全國多地文化產業規劃和文化項目策劃工作。出版學術著作5部;公開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多篇。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