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礎教育學業成就評價: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20205
- 條形碼:9787303220205 ; 978-7-303-2202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礎教育學業成就評價: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 內容簡介
《基礎教育學業成就評價 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教育學術文叢》分為三部分。其一,學業成就評價的比較研究,主要述及美國NAEP評估框架、芬蘭促進學習的評價模式、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與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學業等;其二,學業成就評價的技術與方法,主要述及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PISA試題編制技術、習題難度預估等;其三,學業成就評價的本土探索,主要述及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高中教材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綜合素質評價等。
基礎教育學業成就評價: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 目錄
**編 典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比較研究
**章 美國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及啟示
一、NAEP2009科學評估簡介
二、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分析
三、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的啟示
第二章 美國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研究
一、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體系簡介
二、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研究
三、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的啟示
第三章 蘇格蘭促進學習的評價模式述評
一、AifL模式是什么
二、AifL模式的發展軌跡
三、AifL模式的要素構成
四、AifL模式的有效運轉
五、AifL模式的經驗啟示
第四章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及其啟示
一、TASA的建構背景及目的
二、TASA的建設構架
三、TASA的研究方法
四、TASA引發的思考與啟示
第五章 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及其啟示
一、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概況
二、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培訓規劃
三、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對大陸的啟示
第六章 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匹配度的比較研究
一、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緣起與價值
二、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維度
三、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技術
四、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程序
五、討論與建議
第七章 課堂教學與學業成就評價的研究綜述
一、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是課堂評價的定位
二、走向整合的評價:評價與學習的三維視角
三、形成性評價的國際視野
四、教師評價素養提升與評價質量
五、大型評價項目與課堂評價和學生學業成就
第八章 走向整合的學習評價
一、對促進學習的評價的理想三維模型的理解
二、評價高水平認知能力的關鍵在于限定結構
三、形成性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嘗試
第二編 學業成就評價的技術與方法
第九章 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業成就評價之韋伯模式研究
一、韋伯模式的研究緣起與意義
二、韋伯模式的分析框架
三、韋伯模式的應用研究
四、韋伯模式的反思
第十章 判斷評價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的若干問題
一、Webb一致性程序概要
二、本研究使用的一致性標準
三、挑戰與問題四、結論
第十一章 PISA2006科學試題設計和開發及其啟示
一、PISA2006科學評估框架
二、PISA2006科學試題設計
三、試題開發
四、附加樣題(科學素養第10單元:酸雨)
五、PISA2006試題設計和開發的啟示
第十二章 PlSA2006科學評估對我國化學試題編制的啟示
一、PISA簡介
二、PISA2006科學評估框架分析
三、PISA2006科學評估樣題分析
四、PISA對我國初中化學試題編制的啟示
第十三章 高中化學教科書課后習題難度預估方法探究
一、影響課后習題難度的假設因素及其統計分析
二、建立難度預估方程
三、難度預估方程的檢驗
第三編 學業成就評價的本土探索
第十四章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的市域比較研究
一、各省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方案的梳理與比較
二、我國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的改革建議
第十五章 基于區域方案比較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研究
一、各省(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的系統梳理
二、我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改革建議
第十六章 義務教育階段科學學業成就評價框架的開發研究
一、科學學業成就評價的國際經驗
二、義務教育科學學業成就評價開發的整體設想
三、科學學業成就評價的試題編制
第十七章 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路徑
一、省市如何推行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二、高校如何進行綜合素質評價
三、普通高中學校如何落實綜合素質評價
四、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高校招生錄取
五、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用于普通高中發展
第十八章 英語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匹配策略初探
一、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內涵
二、基于標準的英語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
三、總結
第十九章 中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
一、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內涵
二、利用韋伯一致性分析標準分析中考化學試題
三、對《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反思
第二十章 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
一、韋伯模式的內涵
二、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三、問題與反思
第二十一章 高中化學學業水平考試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二、研究過程三、內容主題劃分方法與一致性討論
四、結論與反思
第二十二章 初中化學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一、一致性及其研究工具
二、教材習題與內容標準的認知水平編碼
三、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結果
四、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三章 高中化學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工具
二、高中化學選修4教科書課后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三、結論與反思
后記
**章 美國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及啟示
一、NAEP2009科學評估簡介
二、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分析
三、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的啟示
第二章 美國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研究
一、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體系簡介
二、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研究
三、NAEP2009科學課程評價試題編制的啟示
第三章 蘇格蘭促進學習的評價模式述評
一、AifL模式是什么
二、AifL模式的發展軌跡
三、AifL模式的要素構成
四、AifL模式的有效運轉
五、AifL模式的經驗啟示
第四章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及其啟示
一、TASA的建構背景及目的
二、TASA的建設構架
三、TASA的研究方法
四、TASA引發的思考與啟示
第五章 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及其啟示
一、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概況
二、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培訓規劃
三、臺灣“評量人才養成工作坊”對大陸的啟示
第六章 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匹配度的比較研究
一、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緣起與價值
二、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維度
三、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技術
四、評價與標準匹配度的分析程序
五、討論與建議
第七章 課堂教學與學業成就評價的研究綜述
一、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是課堂評價的定位
二、走向整合的評價:評價與學習的三維視角
三、形成性評價的國際視野
四、教師評價素養提升與評價質量
五、大型評價項目與課堂評價和學生學業成就
第八章 走向整合的學習評價
一、對促進學習的評價的理想三維模型的理解
二、評價高水平認知能力的關鍵在于限定結構
三、形成性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嘗試
第二編 學業成就評價的技術與方法
第九章 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業成就評價之韋伯模式研究
一、韋伯模式的研究緣起與意義
二、韋伯模式的分析框架
三、韋伯模式的應用研究
四、韋伯模式的反思
第十章 判斷評價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的若干問題
一、Webb一致性程序概要
二、本研究使用的一致性標準
三、挑戰與問題四、結論
第十一章 PISA2006科學試題設計和開發及其啟示
一、PISA2006科學評估框架
二、PISA2006科學試題設計
三、試題開發
四、附加樣題(科學素養第10單元:酸雨)
五、PISA2006試題設計和開發的啟示
第十二章 PlSA2006科學評估對我國化學試題編制的啟示
一、PISA簡介
二、PISA2006科學評估框架分析
三、PISA2006科學評估樣題分析
四、PISA對我國初中化學試題編制的啟示
第十三章 高中化學教科書課后習題難度預估方法探究
一、影響課后習題難度的假設因素及其統計分析
二、建立難度預估方程
三、難度預估方程的檢驗
第三編 學業成就評價的本土探索
第十四章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的市域比較研究
一、各省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方案的梳理與比較
二、我國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的改革建議
第十五章 基于區域方案比較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研究
一、各省(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的系統梳理
二、我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改革建議
第十六章 義務教育階段科學學業成就評價框架的開發研究
一、科學學業成就評價的國際經驗
二、義務教育科學學業成就評價開發的整體設想
三、科學學業成就評價的試題編制
第十七章 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路徑
一、省市如何推行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二、高校如何進行綜合素質評價
三、普通高中學校如何落實綜合素質評價
四、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高校招生錄取
五、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用于普通高中發展
第十八章 英語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匹配策略初探
一、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內涵
二、基于標準的英語開放性學業成就評價
三、總結
第十九章 中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
一、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內涵
二、利用韋伯一致性分析標準分析中考化學試題
三、對《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反思
第二十章 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
一、韋伯模式的內涵
二、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三、問題與反思
第二十一章 高中化學學業水平考試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二、研究過程三、內容主題劃分方法與一致性討論
四、結論與反思
第二十二章 初中化學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一、一致性及其研究工具
二、教材習題與內容標準的認知水平編碼
三、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結果
四、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三章 高中化學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工具
二、高中化學選修4教科書課后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三、結論與反思
后記
展開全部
基礎教育學業成就評價: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 作者簡介
張雨強,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研究方向為學業成就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教科書評價等。參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實施情況調研、《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意見》論證等工作。主持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委托課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招標課題等多個項目。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