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63838
- 條形碼:9787115463838 ; 978-7-115-4638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職業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概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并對大學生在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心理過程和人格、能力等個性心理中表現出來的發展特點以及在學習、生活、交際、戀愛、職業等多種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等進行講解。書中既有理論方面的深入闡述,又有大量拓展性的閱讀材料和案例分析,還有心理測試與訓練環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自我指導的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職業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不僅能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還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職業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可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面的通識教材,也可以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相關教職人員了解大學生心理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指導手冊。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錄
1.1 心理活動的特點與實質
1.1.1 個體心理現象與行為
1.1.2 心理學要探索什么
1.2 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1.2.1 大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1.2.2 大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
1.2.3 大學生意志水平的發展
1.2.4 大學生個性與人格的發展
1.3 心理健康的標準
1.3.1 心理健康的意義
1.3.2 心理健康水平的判定
1.3.3 心理健康的標準
1.3.4 正確理解與把握心理健康標準
1.4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4.1 生物因素
1.4.2 心理因素
1.4.3 社會因素
1.4.4 促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小結
第2章 大學生心理咨詢
2.1 高校心理咨詢的歷史回顧
2.1.1 國外心理咨詢發展回顧
2.1.2 國內高校心理咨詢發展現狀
2.2 心理咨詢的概念和功能
2.2.1 心理咨詢的概念
2.2.2 心理咨詢的對象
2.2.3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功能
2.2.4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特點
2.3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
小結
第3章 大學生異常心理及心理困惑
3.1 異常心理的判別
3.1.1 確定什么是異常
3.1.2 心理異常的診斷標準
3.2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惑
3.2.1 大學生適應問題
3.2.2 自我認知失調
3.2.3 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
3.2.4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
3.2.5 戀愛心理問題
3.3 大學生常見心理疾病
3.3.1 什么是神經癥
3.3.2 重性精神疾病
小結
第4章 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
4.1 自我意識概述
4.1.1 自我意識的概念
4.1.2 自我意識的結構
4.1.3 自我意識的形成
4.2 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4.2.1 大學生自我體驗的特點
4.2.2 大學生自我控制的特點
4.3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偏差及調適
4.3.1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偏差
4.3.2 愉快地接納自我
4.3.3 有效地控制自我
4.3.4 不斷地超越自我
4.4 自我意識的評估
4.4.1 正確地認識自我
4.4.2 自我意識評估的幾種方法
小結
第5章 大學生的人格心理
5.1 人格概述
5.1.1 人格的構成
5.1.2 人格的特征
5.1.3 人格的形成
5.2 大學生的人格特征
5.2.1 大學生人格的特征
5.2.2 大學生人格問題的表現
5.3 大學生人格問題與調適
5.3.1 健康人格的特征
5.3.2 人格障礙的類型和表現
5.3.3 大學生人格問題的調適
5.4 大學生人格完善的途徑
5.4.1 了解自己人格類型的特點
5.4.2 學會自我教育
5.4.3 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
5.4.4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良好習慣
5.4.5 擴大社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4.6 在業余活動中培養健全的人格
小結
……
第6章 大學生網絡依賴——縱橫交錯談“網”事
第7章 大學生學習心理
第8章 大學生情緒管理
第9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
第10章 大學生性心理及戀愛心理
第11章 大學生挫折應對及壓力管理
第12章 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節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職業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2.3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 從歷史考察可以看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模式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和整個心理科學的理論發展有密切聯系,也與學校心理咨詢的實踐需要息息相關。就理論模式的基本框架和理論源流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發展和融合的過程。因此,一種模式的名稱之下包括多種理論成分,同一名稱的模式當中蘊含有不同的內容,這種情況的出現也不足為奇。下面對學校心理咨詢的四種基本理論模式進行討論與評價。 1.指導取向 所謂指導取向,是指心理指導者通過測評、觀察等方法,在全面了解、綜合分析來訪學生身體素質、知識水平、氣質、性格、能力及其他心理特質的基礎上,針對其學習、適應、升學、擇業、戀愛等諸方面的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 指導取向的基本特征是強調對學生特質的了解,力圖充分發揮心理指導者對學生成長的理性導向功能。指導取向意味著指導者和來訪學生的一種客觀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強調指導者的主導作用,指導者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特質、愿望和社會要求,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做出科學決策。指導取向重視來訪學生現實的穩定特征,將其作為指導的基礎;指導取向也非常注意外界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將其作為指導的坐標;指導取向還把培訓作為工作重點,把咨詢的結果作為關注點,目的是提高來訪學生的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導取向的心理咨詢理論形成*早,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很大。在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心理咨詢實踐中,許多咨詢員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遵循指導取向,往往作為指導者給來訪學生以勸告和忠告,從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轉行的指導者更是如此。 指導取向的心理咨詢重視對來訪者個人特質的了解,注意發揮咨詢人員在咨訪關系中的主導作用,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也符合咨詢過程的一般規律。在心理咨詢中,對一些社會成熟度較低或自制、自知能力較差的學生,咨詢員應該發揮自身的理性導向功能。對于一些知識性較強的問題,在咨詢的某些階段咨詢員也需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但是,正如心理咨詢的早期發展階段中顯示出來的,一些人在咨詢過程中過于強調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而忽視來訪者的能動作用,這不利于來訪者成長,也有悖“助人自助”原則。從21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指導取向的心理咨詢在認知心理學的影響下,開始重視來訪者的主體作用,注意在咨詢員引導下發揮來訪者的自我指導和調節功能。 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適于指導取向的一面,也有對指導取向提出挑戰的一面。大學生智力水平較高,領悟能力強,可以迅速理解咨詢員的建議。但是如果只是強調咨詢員的指導作用和權威力量,也可能損害來訪者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另外,指導取向的心理咨詢一般缺乏與來訪學生的深層情感交流,這對解決一些復雜的心理問題是不利的。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