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26509
- 條形碼:9787121326509 ; 978-7-121-3265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在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有關在線學習的先進成果,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編寫了這本是用于學生的教學用書和愛好學習者的指導書。本書在編寫上進行了獨到的設計。一共分為五章節,分別為學習與網絡時代學習方式的歷史變革、在線學習的理論基礎、在線課程資源、互聯網+教育以及虛擬現實技術。
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在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有關在線學習的先進成果,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編寫了這本是用于學生的教學用書和愛好學習者的指導書。本書在編寫上進行了獨到的設計。一共分為五章節,分別為學習與網絡時代學習方式的歷史變革、在線學習的理論基礎、在線課程資源、互聯網+教育以及虛擬現實技術。
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 目錄
目 錄
**章 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 1
**節 教育學視野中的學習定義 1
一、廣義的學習 1
二、狹義的學習 1
第二節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方式 2
一、移動學習概念及內涵 2
二、泛在學習概念及內涵 3
三、微型學習概念及內涵 3
四、深度學習概念及內涵 3
五、個性化學習概念及內涵 4
六、自適應學習概念及內涵 4
七、混合學習概念及內涵 4
八、數字化學習概念及內涵 5
第三節 信息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5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5
二、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背景條件 7
三、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兩種模式 7
四、信息素養能力論的構成 8
五、高校信息素養通識教育及國內外實踐 9
六、高校信息素養整合教育及國內外實踐 10
七、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思路 12
第四節 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13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內涵 13
二、核心素養的內容及結構 16
三、核心素養實施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21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構建 22
第五節 媒介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28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28
二、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意義 31
第六節 創造以人為本的數字化生存新時代 32
一、尼葛洛龐蒂的追求:微觀技術發展的人性化 32
二、吉爾德的視野:宏觀技術社會的人文化 33
三、麥克盧漢的倡導:中觀技術傳播的人本化 33
第二章 在線學習的理論基礎 35
**節 學習分析理論 35
一、產生及發展 35
二、學習分析相關概念的界定 36
三、學習分析的技術策略 37
四、學習分析的基本組成要素 39
五、學習分析的研究目標 41
六、學習分析的挑戰與愿景 43
第二節 自主學習理論 44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界定 44
二、關于自主學習的幾種理論觀點 45
三、影響自主學習的相關因素 46
四、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 47
五、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 48
六、關于自主學習的試驗研究 49
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50
第三節 終身學習理論 51
一、終身學習的內涵 51
二、終身學習理論的發展歷史 53
三、終身學習的特點 53
四、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建構的內在機制及其關系 54
五、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意義 56
第四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57
一、相關概念 57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57
三、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 58
四、建構主義的理論流派 59
五、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學方法 60
六、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原則 62
七、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與教學觀 63
八、建構主義理論在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應用 65
九、建構主義理論的啟示 65
第三章 在線課程資源 68
**節 慕課 68
一、慕課的定義 68
二、興起與發展 68
三、教學形式及其優勢 69
四、教學特點 71
五、優秀平臺 71
六、慕課引發的“大變革”與“大辯論” 73
七、中國“慕課”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 75
第二節 微課 79
一、微課概述 79
二、微課的設計 83
三、微課的制作 88
四、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實際案例 91
五、微課的主要應用模式——翻轉課堂 94
六、微課的不足與未來研究 98
第三節 私播課 99
一、SPOC的概念及內涵 99
二、SPOC與MOOC的比較分析 101
三、SPOC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107
四、SPOC在混合學習中的應用 112
五、SPOC對教育的影響 115
第四節 教育游戲 116
一、教育游戲的發展 116
二、教育游戲概述 117
三、教育游戲的設計 120
四、教育游戲的應用 122
五、教育游戲的實際案例 123
六、教育游戲現階段的主要應用形式——增強現實 125
七、教育游戲的思考 128
第五節 電子書包 129
一、電子書包的發展 129
二、電子書包概述 129
三、電子書包的設計 130
四、電子書包的應用 132
五、電子書包的主要應用模式——翻轉課堂 134
六、電子書包的未來與發展 137
第四章 互聯網 教育 141
**節 智慧校園 141
一、智慧校園的概念及內涵 141
二、智慧校園的建設策略 147
三、智慧校園的實施 152
第二節 翻轉課堂 155
一、翻轉課堂的發展 155
二、翻轉課堂概述 156
三、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型 157
四、翻轉課堂的應用模式 161
五、翻轉課堂應用研究 165
六、翻轉課堂的發展趨勢與思考 168
第三節 網絡學習空間 170
一、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 170
二、網絡學習空間概述 172
三、網絡學習空間的功能模型 174
四、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應用 175
五、網絡學習空間的現狀與發展 180
第五章 虛擬現實技術 184
**節 大數據 184
一、大數據時代 184
二、大數據的教育應用 185
三、大數據的特性 186
四、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 187
五、基于大數據建構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 188
六、我國大數據教育應用的主要內容分析 190
七、教育大數據應用的挑戰 193
第二節 VR、AR與MR 194
一、VR簡介 194
二、AR簡介 202
三、MR簡介 206
第三節 人工智能技術 207
一、人工智能概述 207
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歷程及發展方向 208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209
四、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 211
五、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分析 213
六、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問題 214
參考文獻 216
**章 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 1
**節 教育學視野中的學習定義 1
一、廣義的學習 1
二、狹義的學習 1
第二節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方式 2
一、移動學習概念及內涵 2
二、泛在學習概念及內涵 3
三、微型學習概念及內涵 3
四、深度學習概念及內涵 3
五、個性化學習概念及內涵 4
六、自適應學習概念及內涵 4
七、混合學習概念及內涵 4
八、數字化學習概念及內涵 5
第三節 信息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5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5
二、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背景條件 7
三、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兩種模式 7
四、信息素養能力論的構成 8
五、高校信息素養通識教育及國內外實踐 9
六、高校信息素養整合教育及國內外實踐 10
七、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思路 12
第四節 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13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內涵 13
二、核心素養的內容及結構 16
三、核心素養實施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21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構建 22
第五節 媒介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28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28
二、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意義 31
第六節 創造以人為本的數字化生存新時代 32
一、尼葛洛龐蒂的追求:微觀技術發展的人性化 32
二、吉爾德的視野:宏觀技術社會的人文化 33
三、麥克盧漢的倡導:中觀技術傳播的人本化 33
第二章 在線學習的理論基礎 35
**節 學習分析理論 35
一、產生及發展 35
二、學習分析相關概念的界定 36
三、學習分析的技術策略 37
四、學習分析的基本組成要素 39
五、學習分析的研究目標 41
六、學習分析的挑戰與愿景 43
第二節 自主學習理論 44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界定 44
二、關于自主學習的幾種理論觀點 45
三、影響自主學習的相關因素 46
四、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 47
五、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 48
六、關于自主學習的試驗研究 49
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50
第三節 終身學習理論 51
一、終身學習的內涵 51
二、終身學習理論的發展歷史 53
三、終身學習的特點 53
四、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建構的內在機制及其關系 54
五、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意義 56
第四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57
一、相關概念 57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57
三、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 58
四、建構主義的理論流派 59
五、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學方法 60
六、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原則 62
七、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與教學觀 63
八、建構主義理論在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應用 65
九、建構主義理論的啟示 65
第三章 在線課程資源 68
**節 慕課 68
一、慕課的定義 68
二、興起與發展 68
三、教學形式及其優勢 69
四、教學特點 71
五、優秀平臺 71
六、慕課引發的“大變革”與“大辯論” 73
七、中國“慕課”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 75
第二節 微課 79
一、微課概述 79
二、微課的設計 83
三、微課的制作 88
四、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實際案例 91
五、微課的主要應用模式——翻轉課堂 94
六、微課的不足與未來研究 98
第三節 私播課 99
一、SPOC的概念及內涵 99
二、SPOC與MOOC的比較分析 101
三、SPOC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107
四、SPOC在混合學習中的應用 112
五、SPOC對教育的影響 115
第四節 教育游戲 116
一、教育游戲的發展 116
二、教育游戲概述 117
三、教育游戲的設計 120
四、教育游戲的應用 122
五、教育游戲的實際案例 123
六、教育游戲現階段的主要應用形式——增強現實 125
七、教育游戲的思考 128
第五節 電子書包 129
一、電子書包的發展 129
二、電子書包概述 129
三、電子書包的設計 130
四、電子書包的應用 132
五、電子書包的主要應用模式——翻轉課堂 134
六、電子書包的未來與發展 137
第四章 互聯網 教育 141
**節 智慧校園 141
一、智慧校園的概念及內涵 141
二、智慧校園的建設策略 147
三、智慧校園的實施 152
第二節 翻轉課堂 155
一、翻轉課堂的發展 155
二、翻轉課堂概述 156
三、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型 157
四、翻轉課堂的應用模式 161
五、翻轉課堂應用研究 165
六、翻轉課堂的發展趨勢與思考 168
第三節 網絡學習空間 170
一、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 170
二、網絡學習空間概述 172
三、網絡學習空間的功能模型 174
四、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應用 175
五、網絡學習空間的現狀與發展 180
第五章 虛擬現實技術 184
**節 大數據 184
一、大數據時代 184
二、大數據的教育應用 185
三、大數據的特性 186
四、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 187
五、基于大數據建構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 188
六、我國大數據教育應用的主要內容分析 190
七、教育大數據應用的挑戰 193
第二節 VR、AR與MR 194
一、VR簡介 194
二、AR簡介 202
三、MR簡介 206
第三節 人工智能技術 207
一、人工智能概述 207
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歷程及發展方向 208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209
四、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 211
五、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分析 213
六、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問題 214
參考文獻 216
展開全部
在線學習的方法與實踐 作者簡介
2003—至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信息管理中心 副主任 副教授。著作方向:在線學習;數字媒體資源開發;攝影。出版過:1.《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 ;2 .《Photoshop平面設計》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年;3.《攝影作品創作》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3年。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