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4090988
- 條形碼:9787544090988 ; 978-7-5440-9098-8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 本書特色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是我國第1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戲曲文物的學術(shù)專著。它闡述了戲曲文物的定義、類型和研究意義,概括了戲曲文物研究的分期和各階段的成就、特點,詳述了戲曲孕育期演藝文物、形成期演劇文物、成熟期戲曲文物的性質(zhì)、種類、數(shù)量、形態(tài)、價值,在此基礎(chǔ)上揭示戲曲發(fā)展不同時期演出場所、腳色行當、服飾、化裝、道具、樂器等表演形態(tài)的衍變,并放置于歷史發(fā)展和文化層面上來認識。全書資料豐富,圖文并茂,論從圖出,收入各時期珍貴戲曲文物圖片近400幀,并附有詳細說明;對不同時期戲曲的演出狀況論說周詳,見解多有卓異之處,如戲曲產(chǎn)生的多元性、戲曲形成時期的泛戲劇形態(tài)、戲曲表演的多樣性等,對我們重新認識中國戲曲發(fā)展頗有啟發(fā)。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戲曲文物是作者在田野考察中的首次發(fā)現(xiàn),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為戲曲文物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 內(nèi)容簡介
黃竹三、延保全著的《中國戲曲文物通論(精)》是我國**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戲曲文物的學術(shù)專著。它闡述了戲曲文物的定義、類型和研究意義,概括了戲曲文物研究的分期和各階段的成就、特點,詳述了戲曲孕育期演藝文物、形成期演劇文物、成熟期戲曲文物的性質(zhì)、種類、數(shù)量、形態(tài)、價值,在此基礎(chǔ)上揭示戲曲發(fā)展不同時期演出場所、腳色行當、服飾、化裝、道具、樂器等表演形態(tài)的衍變,并放置于歷史發(fā)展和文化層面上來認識。全書資料豐富,圖文并茂,論從圖出,收入各時期珍貴戲曲文物圖片近400幀,并附有詳細說明;對不同時期戲曲的演出狀況論說周詳,見解多有卓異之處,如戲曲產(chǎn)生的多元性、戲曲形成時期的泛戲劇形態(tài)、戲曲表演的多樣性等,對我們重新認識中國戲曲發(fā)展頗有啟發(fā)。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戲曲文物是作者在田野考察中的首次發(fā)現(xiàn),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此書為戲曲文物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 目錄
**章 戲曲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分期
第二章 戲曲孕育期的演藝文物
**節(jié) 樂舞百戲類
第二節(jié) 假面裝扮類
第三節(jié) 說唱類
第三章 戲曲形成期的演劇文物
**節(jié) 偏重于歌舞類
第二節(jié) 偏重于假面裝扮類
第三節(jié) 偏重于說白類
第四節(jié) 偏重于故事表演類
第四章 戲曲繁盛期的戲曲文物
**節(jié) 演出場所
第二節(jié) 戲曲雕塑
第三節(jié) 戲曲碑刻
第四節(jié) 戲曲繪畫
第五節(jié) 戲曲題記
第六節(jié) 戲曲抄本與刻本
第五章 戲曲文物中展現(xiàn)的演出場所
**節(jié) 戲曲孕育時期的演出場所
第二節(jié) 戲曲形成時期的演出場所
第三節(jié) 戲曲成熟時期的演出場所
第六章 戲曲文物中展現(xiàn)的腳色行當
**節(jié) 宋代雜劇的腳色行當
第二節(jié) 金代院本的腳色行當
第三節(jié) 元代雜劇的腳色行當
第七章 宋金雜劇腳色形象圖考
**節(jié) 末泥
第二節(jié) 引戲
第三節(jié) 副末
第四節(jié) 副凈
第五節(jié) 裝孤
第六節(jié) 參軍色(附)
第八章 戲曲文物中展現(xiàn)的服飾
**節(jié) 戲曲服飾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文獻關(guān)于宋金雜劇服飾的記錄
第三節(jié) 文物圖像中的宋金雜劇服飾
第九章 戲曲文物中展現(xiàn)的化裝
第十章 戲曲文物中展示的道具
第十一章 戲曲文物中展示的樂器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戲曲文物通論 作者簡介
黃竹三,廣東省開平市人,1938年出生。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王季思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戲曲,1965年畢業(yè)后長期在山西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980年任山西師范大學講師,198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曾任山西師范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戲曲》主編。1992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普通高等師范學校教師獎。2013年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中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曾應邀赴美國、日本等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多所大學講學。著有《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主編)、《元雜劇故事新編》、《石君寶戲曲集校注》、《山西省曲沃縣任莊村 扇鼓神譜 調(diào)查報告》(合著)、《戲曲文物研究散論》、《六十種曲評注》(主編)、《牡丹亭評注》、《浮生詩草》、《黃竹三學術(shù)論文自選集》等。另在海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黃竹三,廣東省開平市人,1938年出生。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王季思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戲曲,1965年畢業(yè)后長期在山西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1980年任山西師范大學講師,198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曾任山西師范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戲曲》主編。1992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普通高等師范學校教師獎。2013年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中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曾應邀赴美國、日本等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多所大學講學。著有《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主編)、《元雜劇故事新編》、《石君寶戲曲集校注》、《山西省曲沃縣任莊村調(diào)查報告》(合著)、《戲曲文物研究散論》、《六十種曲評注》(主編)、《牡丹亭評注》、《浮生詩草》、《黃竹三學術(shù)論文自選集》等。另在海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陽縣人。1985年山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留校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黃竹三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戲曲。2003年任戲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長,并晉升為教授。2006年任戲劇戲曲學博士點首批博士生導師,《中華戲曲》副主編。2010年任文學院院長。現(xiàn)任戲劇與影視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同時兼任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承擔并完成全國藝術(shù)科學規(guī)劃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各一項。出版《李行道孔文卿羅貫中集校注》、《六十種曲評注·鳴鳳記評注》、《戲曲文物通論》(中國臺北)、《中國戲曲文物通論》等專著,主編《平陽宋金元戲曲文物研究》,參編《山西戲曲碑刻輯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輯錄》、《全元曲校注》等著作,并在《文藝研究》、《文物》、《文獻》、《民族文學研究》、《戲劇》、《戲劇藝術(shù)》、《民俗曲藝》(中國臺北)第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jīng)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