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15263
- 條形碼:9787303215263 ; 978-7-303-21526-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 本書特色
我是誰?我有什么特性?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自我”與各自的文化有什么關系?本書以心理學實驗、神經(jīng)科學實驗為依據(jù),從文化、人類學、心理學與神經(jīng)科學等廣闊視野來敘述自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獨特的自我品質。作者提出,自我是文化的產(chǎn)物,中國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從儒家孝文化看,中國人是父母的兒子而不是他自己,不是獨立的個體。中國人的自我包括母親,這是中國人自我*顯著的特點;中國人的自我具有辯證思維的特點;中國人既受傳統(tǒng)文化(如儒家)的影響,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因而發(fā)展出雙文化自我;人們既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與和諧,也強調(diào)獨立思考、個人奮斗。本書是繼《文化與自我》進一步闡述中國人之自我的另一本著作。而《文化與自我》曾被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張世英(1921- )稱為“一本佳作”。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心理學實驗、神經(jīng)科學實驗為依據(jù),從文化、人類學、心理學與神經(jīng)科學等廣闊視野來敘述自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獨特的自我品質。作者提出,自我是文化的產(chǎn)物,中國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從儒家孝文化看,中國人是父母的兒子而不是他自己,不是獨立的個體。中國人的自我包括母親,這是中國人自我*顯著的特點;中國人的自我具有辯證思維的特點;中國人既受傳統(tǒng)文化(如儒家)的影響,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因而發(fā)展出雙文化自我;人們既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與和諧,也強調(diào)獨立思考、個人奮斗。 本書是繼《文化與自我》進一步闡述中國人之自我的另一本著作。而《文化與自我》曾被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張世英(1921- )稱為“一本佳作”。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 目錄
第二講 文化與自我
第三講 中國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
第四講 中國人是他父母的兒子而不是他自己
第五講 中國人自我的心理特點:自我包括母親
第六講 中國人自我的心理特點:辯證的自我
第七講 中國人的雙文化自我
第八講 中國人自我的神經(jīng)基礎
第九講 中國青少年自我的發(fā)展
附錄 哲學家張世英談自我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讀后感
后記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 作者簡介
朱瀅,北京大學退休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心理系主任(1988-1996),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1993-200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0-2006)。2000年以來共發(fā)表關于自我的文化神經(jīng)科學研究文章20余篇。2007年出版專著“文化與自我”(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伍錫洪(Ng Sik Hung),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亞洲社會心理學報資深編輯。香港出生,英國布理斯特大學哲學博士,新西蘭皇家學院院士。曾任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教授(1992-2003)丶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講座教授(2000-2012)。長期從事社會心理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發(fā)表和出版了近一百篇SSCI論文和著作。 於2012年獲得國際語言與社會心理學會頒受院士頭銜。
- >
山海經(jīng)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