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審計原理與實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185193
- 條形碼:9787561185193 ; 978-7-5611-85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計原理與實務 內容簡介
《審計原理與實務》共分兩個模塊,共12個項目:模塊一:熟悉審計工作原理(項目一:初識審計工作;項目二:熟悉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職業道德守則與法律責任;項目三:知悉審計目標;項目四:了解審計過程;項目五:了解信息技術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模塊二:實施審計工作(項目六:熟悉審計標準、掌握審計方法、獲取審計證據;項目七:進駐被審計單位,獲取必要資料;項目八:實施貨幣資金的審計;項目九:實施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項目十:實施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項目十一:實施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審計;項目十二:實施人力資源與工薪循環的審計;項目十三:實施投資與籌資循環的審計;項目十四:完成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
審計原理與實務 目錄
能力對接一 閱讀分析資產負債表
能力對接二 閱讀分析利潤表
能力對接三 財務效率分析
能力對接四 認識審計報告
模塊一 熟悉審計工作原理
項目一 初識審計工作
任務一 了解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任務二 初識注冊會計師審計
項目二 熟悉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職業道德守則與法律責任
任務一 了解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
任務二 熟悉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
任務三 知悉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項目三 知悉審計目標
任務一 知悉審計目標,了解審計工作前提
任務二 認識管理層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標的關系
項目四 了解審計過程
任務一 接受業務委托
任務二 計劃審計工作
任務三 實施風險評估程序
任務四 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任務五 完成審計工作和編制審計報告
項目五 了解信息技術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任務一 了解信息技術和財務報告的關系
任務二 知悉信息技術對審計過程的影響
模塊二 實施審計工作
項目六 熟悉審計標準、掌握審計方法、獲取審計證據
任務一 熟悉審計標準
任務二 恰當組織審計
任務三 正確選取測試項目
任務四 獲取審計證據
任務五 編制審計工作底稿
項目七 進駐被審計單位,獲取必要資料
任務一 知悉年報審計需要獲取的資料
任務二 懂得如何與治理層溝通
項目八 執行貨幣資金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貨幣資金核算與管理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庫存現金審計
任務三 執行銀行存款審計
項目九 執行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測試
任務三 執行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項目十 執行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采購與付款循環的控制測試
任務三 執行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項目十一 執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生產與存貨循環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控制測試
任務三 執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項目十二 執行人力資源與工薪循環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人力資源與工薪循環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人力資源與工薪循環的控制測試
任務三 執行人力資源與工薪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項目十三 執行投資與籌資循環的審計
任務一 總結投資與籌資循環的特點
任務二 執行投資與籌資循環的控制測試
任務三 執行投資與籌資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項目十四 完成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
任務一 完成階段的主要工作
任務二 熟悉審計意見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
任務三 學會出具標準審計報告
任務四 學會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
參考文獻
審計原理與實務 節選
《審計原理與實務》: 鑒證業務包括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業務、歷史財務信息審閱業務和其他鑒證業務。 (二)鑒證業務的要素 鑒證業務包括以下要素: 1.三方關系。三方分別是注冊會計師、責任方和預期使用者。 (1)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有時也指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 如果鑒證業務涉及的特殊知識和技能超出了注冊會計師的能力,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專家協助執行鑒證業務。 (課內思考) 注冊會計師是否應當對專家的工作結果負責? (2)責任方 責任方是指對鑒證對象或鑒證對象信息負責的組織或人員。如在年報審計中,因為編制財務報表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所以責任方即為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 (3)預期使用者 預期使用者是指預期使用鑒證報告的組織或人員。責任方可能是預期使用者,但不是唯獨的預期使用者。如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中,上市公司的股東、債權人、證券監管機構等都是預期使用者;當銀行要求企業提供一份與貸款項目相關的預測性財務信息審核報告時,銀行就是該鑒定報告的預期使用者。 如果某項業務不存在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則該業務不構成一項鑒證業務。 (課內思考) 你還能說一說哪些部門或人員可能成為預期使用者嗎? 2.鑒證對象。鑒證對象是指鑒證對象信息所反映的內容。鑒證對象具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年報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企業遵守法律法規情況,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等。 3.標準。標準即用來對鑒證對象進行評價或計量的基準,當涉及列報時,還包括列報的基準。如與鑒證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預算、計劃、合同、業務規范和技術經濟標準等。 4.證據。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是注冊會計師提出鑒證結論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和執行鑒證業務時,應當考慮重要性、鑒證業務風險以及可獲取證據的數量和質量。 5.鑒證報告。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鑒證對象信息(或鑒證對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適當的標準,以書面報告的形式發表能夠提供一定程度保證的結論。如在審計業務中需要出具“審計報告”,在審閱業務中需要出具“審閱報告”,在預測性財務信息審核中需要出具“審核報告”。 ……
審計原理與實務 作者簡介
作者為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會計專業主講教師,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材編寫經驗,獲過多次教材獎項。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