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61278
- 條形碼:9787508661278 ; 978-7-5086-6127-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吃的法則 本書特色
如今,吃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擺在超市里、餐桌上的東西我們究竟該吃什么?
堅信喝無糖蘇打飲料可以瘦身?喜歡獨自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偏執于營養飲食的清規戒律?
具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獲得者,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邁克爾•波倫長期研究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帶來83條醒腦、醒胃的關于吃的法則。在自然界中尋找甜食、不吃含有五種以上成分的食品、晚餐喝一杯葡萄酒、餐桌上放一束花、偶爾破一次戒,吃真實的食物是不需要規則的。
輕松學會區分“真實的食物”——植物、動物、菌菇這些人類世代攝食的食材,和依靠現代食品科學的深加工食品。每一條法則都提供了一種分辨方法,共同目標是讓不健康食品遠離你的餐桌和購物車。
邁克爾•波倫并非站在營養學家的角度夸夸其談,而是像美食偵探一樣,為真實的食物辯護,告訴每一位食者怎么吃才能和食物建立更健康、更愉悅的親密關系。
吃的法則 內容簡介
一本適合撕下來貼在冰箱上的小書。為你帶來83條醒腦、醒胃的關于好好吃飯的法則。
其實,吃真正的食物不需要規則。我們要建立和食物更愉悅、更健康的親密關系。
吃的法則 目錄
前
言 // IX
**章
吃什么? 吃真實的食物
1 吃真實的食物 // 004
2 不吃你的曾祖母不認識的食物 // 006
3 不吃含有食品柜中通常見不到的成分的食品
// 008
4 不吃含高果糖漿的食品 // 010
5 不吃將糖(或甜味劑)列在成分表前幾位的食品
// 011
6 不吃含五種以上成分的食品 // 013
7 不吃含有三年級學生弄不懂成分的食品 //
014
8 不吃宣稱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 015
9 不吃名稱中帶有“清淡”、“低脂”或“無脂”等字眼的食品 // 017
10 不吃冒名頂替的食品 // 019
11 不吃在電視廣告中看到的食品 // 020
12 盡可能不進超市 // 022
13 避開超市中心區,在外圍區采購 // 023
14 只吃會“腐敗”的食物 // 024
15 你應該知道所吃食物成分的原始形態或能見到其在自然界中
生長 // 025
16 每周采購食物 // 026
17 買零食要到農貿市場 // 027
18 親近農田,吃得健康 // 028
19 只吃人烹制的食物 // 029
20 不要食用要求戴白帽進入的場地生產出來的食品
// 030
21 植物的果實可以吃;工廠的產品不要吃 //
031
22 從車窗遞進來的東西不是食物 // 032
23 在各種不同語言中名稱相同的東西不是食物(如麥當勞、奇
多、品客) // 033
24 吃真實的食物是不需要規則的 // 034
第二章
吃哪一類食物 多吃植物
25 植物為主,主要吃葉菜 // 040
26 把肉當作調味品或解饞美食 // 041
27 “一條腿(蘑菇和植物)好于兩條腿(禽類),兩條腿好于四
條腿(牛、豬等哺乳動物)” // 043
28 吃五顏六色的食物 // 045
29 喝菠菜湯 // 046
30 吃飲食潔凈的動物 // 048
31 如果家里放得下,買個冰柜吧 // 050
32 做個雜食性動物 // 051
33 好食物來自健康土壤 // 052
34 盡可能吃野生植物 // 054
35 不要小看油脂高的小魚 // 056
36 吃一些被細菌和真菌預先消化過的食物 //
057
37 加鹽加糖要親手掌勺 // 058
38 自然界中尋甜食 // 059
39 不吃使牛奶變色的早餐麥片 // 061
40 水是*佳的飲料 // 063
41 牛奶是食品,不是飲料 // 064
42 “面包越白,死得越快” // 065
43 怕胖的人不要吃甜食和高淀粉食物 //
066
44 珍愛石磨糧油 // 067
45 想吃垃圾食品自己做 // 068
46 珍愛調味香料 // 069
47 戒除營養品 // 071
48 向法國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希臘人學吃飯
// 072
49 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非傳統食品 // 074
50 欺騙身體的成分不要吃 // 076
51 享用天然含咖啡因的飲料,不喝人工添加咖啡因的飲料 // 077
52 晚餐喝一杯葡萄酒 // 078
第三章
怎么吃? 不過量
53 多花錢,少吃飯 // 085
54 少吃 // 087
55 進食止于未飽時 // 088
56 餓了再吃,而不是無聊了就吃 // 090
57 如果一次吃不下一個蘋果,說明你根本不餓
// 091
58 餓一點兒沒壞處 // 092
59 不要過度饑餓 // 093
60 食量由胃決定 // 094
61 蔬菜先上桌 // 095
62 慢慢吃 // 096
63 宴席的滋味在**口 // 097
64 進餐要跟烹調所花時間一樣長 // 098
65 想一想食物來自何處 // 099
66 不當快餐廚師 // 100
67 購買小號的杯盤 // 101
68 適量盛飯,不添加 // 102
69 點小份兒 // 103
70 “早餐如國王,午餐如王子,晚餐如乞丐”
// 104
71 要吃飯 // 105
72 餐間零食只限于吃未經加工的植物食品 //
107
73 只在餐桌上吃東西 // 108
74 別在加油站里給身體加油 // 110
75 “食品標簽不上餐桌” // 111
76 餐桌上放一束花,飯菜口味好一倍 //
112
77 盤中餐不吃光 // 113
78 盡可能不單獨進餐 // 114
79 美食只當美食吃 // 116
80 堆肥 // 118
81 有地種在地里,無地種在盆里 // 120
82 下廚做飯 // 123
83 偶爾破一次戒 // 125
致
謝 // 129
展開全部
吃的法則 作者簡介
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其作品多次獲得具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
2009年獲選《新聞周刊》十大思想領袖,2010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2013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食物之神”。代表作《雜食者的兩難》《烹》《為食物辯護》《吃的法則》至今仍是飲食寫作的典范。
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新聞學教授及科學和環境新聞學奈特項目的主任,但邁克爾·波倫更像是一位熱愛田野調查的美食偵探,從農場到超市,再到制作出各種美食的廚房,研究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同時對飲食文化背后的人類社會困境進行思考。他也是自然愛好者,他將走訪田園的體驗化作優美而幽默的文字,為工業化食物鏈下的人類,指出一條古樸、美好且真實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