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1.1 制造服務化:緣起和定義1.2 制造服務化研究現狀1.3 產業界的制造服務化現狀1.4 本書框架1.5 作者介紹
**篇 產業現狀篇2 復印機行業:服務化的先驅2.1 引言2.2 復印機行業服務化:60年的歷程2.3 當前影響復印機行業服務化進程的供需因素2.4 復印機行業的集成解決方案:打印管理服務2.5 集成解決方案的競爭圖景2.6 案例:施樂公司2.7 結論和管理啟示3 航空制造業:先進服務及其影響3.1 引言3.2 航空制造業服務化的演變3.3 先進服務的過程模型3.4 提供先進服務的挑戰3.5 總結和展望4 汽車工業:動蕩時代的制造服務化之路4.1 汽車工業的坎坷之路4.2 服務化和汽車工業概述4.3 汽車行業的服務組合分析4.4 下游服務鏈:卡車行業經銷商和客戶的視角4.5 結論5 設備工程:不斷增長的工廠運營服務5.1 引言5.2 設備工程公司提供的工廠運營服務類型5.3 總結和展望6 空氣壓縮機和壓縮空氣行業:開始獲利6.1 引言6.2 方法論和數據庫6.3 新商業模式的特點6.4 經驗和教訓6.5 結論:空壓新商業模式的機會和風險7 機床行業:何日突破傳統?7.1 機床行業及其面臨的戰略挑戰7.2 方法論7.3 定量研究結果7.4 案例研究結果7.5 結論和管理啟示8 化工行業:利基市場中的制造服務化8.1 引言8.2 各類化學品管理服務的普及8.3 化學品管理服務的提供商和客戶8.4 化工行業化學品管理服務的整體相關性及展望9 紙漿和造紙裝備業:信息技術沖擊下的服務化9.1 引言9.2 紙漿和造紙行業服務化的分析框架9.3 紙漿和造紙行業的服務化:已經走了多遠10 醫療技術制造商:監管市場下的服務化10.1 引言10.2 Buschak等對12家醫療技術制造商的服務化調研10.3 K曲ler等對7家醫療技術制造商的產品一服務系統調查10.4 Schr6ter和Ostertag對4家醫療技術制造商的先進服務調查10.5 總結和展望
第二篇 企業運作篇11 服務化作為一個創新過程:識別變革的需要11.1 引言11.2 制造企業的服務創新:邁向服務的自主創新管理11.3 制造企業實現服務創新的8個挑戰11.4 制造企業服務創新的過程模型11.5 結論和展望12 獲取客戶知識以增強工業企業服務化能力12.1 引言12.2 服務化的客戶導向12.3 研究方法12.4 影響工業服務采購的客戶因素12.5 客戶知識管理有助于增強服務化13 制造服務化市場研究:以中國廣東省為例13.1 引言13.2 市場研究的挑戰:關于新興市場和服務化13.3 市場研究:佛山調查的范例13.4 從市場研究到管理意義13.5 結論和展望14 制造企業服務化戰略14.1 引言14.2 環境因素14.3 制造企業的服務戰略14.4 管理意義15 服務化制造商的采購和供應商關系15.1 引言15.2 服務化制造商對開發和交付服務進行生產或購買15.3 為服務化制造商提供服務塑造供應商關系15.4 管理啟示16 服務化和流程界面16.1 引言16.2 運營管理流程16.3 模塊化和界面16.4 服務界面16.5 界面的一些關鍵特征16.6 服務化和界面16.7 服務化中的管理界面16.8 *后的評論:界面和知識17 避免經常性成本陷阱:服務化企業的高級管理會計方法17.1 服務化企業的管理會計挑戰17.2 生命周期成本法:成本會計和定價17.3 高級會計方法:超越成本和收益的指標17.4 結論和展望18 適應服務化的產品調整18.1 引言和研究問題18.2 理論視角:為服務化調整實體產品的需要18.3 數據庫和方法論18.4 實證發現和管理啟示18.5 總結19 機械制造行業核心能力和人員資質的服務化影響19.1 引言19.2 服務化機械制造行業特殊資質人員的來源19.3 服務化企業的人力資源:*新的實證研究19.4 服務化機械制造行業中所選部門的人員資質19.5 討論20 總結20.1 引言20.2 制造產業服務化20.3 制造運作部門的服務化20.4 結語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