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老子》的公理化詮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0089148
- 條形碼:9787210089148 ; 978-7-210-0891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子》的公理化詮釋 內容簡介
《的公理化詮釋/廬山文化研究叢書》的研究,將“守中”作為出發點,找到了這個“中”的兩端,一端是本源性、整體性的“道”,一端是繼發性、局部性的人間社會,等于是在系統與局部、整體與個別之間設立了解決矛盾的路徑,這一設立兼有吸納唯物辯證思想和運用公理化方法的作用,由此建立起老子思想的演繹系統,就基本達到所預期的目標。
《老子》的公理化詮釋 目錄
**章 引論
第二章 定義、基本假設、公理
第三章 明道篇
第四章 貴德篇
第五章 治國篇
第六章 攝生篇
參考文獻
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跋二 編外學生的無盡懷念
后記 道法自然順勢而為
《老子》的公理化詮釋 節選
《的公理化詮釋/廬山文化研究叢書》: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其中的“反”有兩層含義: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復返”的“返”,意指往復回環的生命之道。通觀《老子》所有的論述,皆會找出一般社會中認為是“正”的概念,而用“反”的概念來破除之,所謂“正言若反”,但是,他卻又不執著于“反”,所謂的“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反”,其作用還是為了說明“中”的狀態才是老子真正要描述的狀態。 從層次上來看,老子的“破”和“立”大致分為兩個層次: **層次是*抽象的“有”和“無”。老子認為,“道”是圓滿而自足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而萬物的生與滅,不過是“道”的一種體現形式,其運行的根本規律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永無休止。從無到有,體現了“道”的無限可能性;而一旦變成了“有”,它的無限可能性就變成了有限性,因為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也就被賦予了不全面的、偶然的、暫時的和難以長久的性質,人的認識和行為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認識和行為上“守中”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自覺體現“道”又顧及人類的特性。具體而言,把握從“道”之“無”到生成萬物之“有”的合適狀態,就稱為“守中”;實現這一狀態,才算是常態,稱為“常”(“恒”);而屬于人類的“常”(“恒”)是“自然”狀態在人類社會中的個別體現。 ……
《老子》的公理化詮釋 作者簡介
甘筱青,(1956—),男,江西樟樹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留學法國,歷任南昌大學副校長、九江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孔子學院總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