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圣跡圖:孔子文化日歷:2017 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39741
- 條形碼:9787115439741 ; 978-7-115-4397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跡圖:孔子文化日歷:2017 2018 本書特色
世界上存在很多種日歷。
有些能讓人變成植物學家,有些能讓人變成漢字學家,還有些能讓人對藝術史如數家珍。
所以這本有什么新鮮的?
以三百六十五天時間作交換,它會還你一個名字,一位導師,一個朋友,一抹微笑。
----圣人跡、列國游
他們說,孔子只是在畫像中端嚴肅立的符號。
你轉過頭,卻看見有老人手扶車轅,仰首輕嘆。天地廣袤,流水滔滔。
日歷會講故事,它告訴你在兩千多年前,那個孩童如何嬉笑,那個青年怎樣立志,那位圣哲究竟走過了哪一方土地,為了“道”累累若喪家之犬,又安然似萬世之師。 世界上存在很多種日歷。
有些能讓人變成植物學家,有些能讓人變成漢字學家,還有些能讓人對藝術史如數家珍。
所以這本有什么新鮮的?
以三百六十五天時間作交換,它會還你一個名字,一位導師,一個朋友,一抹微笑。
----圣人跡、列國游
他們說,孔子只是在畫像中端嚴肅立的符號。
你轉過頭,卻看見有老人手扶車轅,仰首輕嘆。天地廣袤,流水滔滔。
日歷會講故事,它告訴你在兩千多年前,那個孩童如何嬉笑,那個青年怎樣立志,那位圣哲究竟走過了哪一方土地,為了“道”累累若喪家之犬,又安然似萬世之師。
-----至圣言、弟子賢
有一場對話超越時間。
從老師與弟子的交談開始。他們會大笑也會憤怒,耐心對應著疑惑,信念析解了哀傷,智慧于字句間閃爍不已。一方立題,另一方就用人生作答。
----文獻錄、詩家說、海外評
七個欄目說盡孔子,閱讀便是聆聽。
晝夜輪轉,隨筆紀事,生活一頁頁翻過,而*好的回應藏在其中。
去聆聽,去回應,去參與那場跨古今的對談。自瑣屑雜事中觸碰超越當下的力量。每個日子都獨一無二。
這是一個人的日歷。 信息
圣跡圖:孔子文化日歷:2017 2018 內容簡介
★對中國而言,孔子是萬世之師;對世界而言,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注釋精審,裝幀典雅,美輪美奐,值得一生珍藏!
★歲月無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處終。*能夠留住歲月痕跡的,便只有那一天一頁翻過的日歷。
★與獲取知識同等重要的是充盈生命。在了解圣哲、親近圣哲、體悟圣哲的過程中,這兩者都將得到滿足。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
編者手記
出版說明
歲月無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處終。*能夠留住歲月痕跡的,便只有那一天一頁翻過的日歷。
*早的日歷,大約產生于唐順宗永貞元年,用于記載國家大事和皇帝言行。每天一頁,每月一冊,共十二冊,是編修國史的重要檔案,故又稱為皇歷。民國后始改稱為黃歷。
起初日歷皆由官方編定頒行,民間一律不得私印。但由于廣受歡迎,私印者屢禁不絕。直到清乾隆年間,民間售賣日歷才不再被視為違法。此后日歷也有了較大的演變。除了傳統的顯示日期的功能外,還刊印上了詩文、醫藥、對聯、古玩等各色內容,豐富多樣,涵蓋甚廣,可謂百科全書。
現代人大多傾向于從電腦、手機上讀取日期,而日歷并未因此消失,相反內容更加多樣,形式更加美觀,成為書齋雅物,學人良友。
市面所售日歷為數眾多,但全本主題只圍繞孔子開展的,可說是獨一無二。對中國而言,他是萬世之師;對世界而言,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身為炎黃子孫,應當對其人其事有所了解,這也是《圣跡圖》出版之初衷。
始而了解,繼以親近。對許多人來說,孔子或許只是某種僵硬刻板的文化標簽。因此,《圣跡圖》從圣人跡、列國游、至圣言、文獻錄、弟子賢、詩家說、海外評等方面入手,一日一題,圖文并茂。在詳盡細節和多維度品評再敘里,展示出孔子的經歷、信念及性情。讓圣哲形象重新鮮活起來。
有所親近,則有所體悟。孔子手無權杖卻心系天下,歷經亂世而堅守理想,后世譽稱素王。碰觸這樣一位人物,也會激發一定思考。使用日歷形式,在時光輪轉中,閱讀圣哲,記敘自我,兩千年前的對話,由此延綿不絕。★對中國而言,孔子是萬世之師;對世界而言,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注釋精審,裝幀典雅,美輪美奐,值得一生珍藏!
★歲月無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處終。*能夠留住歲月痕跡的,便只有那一天一頁翻過的日歷。
★與獲取知識同等重要的是充盈生命。在了解圣哲、親近圣哲、體悟圣哲的過程中,這兩者都將得到滿足。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
編者手記
出版說明
歲月無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處終。*能夠留住歲月痕跡的,便只有那一天一頁翻過的日歷。
*早的日歷,大約產生于唐順宗永貞元年,用于記載國家大事和皇帝言行。每天一頁,每月一冊,共十二冊,是編修國史的重要檔案,故又稱為皇歷。民國后始改稱為黃歷。
起初日歷皆由官方編定頒行,民間一律不得私印。但由于廣受歡迎,私印者屢禁不絕。直到清乾隆年間,民間售賣日歷才不再被視為違法。此后日歷也有了較大的演變。除了傳統的顯示日期的功能外,還刊印上了詩文、醫藥、對聯、古玩等各色內容,豐富多樣,涵蓋甚廣,可謂百科全書。
現代人大多傾向于從電腦、手機上讀取日期,而日歷并未因此消失,相反內容更加多樣,形式更加美觀,成為書齋雅物,學人良友。
市面所售日歷為數眾多,但全本主題只圍繞孔子開展的,可說是獨一無二。對中國而言,他是萬世之師;對世界而言,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身為炎黃子孫,應當對其人其事有所了解,這也是《圣跡圖》出版之初衷。
始而了解,繼以親近。對許多人來說,孔子或許只是某種僵硬刻板的文化標簽。因此,《圣跡圖》從圣人跡、列國游、至圣言、文獻錄、弟子賢、詩家說、海外評等方面入手,一日一題,圖文并茂。在詳盡細節和多維度品評再敘里,展示出孔子的經歷、信念及性情。讓圣哲形象重新鮮活起來。
有所親近,則有所體悟。孔子手無權杖卻心系天下,歷經亂世而堅守理想,后世譽稱素王。碰觸這樣一位人物,也會激發一定思考。使用日歷形式,在時光輪轉中,閱讀圣哲,記敘自我,兩千年前的對話,由此延綿不絕。
與獲取知識同等重要的是充盈生命。在了解圣哲、親近圣哲、體悟圣哲的過程中,這兩者都將得到滿足。我們相信,《圣跡圖》關乎孔子,更專屬于每一位讀者;是獨一無二的日歷,更會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
編者 2016年
信息
圣跡圖:孔子文化日歷:2017 2018 目錄
圣跡圖:孔子文化日歷:2017 2018 作者簡介
尹小林,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國學網總裁。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