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日本卷-中外文學交流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84872
- 條形碼:9787532884872 ; 978-7-5328-8487-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日本卷-中外文學交流史 本書特色
王曉平編*的《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日本卷)》立足于世界文學與世界文化的宏觀視野,展現中外文學與文化的雙向多層次交流的歷程,在跨文化對話、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學相互碰撞與交融的精神實質,本書將全面釐清我國文學與世界各主要文學系統之間的生動而豐富的交流關系,全面展示中華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歷史性意義。
中國-日本卷-中外文學交流史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沿傳播揚的載體,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學在遠古時候就開始向域外傳播,影響至深且巨。而中國文學的發展也是與中外文化和文學交流密切相關。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外文學交流史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面對中外文化與文學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根據歷史發展的趨勢來全面系統地考察中國與各國家、地區的文學關系、得鑒古知今之益,成為當前學術界的一件重要工程。叢書立足于世界文學與世界文化的宏觀視野,展現中外文學與文化的雙向多層次交流的歷程,在跨文化對話、全球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學相互碰撞與交融的精神實質:(1)外國作家如何接受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如何對外國作家產生沖擊與影響?具體涉及到外國作家對中國文學的收納與評說,外國作家眼中的中國形象及其誤讀、誤釋,中國文學在外國的流布與影響,外國作家筆下的中國題材與異國情調等等。(2)與此相對的是,中國作家如何接受外國文學,對中國作家接納外來影響時的重整和創造,進行雙向的考察和審視。(3)在不同文化語境中,展示出中外文學家在相關的思想命題所進行的同步思考及其所作的不同觀照,可以結合中外作品參照考析、互識、互證、互補,從而在深層次上探討出中外文學的各自特質。(4)從外國作家作品在中國文化語境(尤其是20世紀)中的傳播與接受著眼,試圖勾勒出中國讀者(包括評論家)眼中的外國形象,探析中國讀者借鑒外國文學時,在多大程度上、何種層面上受制于本土文化的制約,及其外國文學在中國文化范式中的改塑和重整。叢書將全面釐清我國文學與世界各主要文學系統之間的生動而豐富的交流關系,全面展示中華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歷史性意義。
中國-日本卷-中外文學交流史 目錄
前言
**章 漢字文化圈內部文學的橫流與縱變
**節 漢字——中日文學的共有形體
第二節 從筆寫到印刷——中日文學的無聲傳播
第三節 訓讀、朗詠——中日文學的有聲鑒賞
第二章 “漢人”與遣唐使群體的漢文學播種
**節 唐人與遣唐使群體的贈答
第二節 晉唐愿文與日本奈良時代的佛教文學
第三節 遣唐使群體與以《懷風藻》為代表的早期日本漢詩
第四節 佛教文學家空海
第五節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文學評價
第三章 唐代文學與日本漢文學的**個黃金時代
**節 奈良平安時代對策文與唐代試策文學
第二節 平安時代日本文壇對“漢風”的謳歌
第三節 日本佛教故事中的中國“志怪”蹤跡
第四節 日本中占文學中的莊子影響
第五節 《今昔物語集》與中國佛教文學
第四章 日本歌學的奠基與漢唐詩學
**節 “萬葉歌風”與漢唐詩的東傳
第二節 《萬葉集》中的親情與孝道
第三節 《古今和歌集序》和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第四節 《詩大序》與《毛詩正義序》與日本和歌理論
第五章 漢唐風尚東移的鼓角與史錄
**節 孔門射禮東瀛弓
第二節 泰山府君與日本的都狀文
第三節 平安京春游的漢風唐俗
第四節 三月二三的流觴曲水
第五節 馬毬詩話
第六節 蹴鞠文話
第六章 戎馬間歇中的異邦幻象
**節 禪林漢文學與宋明文化
第二節 日本上梁文
……
第七章 日本前近代小說的勃興與中國文化的關聯
第八章 蒙書傳授與町人文學
第九章 明清文學與江戶文學的庶民性
第十章 明清旅日商儒和文人的詩文之交
第十一章 19世紀日本知識分子的漢文學修養
第十二章 古典型文學交流時代的終結
附錄:中日文學交流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編后記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