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墀文史存稿-(增補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26996
- 條形碼:9787303126996 ; 978-7-303-1269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天墀文史存稿-(增補本) 本書特色
吳天墀先生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在宋史、西夏史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書所收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主要集中在宋代社會文化、政治變革與地域社會,視角獨特,善于從通史的前后貫通來發掘研究課題,對于后學研習中國史頗具教益。
吳天墀文史存稿-(增補本) 內容簡介
吳天墀先生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在宋史、西夏史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書所收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主要集中在宋代社會文化、政治變革與地域社會,視角獨特,善于從通史的前后貫通來發掘研究課題,對于后學研習中國史頗具教益。
吳天墀文史存稿-(增補本) 目錄
中唐以下三百年間之社會演變——慶歷變革與近世社會之形成(上) 一、階級制度之崩潰 二、平民崛興之背景 三、平民社會之病態北宋慶歷社會危機述論 一、危機形成的社會背景 二、不斷發生的兵變和民變 三、王則在貝州的起義 四、宋代為什么未出現全國性大起義?
燭影斧聲傳疑 一、緒言 二、太祖之死與太宗即位的情形 三、太宗個性與行為的透視 四、太宗對于德昭廷美的嫉害 五、論所謂“金匱之詔”的可疑 六、太祖后裔的復位運動 七、結論龍昌期——被埋沒了的“異端”學者 一、龍昌期的生平事略 二、龍昌期的思想學術 三、龍昌期學術思想的湮沒及其形成的社會背景宋儒之風操與理性主義 一、對于圣經賢傳,不迷信盲從 二、對于當代權威,不稍屈撓;正誼明遠,弗計利害 三、對于親厚愛敬之人,亦不漫然附和茍同試論宋代道學家的思想特點 一、前言 二、宋代道學家的思想特點 三、余論王安石的性格及其變法的是非王安石生活散記王小波、李順起義為什么在川西地區發生 一、廣大農民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尖銳矛盾 二、廣大川峽人民和北宋政府的尖銳矛盾水神崇奉與王小波、李順起義李順死年考證張泳治蜀事輯宋代四川藏書考述詩僧可朋及其《耘田鼓》嘣廝噦與河湟吐蕃 一、北宋初期的河湟 二、響廝口羅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三、響廝噦族統治的衰亡 四、繁盛的青唐城及其交通雄踞西北的黨項族關于李繼遷的卒年問題——對《李繼遷卒年辨正》一文的商榷西夏稱“邦泥定”即“自上國”新解 一、“邦泥定”與“白上國” 二、“白上國”解論黨項拓跋氏族屬及西夏國名關于西夏歲賜茶的大小斤問題關于西夏史與西夏研究 一、西夏歷史的概況 二、西夏史料學一瞥 三、學習西夏史的意義《西夏戰史》序中國通史評介 一、《中國古代史》(夏曾佑 著) 二、《中華通史》(章嵌 著) 三、《中華兩千年史》(鄧之誠 著) 四、《國史大綱》(錢穆 著) 五、《中國通史簡編》(范文瀾 等著) 六、《中國通史綱要》《中國通史要略》(繆鳳林 著) 七、《中國史綱》(張蔭麟 著) 八、《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呂思勉 著)中國學術文化系年·五代時期(907—910年) 公元907年 丁卯 公元908年 戊辰 公元909年 己巳 公元910年 庚午明代三吳水利考 一、三吳地形及水道 二、三吳水患之原因 三、三吳水患情況及其影響 四、明代人之三吳水利論 五、明代三吳治水之經歷武昌革命的導火線——記辛亥四川保路風潮之始末五九國恥紀念日論袁世凱劉咸圻先生學術述略——為誕辰百周年紀念及《推十書》影印版而作 一、生平簡介 二、學術大要 三、學侶附記蒙文通先生的治學與為人——為百周年誕辰紀念淺談體會為學術、教育畢生盡瘁的徐中舒先生 一、生平簡述 二、科研成就 三、教書育人 四、德范長存中國繪畫的精神意趣治學小議 一、學思結合 二、先入后出 三、由博返約嚴毅精神——悼念葉秉誠先生獻身政法教育的吳君毅先生 一、挽救國運 東渡求學 二、官場腐敗 投身教育 三、愛護青年 寄望未來 四、回川興學 造福桑梓 五、高風亮節 堪為師表常燕生先生簡要年譜心波——讀常燕生先生悼亡遺作志感敬悼燕生先生從情感上看燕生先生劉蘆隱囚居雅安王恩洋先生二三事少年何其芳何其芳早年致吳天墀書信題記附錄:何其芳致吳天墀信八件 信一 1930年5月19日發自上海 信二 1931年4月25日發自北平 信三 1931年8月20日發自北平 信四 1932年1月8曰發自北平 信五 1933年4月18日發自北平 信六 1934年1月2日發自北平 信七 1934年3月9日發自北平 信八 1937年11月8日發自萬縣附:現存著作目錄系年
展開全部
吳天墀文史存稿-(增補本) 作者簡介
吳天墀(1913—2004),別名浦帆,四川萬縣人。1938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歷任四川教育科學館研究員,西康省政府秘書兼省立雅安圖書館館長,蘆山縣縣長,四川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西夏史碩士生導師及宋史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四川師范大學與寧夏大學兼職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在宋史、西夏史與四川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所著“西夏史稿”一書,被譽為西夏研究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