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70335
- 條形碼:9787516170335 ; 978-7-5161-703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 本書特色
盧絮編著的《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旨在考察新歷史主義理論話語在中國的譯介、接受、闡釋、改造及批評實踐過程,研究新歷史主義這一在西方理論界已產生廣泛影響的理論奇葩在中國本土化之后的變形和發展,思考這一過程中種種文化因素、思想觀念因素甚至政治制度因素的整合和運作,透過新歷史主義在中國的命運來反觀當代中國文學、文化的特點和變遷,尤其是它對中國當代歷史小說和影視創作的影響,它與中國文化詩學理論的關系等。因此,研究重點是新歷史主義進入中國以來,面臨怎樣的本土文化語境和文學土壤,學界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知識結構和體制結構中安置和對待新歷史主義。反之,新歷史主義在批評實踐、文藝創作和理論話語建構等層面對中國文學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 內容簡介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 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立足于中國本土的文化語境和文學土壤,從多個方面入手考察新歷史主義在中國的批評與實踐經驗,既有縱向的史的線索,也有橫向的中西文論對比研討,還包括對具體作家、作品的解讀,全書試以宏觀視野分析新歷史主義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及其影響。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 目錄
導論
一 關于新歷史主義的概念界定
二 關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研究
**章 西方新歷史主義的“源”與“流”
**節 新歷史主義的緣起、內涵與特色
一 新歷史主義的理論緣起
二 新歷史主義的理論內涵與特色
第二節 新歷史主義的理論貢獻與當代意義
第二章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歷史主義在中國
**節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本土文化語境與文學土壤
一 1986-1992年的文化語境與文學土壤
二 1993-1999年的文化語境與文學土壤
第二節 投石問路的引介期(1986-1992)
一 理論的翻譯與介評
二 階段性特征與效果
第三節 沉寂平穩的發展期(1993-1999)
一 理論的翻譯與述評
二 新歷史主義與新歷史小說、詩歌創作
三 新歷史主義與歷史影視劇創作
第三章 新世紀新歷史主義在中國
**節 新世紀本土文化語境與文學土壤
第二節 研究高潮的初步涌現(2000-2005)
一 關于新歷史主義理論本身的探討
二 新歷史主義與新歷史小說
三 新歷史主義與歷史影視劇創作
第三節 研究高潮的繼續推進(2006-2012)
一 關于新歷史主義理論本身的探討
二 關于新歷史主義與新歷史小說
三 關于新歷史主義與歷史影視劇
第四章 新歷史主義與中國文化詩學的比較考察
**節 中國文化詩學的興起、發展與特點
一 中西文化詩學研究背景回顧
二 中國文化詩學研究發展綜述
第二節 新歷史主義與中國文化詩學審美意識比較
一 關于文本審美
二 關于文化審美
三 關于審美與現實
第三節 新歷史主義與中國文化詩學歷史意識比較
一 理論緣起
二 歷史記憶與文學記憶
三 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
四 歷史真實與文學真實
第五章 新歷史主義視域中的中國當代文學與影視作品分析
**節 個體生命的突圍:蘇童小說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一 蘇童小說、新歷史主義與文化語境
二 在歷史與現實中之間
三 個體在歷史存在面前的困頓
第二節 民間歷史的勝利:莫言小說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一 莫言小說、新歷史主義與文化語境
二 狂歡的自由世界
三 民間歷史的建構
第三節 歷史的影像呈現:《南京!南京!》與《王的盛宴》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一 關于新歷史影視劇
二 堅硬歷史中的柔弱個體
三 歷史的個人化與詩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衛
附錄2
新歷史主義批評與實踐-基于西方文論本土化的一種考察 作者簡介
盧絮(1979-),女,湖南湘鄉人,武漢大學文藝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西方文論與文化研究。近年在《國外社會科學》、《中州學刊》、《理論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