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創新的洞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17398
- 條形碼:9787115417398 ; 978-7-115-41739-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新的洞見 本書特色
作為領先的科技創新媒體及交流平臺,虎嗅網365天不停歇地在追蹤趨勢、討論方法與得失。它發布的文章的角度與深度,令這個平臺獨特。 這本書是從它2015年近萬篇文章中精心選擇出來的代表作品,它們成功超過了時間施加在新聞上的速朽效應。希望讀者能從這些看似乎零星散落的篇章里感知創新的去處、未來的風口。
創新的洞見 內容簡介
虎嗅2015精選集。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每一次技術進步,模式創新,我們都習慣將之稱為“風口”。它是下一個產業的引爆點,將推動世界上優質的資源,不斷地向其涌去。 把握住創新的趨勢,就等于守望住了“風口”。未來不全可見,但多少可被感知。如何從這些看似零星散落的事件中摸索出規律?又如何從這些獨到見解里找出共通點? 你會在這本書里洞見到什么?是前人的經驗,還是被隱藏的規律,你來定。
創新的洞見 目錄
創新的洞見 相關資料
商業、科技、未來轟然而至,你需要的是帶著好奇心、別致視角、見識和趣味去觀察它。這些剛好本書都有。 ——虎嗅聯合創始人 蔡鈺 我借他的筆,你借我的眼睛。作者與編輯們每日如農民般翻揀耕耘,存著希望“手作出更多價值而不是垃圾”的僥幸。至于這僥幸有幾分成真,評判者是你。向在虎嗅平臺上辛苦勞作365天、7×24小時無間斷寫作與編輯的人們鞠躬,感謝! ——虎嗅創始人 李岷 2015年是我在虎嗅工作的第一個完整的年份,工作中結識了非常多的作者朋友,我想特意介紹其中的一位:人造天堂,江湖人稱“天叔”。有同事評價其曰“語言上下翻飛、指東打西,引用來源廣泛得令人發指,動漫、電影、歷史、文學,安排無不妥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虎嗅網上搜索“一發地圖炮”…… ——虎嗅編輯 王子中 入學虎嗅將近一年,“水平一般能力有限”。雖然靠做內容養自己糊口,但仍在熱鬧之中學習門道。虎嗅的作者們在我看來就是一批會看門道的人。 ——虎嗅編輯 魯茜瑤 在虎嗅的樂趣大概是可以大尺度地張揚個性和文采。再一個樂趣則在于每天看著虎嗅作者文筆翻飛,喜歡的是伯通和闌夕,從容不迫里偶帶金戈鐵馬。 ——虎嗅編輯 周超臣 虎嗅每天收到各行各業的作者投來上百篇文章,而通過率只在5%左右,這本書更是優中擇優、對熱門行業的復盤。很難斷言未來一兩年,互聯網影響大的行業會是什么,你不要指望得到確定的答案,但或許你能從這些文章里感受到某些思維方式、以及對未來不停息的焦慮,不知你會如何,但這對我來說就夠了,不枉無數概念、符號、泡沫這么熱鬧地起伏一回又一回。 ——虎嗅編輯 李清樂 與作者的交流僅限于網上。有時候隔著文章會好奇,他有怎樣的經歷會寫出這樣的稿子。也會羨慕那些能一針見血、點名要害的作者。入職虎嗅四個月,錯過它2015年的大半年,希望這本書能彌補上。 ——虎嗅編輯 吳倩男 你怎么知道,互聯網死了23%,才只是開始。你怎么知道,動漫和二次元是兩個東西。你怎么知道,bat是更好的“接盤俠”。你怎么知道,“共享經濟”并不只會出現在出租車業和酒店業。你怎么知道,互聯網金融是風口還是懸崖。你怎么知道,你不在了,手機還在,微信還在。你怎么知道。看這本書就知道。 ——虎嗅運營 華思雨 我記得《人物》有一篇稿子說知乎的周源是“文火熬湯”,其實虎嗅何嘗不是。過去這幾年,作者們像工蜂一樣給虎嗅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內容,有深扒有分析有點評,甚至還包括《現代化十六講》這樣看似和商業科技無關的內容,在我看來,虎嗅的優點在于自由,自由包括兩個方面,內容生產上的自由,以及從信息到人的自由,說解放思想有些夸張,但啟蒙心智、開闊視野則毫不為過。 ——虎嗅編輯 馬偉民 致素未謀面的你: 你和我#或許只是我#大的問題在于 書讀得太少而想太多、見識太少而雞湯喝太多、視角太窄而心太寬 為此,我有一個還不錯的建議 2015,關于商業科技和未來視角… 那些你不該錯過的細節沉淀,可以來這翻翻。 還想說的是 我們在招人 明年的序你來寫 猴不猴啊.... ——虎嗅運營 周棟 作為一枚在虎嗅呆了兩年的新人,學習當是常態,而本書中不少作者被我尊為老師,他們每或以視角之新奇、見解之深刻、筆觸之辛辣打動我,叫好之余又感嘆一下差距,亦算鞭策。 ——虎嗅編輯 王立嫻 精選二字似乎代表著干貨、方法論甚至創業成功學。但我認為在虎嗅文章里,更可貴的是遇見“為什么?”“這不對!”以及“還有呢?”這背后是質疑、否定和求索——這些推動創新的原動力。虎嗅有些招黑,也有人說虎嗅戾氣重,但正是他們的惴惴不安、嬉笑怒罵和腦洞大開逼人們去思考。你開始了,就沒法停下…… ——虎嗅編輯 羅硯 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農村,一個高貴冷艷,一個無比接地氣,究竟誰會掌握2016年的下一個風口?還有哪些從沒爆發過的能量,會在某個不知名的領域發出巨響? ——虎嗅運營 張依依 2015,我在虎嗅的第一年。開始漸漸習慣在自己所工作的平臺上,看見以往似乎遙遠的意見領袖、網絡紅人們說學笑罵,也開始漸漸沉淀,試圖碰觸那些詞匯的巧妙組合背后深刻的洞見。這一年,和過去的每一年一樣,風云變幻,或許多年以后想起來亦平淡無奇,但當你再讀起這些對于“變化”的思考,你會突然懂得2015里潛伏的深意。 ——虎嗅編輯 曾歡 人類社會正在經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割裂 (inequity)。這種不均等,體現在財富分配上,更體現在教育上。尤其是,體現在信息的獲取和掌控上。如果說人類經歷過公民平權運動,那么二十一世紀,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場捍衛公民隱私權的斗爭。科技的飛速進步,改變了商業的形態,也改變了政府管理國家的手段。科技成了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的辦法。捍衛公民隱私權的議題,從來沒有這樣如此嚴重地擺在我們面前。在虎嗅,我們關注前沿的技術趨勢,我們也同樣關注因技術發展而帶來的更加重大的問題。這些問題,現階段或許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但是必將在未來愈加凸顯。 ——虎嗅編輯 韓昭 某位虎嗅讀者講過,三十之后,思維結構逐漸固化,再看文章,不求體系完備,但求觀點新奇,甚至能刺痛自己,逼自己從舒適區挪出來透透氣。在我看來,評論尸和伯通的文章就有此等妙用,當然,還有我喜歡的人造天堂,別錯過。 ——虎嗅編輯 姚坤 好文章要做到四點:一是讓當事企業無話可說。他們都是行業專家,但面對有理有據的點評甚至批評,心中不爽也不便發做;二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很少有文章能夠成為經典,但至少要做到一兩年后回過頭來看不會被“打臉”。做不到這一點的文章對讀者的價值也不大。三是有“景深”,被描述的事件發生在今天,但寫作者心里要知道昨天、前天并將必要的信息傳遞給讀者。四是不能被“機器人”替代。比如虎嗅這本精選集里的文章。 ——虎嗅編輯 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