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7252570
- 條形碼:9787107252570 ; 978-7-107-252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本書特色
靳玉樂等編著的《課程研究方法論》是“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之一。本書從多學科視角對課程研究方法進行闡發,以期揭示課程研究的學科方法論與課程理論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系。本書是為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類專業和教師教育課程編寫的教材,也可用于各類在職教師培訓。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未來學等視角深入探究了課程研究的方法及其主要成果,進而對課程研究的方向和趨勢作了深入分析。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理論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強,既便于教師的教學,又利于學生的學習。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是為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類專業和教師教育課程編寫的教材,也可用于各類在職教師培訓,還可以供廣大校長、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研究工作者及教育類研究生自學參考使用。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目錄
**節 課程的概念
一、課程定義的類型
二、課程定義的批判分析
三、課程的本質與特點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性質、對象和內容
一、課程研究的性質
二、課程研究的對象
三、課程研究的內容
第三節 課程研究的取向和范式
一、課程研究的取向
二、課程研究的范式
第二章 課程研究的歷史透視
**節 西方課程研究的發展歷程
一、前學科化研究時期(1890-1917)
二、學科化研究的形成時期(1918-1948)
三、課程體系的建構與發展時期(1949年以后)
第二節 我國課程研究的歷史回顧
一、我國古代的課程思想
二、我國近代的課程研究
三、我國現代的課程研究
第三節 課程研究方法的嬗變
一、早期課程認識方法的特點
二、課程研究中科學實證方法的演變
三、課程研究中人文理解方法的演變
四、綜合探究:課程研究方法的新趨勢
第三章 課程的哲學研究
**節 課程與哲學
一、課程與哲學關系的歷史考察
二、課程研究的哲學前提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哲學命題
一、課程本質論
二、課程目的論
三、課程價值論
四、課程認識論
五、課程研究方法論
第三節 現代西方哲學流派與課程研究
一、實用主義哲學與課程研究
二、存在主義哲學與課程研究
三、結構主義哲學與課程研究
四、科學哲學與課程研究
五、哲學解釋學與課程研究
六、后現代主義哲學與課程研究
第四節 課程的哲學研究評析
一、擺脫對課程研究取向的唯科學主義的理解
二、人的主體性與人生目標問題應當成為哲學地探究課程的核心問題
三、課程研究需要哲學的批判力和洞察力
四、課程評價應適當引入哲學尺度
第四章 課程的社會學研究
**節 課程與社會學
一、課程與社會關系的歷史考察
二、課程的社會學研究的客觀必然性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社會學命題
一、課程的本質
二、課程的功能
三、課程研究的基本視角
四、課程研究的范式
第三節 現代西方教育社會學流派與課程研究
一、功能理論與課程研究
二、沖突理論與課程研究
三、解釋理論與課程研究
第四節 課程的社會學研究評析
第五章 課程的心理學研究
**節 課程與心理學
一、課程與學生心理發展關系的一般分析
二、課程的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心理學命題
一、課程目標的設定與分類
二、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三、課程實施的程序
四、課程研究的范式
第三節 現代西方心理學流派與課程研究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與課程研究
二、認知心理學派與課程研究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課程研究
第四節 課程的心理學研究評析
第六章 課程的未來學研究
**節 課程與未來學
一、未來的變化與課程發展
二、課程的未來學探究的必要性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未來學命題
一、課程目標的變革
二、課程內容的變革
三、課程組織結構的變革
四、課程評價的變革
第三節 課程研究的未來學方法
一、課程的未來學探究的一般原理
二、課程的未來學探究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 我國課程研究展望
**節 課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課程研究思維方式的轉變:從實體思維到關系思維
二、課程論的理論體系:從一元到多元建構
三、課程論的學科建設:從問題解決到體系建構
四、課程論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從偏向到平衡
五、課程研究方法:從具體方法到方法論體系的構建
第二節 課程研究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問題
二、借鑒與批判的問題
三、繼承與創新的問題
四、單一取向與綜合取向的問題
五、本土與世界的問題
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問題
第三節 課程研究的趨勢
一、形成整體論的方法論理論體系
二、構建科學的課程理論學科體系
三、凸顯課程論研究的本土化
四、促進課程理論之間的對話
五、喚醒課程研究者的反思意識
六、注重對課程論未來的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課程研究方法論(國家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靳玉樂,西南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重慶市首批“兩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領銜人,“課程與教學論”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精品課程“課程與教學論”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名師獎”獲得者,重慶市政府兼職督學,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1992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7年被批準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多項,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