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寶鋼年鑒20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3754
- 條形碼:9787208133754 ; 978-7-208-1337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寶鋼年鑒2015 內容簡介
本書設專記, 專文, 大事記, 綜述, 規劃發展, 企業管理, 科技研發, 環境經營, 人力資源管理, 財務、資產與審計, 鋼鐵主業, 多元產業, 海外公司, 綜合管理, 黨群工作, 企業文化, 人物與表彰, 附錄, 索引19個欄目。
寶鋼年鑒2015 目錄
專文
大事記
綜述
規劃發展
企業管理
科技研發
環境經營
人力資源管理
財務、資產與審計
鋼鐵主業
多元產業
海外公司
綜合管理
黨群工作
企業文化
人物與表彰
附錄
索引
寶鋼年鑒2015 節選
《寶鋼年鑒2015》: 今年,中國500強企業的整體規模和平均規模都較去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中國大企業正在成為世界上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前不久,《財富》雜志發布的2014年世界500強榜單,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中國上榜公司的數量達到100家(含港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因為上榜的美國公司也不過128家,從企業數量上看,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照此速度,幾年內中國企業可能在上榜數量上趕超美國。這說明,中國企業的規模快速攀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入了世界級大企業的門檻。但中國大企業的經營質量或者說競爭力與國際大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下面我以國有企業為例,談幾點個人觀點。 一、“大而不強”仍是國有大企業的突出問題 長期以來,按營業收入計算,中國大企業排行榜中前10名基本被國有企業牢牢占據(中國*大的民營企業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只有*大的國有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照凈資產收益率或者其他的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計算,我們可能看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說明,“大而不強”依然是中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國有企業所在行業屬性、規模屬性、社會責任等;但不可否認,中國的大企業多數產生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人口多、市場大,這是中國產生大企業的基本背景,而在眾多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中,國有企業長期承擔著政府賦予的重要職責。借助政府支持,國有企業發揮了規模優勢,享受了增長紅利,逐漸成長為大企業,但同時也失去了許多自我革命的動力和機會。當中國經濟由高增長向中低速增長轉型、產業由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轉型的時候,競爭力不強的國有大企業,往往面臨著擱淺的風險。比如說,我所從事的鋼鐵行業,甚至到了這樣的一種境地:如果再墨守成規、不改革不創新,就只有死路一條。目前,鋼鐵行業的需求正在逼近峰值,這個峰值可能在幾年內就將到來。而環保、人工和資金成本的剛性上漲正從另一頭逼近企業承受的極限。企業如果缺乏市場競爭力,將面臨的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 為什么中國的國有企業普遍大而不強呢?大多數專家和學者認為,是企業自身的體制問題。國有企業由于產權不清,職責不明,缺乏將企業做強的內在原動力。這個說法聽起來的確很有道理,國有企業的產權關系造成事實上的所有者缺位。我認為,這只是國有企業做不強的原因之一,中國民營企業不存在所有權缺位的問題,但也面臨同樣的“做強難”的問題,所以應該另有深層次原因。我覺得,國有企業做不強是“GDP(國內生產總值)掛帥”時代的必然產物,這是與中國宏觀經濟特征相吻合的。歸根到底,是中國社會市場化程度不足造成的。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