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25365
- 條形碼:9787565025365 ; 978-7-5650-253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中的一種。本書以新*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研究對象。根據六十余年來國內外形勢的演變和黨的中心工作的轉移,把新*國成立后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大致劃分為“52體系”“61體系”“過渡體系”“85體系”和“跨世紀體系”,并按照每一課程體系的設置背景、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的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分別進行剖析,多方面展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的歷史圖景,并揭示各課程體系的突出特點。在此基礎上,本書還抽象出該課程體系演進的內在邏輯、基本經驗和不足,嘗試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下一步建設和改革探路。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研究對象。根據六十余年來國內外形勢的演變和黨的中心工作的轉移, 把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大致劃分為“52體系”“61體系”“過渡體系”“85體系”和“跨世紀體系”, 并按照每一課程體系的設置背景、課程設置、課程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價值
三、研究綜述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五、主要研究內容
六、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設置的歷史淵源
第YI節 中國傳統的德化主義教育
一、中國古代倫理道德教化傳統
二、近代國民黨統治下的三民主義教育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歷程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第YI章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價值
三、研究綜述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五、主要研究內容
六、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設置的歷史淵源
第YI節 中國傳統的德化主義教育
一、中國古代倫理道德教化傳統
二、近代國民黨統治下的三民主義教育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歷程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課程化的濫觴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
第三章 蘇聯化的“52體系”
第YI節 “52體系”產生的背景
一、教育方針的革故鼎新
二、思想改造運動
第二節 “52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 “52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
二、課程比例
第四節 “52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編譯講授提綱
二、編譯教學大綱和教材
第五節 “52體系”的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課程考核的“WEI一標準”
小結
第四章 初步中國化的“61體系”
第YI節 “61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政治思想上“不斷革命”
二、“61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6l體系”的課程理念及其設置
一、日益“左”傾的課程理念
二、“中國化”改造的課程設置
第三節 “61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自主編選教材
二、課程要為政治斗爭服務
第四節 “6l體系”的課程實施及其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的取消
小結
第五章 撥亂反正的“過渡體系”
第YI節 “過渡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文革”后教育界的思想變動
二、“過渡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過渡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與組織機構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 “過渡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有教學大綱、無統編教材”
二、著重進行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
第四節 “過渡體系”的課程實施及其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考查制度的恢復與補考的實行
小結
第六章 初具“兩課”形態的“85體系”
第YI節 “85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改革開放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二、“85體系”的形成和調整
第二節 “85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科目與門類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 “85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教學大綱
二、教材建設
第四節 “85體系”的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制度改革與德育考評辦法
小結
第七章 走向成熟的“跨世紀體系”
第YI節 “跨世紀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國內外環境的世紀變動
二、“跨世紀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與科目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課程基本內容
二、教學基本要求
三、課程管理與教材
第四節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實施
一、教學方法與手段
二、強化實踐環節
三、教師隊伍建設
小結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演進邏輯與得失
第YI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的內在邏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變的動因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穩定性因素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深度參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增強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自身更具時代性和科學性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積累的基本經驗
一、執政黨的重視始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傳播國家知識、體現時代精神和國家發展需要是須臾不可偏離的天職
三、堅持穩定與創新相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存和發展之道
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永葆生機的法寶
五、確定合理的課程比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和諧相處之道
第四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的幾個問題
一、課程理念:政治性和科學性調諧困難
二、課程內容:重復性問題揮之不去
三、課程管理:集權和分權的天平難以平衡
四、課程實施:教師責任與權益的不對稱性突出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路徑
第YI節 秉承“以人為本”的課程管理理念
一、“以人為本”首要的是“以學生為本”
二、“以人為本”也需要切實為廣大教師服務
三、“以人為本”還要落實到教材的管理上
第二節 減少和規避高校與中學課程內容的重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重復性的兩種類型
二、加強大學、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培養目標的銜接
三、加強大學、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的銜接
第三節 探索課程實施方法創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概論
二、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
三、探索實踐教學新形式
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第四節 積極借鑒國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益經驗
一、執政黨應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ZHU導權
二、應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努力做到理論創新先行
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形式和途徑應努力實現多樣化
四、應著眼于民族性和世界性,調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信息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作者簡介
孫秀芳,1974年生,河北東光人。2014年畢業于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工作。主持江蘇省*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其他各類課題多項,先后在《中共黨史研究》《河北學刊》《廣西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