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4914
- 條形碼:9787516164914 ; 978-7-5161-649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本書特色
孔潤年等編著的《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論述了文化與人格的關系;對中國傳統的儒家倫理、道家倫理和佛家倫理的思想文化內涵進行了人格透視;按照士、農、官、商的社會分層,探討了當代中國的倫理文化和人格建設問題。具有構思新穎,觀點明確,資料豐富,條理清晰,文字簡練等特點。對研究人的發展、倫理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宣傳,以及個人學習修養等,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內容簡介
《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由孔潤年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目錄
總論: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章文化建設的倫理之維 一“文化”概念的內涵和倫理維度 二文化建設與其他建設的關系 (一)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二)文化建設與政治建設的關系 (三)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的關系 (四)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的關系 三文化建設需要形神兼備 (一)文化之“形”與文化之“神” (二)以馬克思文化哲學思想為指導 (三)抵制文化的“三俗”之風 四開辟文化倫理學的研究方向 (一)文化倫理學研究的背景、問題和意義 (二)文化倫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二章文化建設的格局架構和價值自覺 一文化建設的格局架構 (一)構建“一體多樣”“一主多元”的和諧文化格局 (二)形成核心、邊緣、共享“三層組合”的文化架構 (三)對待多元文化的態度:尊重、包容、和諧 二文化建設的價值自覺 (一)從價值哲學角度認識文化建設 (二)從文化哲學高度認識文化建設 (三)文化價值的相對性與普世性 (四)文化價值的“義利之辨” 第三章文化建設的價值標準 一政治價值標準 (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雙為”方向 (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 (四)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路徑遵循 二科學價值標準 (一)尊重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二)用辯證思維處理好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三)尊重規律,堅持文化的繼承和創新 (四)擴大開放,積極推進中外文化交流 (五)以人興文,營造愛才、聚才和用才之風 三道德價值標準 (一)把握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的核心 (二)堅持“合乎人道、有益社群、保護生態、尊重信仰”的原則 (三)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四審美價值標準 (一)堅持人民本位的審美觀念 (二)提升文化建設的審美價值 (三)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 (四)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第四章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價值體系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兩個方面”和“三個層次” (一)兩個方面:“價值存在體系”和“價值觀念體系” (二)三個層次:理想信念、行為規范和心理品格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德性維度 三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看文化建設的現狀 四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看文化建設的特性 (一)文化的自覺性 (二)文化的先進性 (三)文化的和諧性 (四)文化的凝聚性 五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探索 第五章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意義和近代轉型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近代轉型 (三)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標準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定位和“雅俗之辨”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邊緣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雅俗之辨” 三關于儒學研究與儒教信仰的問題 (一)“儒學”與“儒教”的概念 (二)儒學是一個整體,可以從不同學科和層面解讀 四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和諧共生 (一)尊重文化類型及價值信仰多元多樣的客觀事實 (二)以科學態度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三)文化共生的時代呼喚哲學思維 第六章繼承中國優良道德傳統的問題 一對“三綱”“五常”的再認識 二“孝”德的發祥、演變和價值 (一)“孝”德的起源和發祥地 (二)傳統孝德的基本內涵 (三)孝德的歷史演變和現代價值 三傳統女性倫理思想的演變 (一)《周易》中的女性倫理思想 (二)孟子的女性倫理思想 (三)《列女傳》的女性倫理思想 (四)隋唐時期的女性倫理氛圍 (五)宋明理學的女性倫理思想 (六)近代女性倫理觀念的演變 四對傳統角色倫理的再認識 五經濟倫理與儒商人格 第七章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建設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要求 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實踐探索 三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倫理取向 (一)認識公益性文化的倫理屬性 (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個積極性 (三)培養文化事業和文化市場管理人才 四弘揚倫理精神,促進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一)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握網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二)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滿足人民群眾對網絡文化的新期待 (三)以陣地建設為依托,打造影響廣泛的網絡文化平臺 (四)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提高網絡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五)以人才建設為支撐,培養素質優秀的網絡隊伍 (六)以加大執法為途徑,凈化網絡信息環境 五培養良好職業精神,加強新聞隊伍作風建設 (一)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 (二)開展“走、轉、改”,要做到“六個解決好” 第八章對大眾文化和文化場館的審視 一辯證認識大眾傳媒與大眾文藝的關系 (一)大眾傳媒與大眾文藝相互催生 (二)大眾傳媒與大眾文藝相互依存 (三)大眾傳媒與大眾文藝相互促進 二圖書館建設中的倫理問題——以高校館為例 (一)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功能 (二)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12345” (三)圖書館工作的倫理意蘊 三文化館、博物館建設中的倫理問題 (一)文化館建設中的倫理問題 (二)博物館建設中的倫理問題 …… 第九章經營性的文化產業建設 第十章對文化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審視
展開全部
文化建設的倫理審視 作者簡介
孔潤年,1956年2月生,寶雞文理學院圖書館館長、政法系教授。現任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副會長,陜西省倫理學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寶雞炎帝研究會副會長,寶雞周秦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從事哲學、倫理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已出版的專著有《倫理學基本問題新探》、《社會轉型期的倫理探索》、《應用倫理學綱要》;主要合著有《中國傳統道德論史綱》、《陜西地域文化》、《周秦倫理文化概論》等;還參與了《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職業倫理學卷)等書的編寫。在《光明日報》、《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人文雜志》、《北京大學學報》、《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各級各類獎勵5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