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記學概要 本書特色
《史記學概要》全書共計10章,約30萬字。本書對司馬遷其人及《史記》其書,做了系統評價,對司馬遷思想和《史記》的思想內容做了深入的探討與評析。**章“司馬遷——大一統時代的文化巨人”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司馬遷的家事與事歷做了系統的闡述。第二章“《史記》的創作宗旨”,集中探討司馬遷的創作動機及他自述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內容。第三章“《史記》體制”介紹了《史記》的五體結構及特點。第四章“創立紀傳體通史”論述了紀傳體以描寫人物為重點,體大思精、百科全書的特點。闡述了司馬遷的歷史觀及《史記》對中國史學的影響。第五章“創立傳記文學”進一步展開論述《史記》的文學性,司馬遷的文學觀。第六章“《史記》的語言成就”探討了《史記》雄健、峻潔、婉曲的語言風格,并對其吸收民間語言、諷刺的風格做了細致闡述。第七章“《史記》對先秦文化的繼承與總結”,系統闡釋了《史記》與先秦諸史、先秦諸子的關系。第八章“《史記》對后世的影響”闡述《史記》對《漢書》《新五代史》,傳記文學,古代小說的深遠影響。第九章“史記學的形成與發展”概括了歷代“史記學”的發展,臺灣地區的《史記》研究,《史記》在海外的流傳及其版本情況。第十章強調指出《史記》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展望了當代《史記》研究的發展趨勢。
史記學概要 內容簡介
《史記學概要》全書共計10章,約30萬字。本書對司馬遷其人及《史記》其書,做了系統評價,對司馬遷思想和《史記》的思想內容做了深入的探討與評析。**章“司馬遷——大一統時代的文化巨人”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司馬遷的家事與事歷做了系統的闡述。第二章“《史記》的創作宗旨”,集中探討司馬遷的創作動機及他自述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內容。第三章“《史記》體制”介紹了《史記》的五體結構及特點。第四章“創立紀傳體通史”論述了紀傳體以描寫人物為重點,體大思精、百科全書的特點。闡述了司馬遷的歷史觀及《史記》對中國史學的影響。第五章“創立傳記文學”進一步展開論述《史記》的文學性,司馬遷的文學觀。第六章“《史記》的語言成就”探討了《史記》雄健、峻潔、婉曲的語言風格,并對其吸收民間語言、諷刺的風格做了細致闡述。第七章“《史記》對先秦文化的繼承與總結”,系統闡釋了《史記》與先秦諸史、先秦諸子的關系。第八章“《史記》對后世的影響”闡述《史記》對《漢書》《新五代史》,傳記文學,古代小說的深遠影響。第九章“史記學的形成與發展”概括了歷代“史記學”的發展,臺灣地區的《史記》研究,《史記》在海外的流傳及其版本情況。第十章強調指出《史記》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展望了當代《史記》研究的發展趨勢。
史記學概要 目錄
史記學概要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張大可、凌朝棟、曹強.張大可,1940年生,重慶長壽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在這兩個方面已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8部,主編論著10余種,其中5種論著獲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凌朝棟,文學博士,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及文獻研究.曹強,文學博士,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渭南師范學院司馬遷與史記研究院副院長.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