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454150
- 條形碼:9787501454150 ; 978-7-5014-54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專涉貪腐主題的歷史人物隨筆,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收錄歷代貪官人物*全的一部評傳。本書以滿清和民國這兩個歷史朝代更替和敗亡為鑒,揭出了近百名重磅貪官的惡行。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 內容簡介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是一部專涉貪腐主題的歷史人物隨筆,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收錄歷代貪官人物*全的一部評傳。本書以滿清和民國這兩個歷史朝代更替和敗亡為鑒,揭出了近百名重磅貪官的惡行。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 目錄
前言**章 “勝朝”舊奸貪不改 “使過”用人藏患深 那些“潛伏”下來的貪官們 土國寶:嗜利偷生做“貳臣”——“深染明末劣習”壞了清廷形象 耿焯:封祖蔭子皆浮云——曾為“優撫漢臣”對象死后遭追贓 吳惟華:害民斂財遭鄙棄——多爾袞一死“恭順侯”跟著倒臺 馮銓:徒將烏紗換花翎——魏閹干兒改仕清朝仍奸習難改 吳三桂:降而復叛實權奸——借“三藩之亂”當過幾天偽皇帝 尚之信:穢跡尤著“藩二代”——娶格格襲藩位貪欲依舊填不滿 余國柱:阿主行奸“余秦檜”——幫皇上演“廉政秀”自己卻是巨貪第二章 “康雍大帝”豈明主 “寬嚴皆誤”緣制度 那些屬于“自己人"的貪官們 鰲拜:結黨專權死獄中——金庸《鹿鼎記》充分寫出其任性 索額圖:貪侈饒裕傾朝右——養犬論暴露康熙帝“縱貪養忠” 明珠:市恩立威行鷙害——暗結科道言官屏蔽康熙帝“圣聽” 噶禮:金帳奉母非孝子——仗義執言母親向康熙帝告御狀 藍理:貪人移改誠難事——起用戴罪之臣就得冒政治風險 年羹堯:驕踞墮腐罪難辯——被雍正帝所殺只因“知情太多” 隆科多:貴盛侈汰無所忌——顧命身份與雍正帝繼位皆存疑問第三章 “乾隆盛世”尚貪侈 籬簋不飭因“源濁” 那些“‘不顧影響”的貪官們 鄂善:因貪賜死猶抵飾——拒不“自裁”栽了乾隆帝面子 盧焯:婪贓欺主失“圣恩”——圣諭暗示進貢不得給皇上招怨 恒文:籃簋不飭勒僚屬——乾隆爺“圣意”劉墉父親也沒吃透 高恒:兩代貴戚皆坐貪——沾乾隆帝“舊愛”裙帶屢獲推恩 良卿:“欺君長奸”難自保——民間舉報搭密折便車揭開實情 錢度:多營狡窟貯贓財——大清朝貪官中也不乏“房叔” 王直望:冒賑吞捐飽宦囊——“頻歲報旱”謊言竟被和坤捅破 國泰:在官欺罔“戲”過頭——查案中劉墉與和坤斗法勝出 李侍堯:屢坐貪黷得曲赦——皇上的意圖和大人自然懂得 陳輝祖:奉旨查贓暗挪移——正巧截留了乾隆爺惦記的寶物 伍拉納:為官貪酷難責下——“和相擅柄”也沒能救他小命 阿爾泰:假捐養廉倍貪斂——吐槽“負債進獻”壞了“圣主英名” 富勒渾:關通家人共婪索——“受家人之累”的貪官中旗人*多 福崧:“議罪”難償刮下吏——面子重要,“里子”也不能不要 畢沅:黨惡為奸沾士節——乾隆朝的狀元嘉慶朝倒臺 和坤:“盛世”轉衰為罪首——遺留巨額贓產難抵“政治赤字”第四章 和坤雖倒勢難挽 “儉以養廉”收效微 那些“熬不住清苦"的貪官們 富綱:藉口繳賠行攤派——區區“養廉銀”怎補官庫虧空 鄭源瑤:腹削民脂供奢靡——嘉慶朝由此倡儉流行“補丁服” 廣興:奉差查案索“程儀”——貌似“任性”其實是認錢 英綸:巡漕敗檢玷官箴——嘉慶帝怒責基層向京官“曲意饋遺” 王伸漢:冒賑殺人掩丑行——中晚清步入“老虎蒼蠅一起打” ……第五章 貪腐敗國引“戎狄” 內憂外患傾“牝朝”那些“末代妖孽”式的貪官們第六章 “立憲共和”難絕腐 “皇權民權”皆可蠢 那些“渾水摸魚”的貪官們第七章 一朝叛義陷沉淪 跨越“紅黑”作惡深 那些曾經“”革命的貪官們第八章 “打虎運動”收場忙 “腐敗亡國”終亡黨 那些“亡黨亡國”的貪官們
展開全部
打虎前鑒-清朝民國貪官檔案判讀 作者簡介
王旭,祖籍山東濟南,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法學會會員,資深報人。曾做過機關干部、報社編輯記者、記者站站長、編輯室主任等。發表和出版詩歌、小說、散文、歷史隨筆、紀實文學和新聞作品數百萬字。2009年起離崗寫作,并為報紙、雜志等主持和撰寫專欄。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