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傳媒與近代史學的轉型-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48489
- 條形碼:9787310048489 ; 978-7-310-0484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傳媒與近代史學的轉型-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為例 內容簡介
《新傳媒與近代史學的轉型--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為例》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作者程文標在全面掌握本課題相關研究狀況的基礎上,系統地收集和研讀了相關的史學期刊。不僅總結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的發展歷程和創辦特點,而且將其納入近代史學發展的總體歷程進行考察,對史學期刊在傳播西方史學、培養史學人才、促進史學思潮的形成、確立史學公共領域以及推動史學研究范式的轉型等方面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采取的幾個觀察問題的視角,明顯區別于以往多從傳播學角度研究史學期刊的做法。本書視野開闊,內容豐富,不僅描述了史學期刊的發展全景,而且就許多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不乏獨到見解。
新傳媒與近代史學的轉型-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史學期刊為例 目錄
緒論
一 提出問題及選題價值
二 課題研究現狀
三 研究方法及有關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思路及框架
**章 1920—1937年史學期刊概述
一 史地類期刊
二 歷史語言類期刊
三 史學類期刊
四 專門史類期刊
五 史學期刊的特點
第二章 史學期刊與西方史學的傳播
一 關注西方史學
(一)對西方學者中國史研究的譯介
(二)對西方史學發展歷程和研究現狀的關注
二 魯濱遜新史學的傳播
第三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人才的培養
一 以創辦期刊為主的史學人才培養模式
二 史學期刊對歷史教育的探討
(一)《史地叢刊》對歷史教育的探討
(二)《史地學報》對歷史教育的商榷
(三)《歷史教育》對國難時期歷史教育的思考
第四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思潮
一 《史地學報》《史學與地學》《史學雜志》《史地雜志》與史地學派
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與史料學派
三 《禹貢》半月刊與歷史地理研究
四 《食貨》半月刊與社會經濟史研究
第五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研究公共領域
一 史學研究公共領域的確立
二 史學公共領域確立對史學研究的影響
三 古史論戰
第六章 史學期刊與近代中國史學研究范式的轉型
——以《史地學報》為中心
一 歷史觀念的轉變
二 史學價值觀念的轉變
三 選題指向的轉變
四 近代史學學術成果表述方式的初步建立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920—1937年史學期刊所載史學論文表
后記
一 提出問題及選題價值
二 課題研究現狀
三 研究方法及有關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思路及框架
**章 1920—1937年史學期刊概述
一 史地類期刊
二 歷史語言類期刊
三 史學類期刊
四 專門史類期刊
五 史學期刊的特點
第二章 史學期刊與西方史學的傳播
一 關注西方史學
(一)對西方學者中國史研究的譯介
(二)對西方史學發展歷程和研究現狀的關注
二 魯濱遜新史學的傳播
第三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人才的培養
一 以創辦期刊為主的史學人才培養模式
二 史學期刊對歷史教育的探討
(一)《史地叢刊》對歷史教育的探討
(二)《史地學報》對歷史教育的商榷
(三)《歷史教育》對國難時期歷史教育的思考
第四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思潮
一 《史地學報》《史學與地學》《史學雜志》《史地雜志》與史地學派
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與史料學派
三 《禹貢》半月刊與歷史地理研究
四 《食貨》半月刊與社會經濟史研究
第五章 史學期刊與史學研究公共領域
一 史學研究公共領域的確立
二 史學公共領域確立對史學研究的影響
三 古史論戰
第六章 史學期刊與近代中國史學研究范式的轉型
——以《史地學報》為中心
一 歷史觀念的轉變
二 史學價值觀念的轉變
三 選題指向的轉變
四 近代史學學術成果表述方式的初步建立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920—1937年史學期刊所載史學論文表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