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37715
- 條形碼:9787509637715 ; 978-7-5096-37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本書特色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已從試點走向規范發展的軌道《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圍繞企業年金基金管理現實的急迫需求,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理論成果,將人力資源、薪酬福利、社會保障于金融學、投資學理論相結合,運用于企業年金基金的研究,以《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等*新的企業年金法規為制度約束條件,從企業年金基金的市場運營和政府監管兩個方面出發,研究企業年金理論、企業年金市場格局、企業年金計劃管理、企業年金治理結構、企業年金運營流程與模式、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企業年金監督管理,探索建立企業年金基金管理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為企業人力資源和薪酬福利部門、金融運營機構、政府監管部門管理企業年金提供理論指導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企業年金基金管理現實的信息的急迫需求, 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理論成果, 將人力資源、薪酬福利、社會保障于金融學、投資學理論相結合, 運用于企業年金基金的研究。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目錄
**節 企業年金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的理論支撐
第三節 企業年金的內涵與研究意義
第二章 中國企業年金的發展
**節 中國企業年金的發展概況與現實意義
第二節 中國企業年金的制度特征與稅收優惠
第三節 國外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的經驗借鑒
第三章 企業年金基金治理結構
**節 企業年金基金的管理框架和機構選擇
第二節 企業年金基金委托人
第三節 企業年金基金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
第四節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收益分配及費用
第四章 企業年金計劃
**節 企業年金計劃管理
第二節 企業年金單一計劃與集合計劃
第三節 企業年金DC模式和DB模式
第四節 企業年金方案和合同管理
第五章 企業年金基金的運營模式
**節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模式選擇
第二節 企業年金運作流程
第三節 法人受托模式
第四節 理事會受托模式
第六章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
**節 企業年金投資基本框架
第二節 企業年金的投資決策主體
第三節 企業年金投資工具的選擇
第四節 企業年金投資策略
第五節 企業年金投資風險管理和績效評估
第七章 企業年金基金法規和監管
**節 企業年金基金監管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企業年金基金的監管主體和主要內容
第三節 企業年金基金監管模式的國際比較
第四節 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監管的現狀與對策
附錄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2006)
參考文獻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節選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一)投資的指導性原則 企業年金投資指導性原則對投資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分散性、審慎性提出了原則性的要求。 (二)投資目標、基準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政策為年金委托人、受托人以及投資管理人和受益人提供一個藍圖。它會促進各方之間更進一步的交流,并盡可能減少誤解。指出哪些是應該實現的,投資收益率目標基準和業績評估的基準。受托人須協助委托人明確年金資產的風險允許度。作為受托人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協助委托人為受托管理的年金基金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風險標準。投資收益率目標和風險承受程度之間存在合理的相關性。委托人認為低風險是必要的,那么受托人就不能追求較高的收益。委托人期望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因此也必須相應承受較高的投資風險。投資目標包含風險目標和收益目標,投資基準實質上就是投資目標的具體表現形式。 1.風險目標 風險是指未來損益的不確定性。風險目標與投資者風險承受力有關,風險承受力包括投資者承擔風險的意愿和能力。企業年金基金承擔風險的意愿有時會與其能力不匹配,這就需要受托人、投資管理人、投資顧問機構從風險收益兩個方面對企業和職工進行教育,使其把承擔風險意愿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恰當的風險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水平,是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政策必須明確的內容。影響企業年金基金風險承受力的因素包括: (1)企業和職工的投資風險偏好。風險偏好是決定風險目標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職工群體有不同的風險偏好。風險偏好型委托人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厭惡型的委托人投資風險承受能力較弱。 (2)企業員工的年齡結構特征。包括員工的在崗年齡水平、年齡構成、在職員工與退休員工的比例。職工的平均年齡越年輕,在職員工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越高,則企業年金基金風險承受力越強;反之,企業年金基金風險承受力越弱。 (3)企業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財務狀況和盈利前景良好的企業,未來企業年金繳費能力較強,其風險承受力也較強。 (4)企業年金計劃的流動性需求即年金基金轉移、支出需求。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轉移和年金待遇支付需求嚴重影響年金基金規模,流動性需求大則企業年金基金風險承受力較弱。反之則反。 2.收益目標 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收益目標以期望收益率來表示。期望收益不能脫離市場狀況、投資能力的約束。不切實際的投資收益目標,既可能對投資管理人形成風險激勵,給企業年金基金帶來潛在風險,也在實際上不可能實現,因而對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無法形成有效的指導。適當的投資收益目標,是企業年金投資管理必須追求的目標。只有適當的投資收益率目標,才能使企業年金基金受益人在退休時能獲得較高的退休金替代率,實現企業年金基金的制度目標。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期望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需要與風險目標平衡,合理的收益目標是在給定風險的情況下追求收益的*大化。 ……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與監管創新 作者簡介
王瑞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兼MBA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首屆楊森優秀教師學術獎獲得者,中央財經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管理案例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會計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成本研究會理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培訓中心客座教授、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修學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財務會計、企業薪酬福利、企業年金等。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