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37937
- 條形碼:9787509637937 ; 978-7-5096-379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本書特色
劉力鋼、劉楊編著的《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在中國特有的轉軌經濟背景下,對傳統資源基礎理論進行了重新架構,提出了擴充的資源基礎理論。將傳統的資源基礎理論對資源的分類由市場資源范疇拓展到市場資源和非市場資源兩個層面,以及市場資源、非市場資源和制度資源三個類別。利用擴充的資源基礎理論,本書提出了中國轉軌經濟背景下的非市場戰略制定與實施的資源影響因素模型,深度挖掘資源視角下的異質性企業與特定的非市場戰略方式選擇的匹配性問題。并通過對中國企業303位高層管理者的問卷調查,實證了中國企業在進行非市場戰略制定與實施時,其影響因素主要來自于企業內部擁有和控制的市場資源、非市場資源以及企業外部擁有但是不能直接控制的制度資源。本書將企業的非市場戰略劃分為緩沖戰略和搭橋戰略兩種戰略方式;將影響企業非市場戰略方式選擇的資源影響因素劃分為三種類型共18個影響因素,是對現有文獻研究空白的一個補充。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中國特有的轉軌經濟背景下, 對傳統資源基礎理論進行重新架構, 提出了擴充的資源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包括: 文獻綜述、問題的提出、問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等。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目錄
一、市場戰略文獻綜述
二、非市場戰略文獻綜述
三、整合戰略文獻綜述
四、文獻評述
第二章 問題的提出
一、轉軌經濟市場環境對企業的挑戰
二、市場機制缺陷與企業競爭優勢
三、主要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第三章 問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資源基礎理論
二、企業能力理論
三、制度基礎理論
四、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
五、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六、交易成本理論
七、社會資本理論
八、資源依賴理論
第四章 企業非市場戰略類型與特征
一、企業非市場戰略類型
二、企業非市場戰略特征
第五章 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非市場戰略影響因素的資源價值評估
二、高管的信息篩選與有限理性
三、影響因素分析的概念模型構建
四、影響因素研究的前提假設
第六章 企業非市場戰略實證研究設計
一、變量操作化設計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
三、研究對象和樣本結構
四、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第七章 企業非市場戰略實證數據分析
一、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二、結構方程模型
三、研究假設檢驗
四、實證研究結果討論
第八章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選擇與實施
一、企業非市場戰略的選擇
二、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實施
三、非市場戰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四、市場戰略與非市場戰略的有機融合
第九章 典型案例分析
一、華為——成就中國夢
二、星巴克——社會責任咖啡
三、高德公司——決勝大數據
四、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節選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在影響企業經營運作的非市場環境中,政府政策和法規、社會輿論事項、社會公共事項等非市場事項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都有顯著的影響。其中,政府政策對企業競爭地位的影響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績效和競爭優勢地位。同時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歷史遺留問題與市場環境的不完善性使得政府還控制著企業競爭所需要的關鍵戰略性資源。企業的市場環境或者競爭環境與政府政策傾向之間的密切關系不言而喻。政府政策制定者能夠通過政府大規模采購對某些企業施加影響,因為政府可能是某些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和顧客。同時,政府政策制定者還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在法律、制度和規章的制定過程中,通過政策來影響替代品企業進入該行業來改變企業市場供給量。通過制定影響企業產品成本構成的各種法律改變企業的產品競爭力,特別是對一些高污染行業來說,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或反托拉斯法改變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政府還通過對消費者和資源供給者的影響進而對企業競爭力施加影響。 中國轉軌經濟背景下的企業在與有關政府官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所采取的非市場戰略包括直接游說和間接游說兩種。直接游說是指企業高管對相關政府官員直接接觸,采取這種方式的高管,必須具備私人的人脈關系網絡。而間接游說是指企業利用行業協會或與其他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通過新聞媒體等對政府間接施壓。 高海濤(2006)認為,中國企業在與政府政策制定者或政策實施者打交道的過程中,所采取的直接游說策略包括七種:①企業高層管理者向熟悉的政府官員反映情況,所采取的方式包括面談或寫信等。②企業通過先與政府官員的家人、同鄉、同學、朋友等取得聯系,然后由他們找到政府官員。③聘用退休的或已不在任的原政府官員,利用他們原有的工作關系進行游說。④通過向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提出對本企業或行業有利的議案。⑤企業員工包括高管作為各級政府決策咨詢顧問或委員提出建設性建議。⑥由企業出面,對影響行業或本企業的政策或法規在制定或實施的過程中,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向有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等做報告。⑦企業找到熟悉的參與決策制定的非政府官員例如專家替企業出面。中國企業在與政府政策制定者或政策實施者打交道的過程中,所采取的間接游說策略包括五種:①通過工商企業聯合會等半官方機構提出建議。②企業站在行業的角度,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提出對本企業或行業有影響的相關的問題,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報送給相關政府部門或行業組織,以期產生對企業有利的影響。③企業通過參加行業協會,利用協會作為載體提出行業標準或規則。④借助媒介的力量,例如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引起相關政府、社會公眾等對事項的關注。⑤充分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如會議、論壇等)進行呼吁,希望引起社會和政府對某一事項的關注。 田志龍等(2003)通過對中國企業管理者的深度訪談,將中國企業政治戰略分為直接參與、財務刺激、代言人、制度創新、經營活動政治關聯、調動社會力量以及信息咨詢七種類型。鄧新明(2008)將中國企業政治戰略分為六類:經營活動政治戰略、直接參與戰略、政府關聯戰略、財務刺激戰略、代言人戰略與制度創新戰略。這幾位學者對中國企業采取的政治戰略的研究基本一致。 ……
中國企業非市場戰略的影響因素與模式選擇 作者簡介
劉力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遼寧大學商學院院長,遼寧大學MBA/EMBA教育中心主任,遼寧大學商學院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主任,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美國印第安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委,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專家,教育部研究生學科建設評估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中心博士論文評估專家,《戰略管理》雜志副主編,擔任多家國際、國內企業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企業戰略變革與企業成長、企業咨詢與策劃等。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重大科研項目、國家教育部“211”工程重點項目等7項國家級研究課題,主持省部級課題12項。在國家、省級刊物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2部,擔任國家、省級統編教材主編、副主編14部。 劉楊,企業管理博士,講師,畢業于遼寧大學,現任教于遼陽市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戰略管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